七玥又打开了下一个视频,太让人泪目了:
“一代忠骨颜真卿:字如脊梁,血铸大唐~
他是臣子,却被后世尊为“神坛上”的颜体楷书之祖,其字被誉为“大唐书魂”~
他更是史上“最刚”的文臣战神,安史之乱中率二十万义军血战安禄山,光复河北十七郡,为盛唐守住最后尊严。
安禄山的铁骑踏不破他的防线,却终究没能敌过他守护了四朝的天子。
苏轼为他掷笔三叹,岳飞视他为精神偶像———
他就是一代英烈、武庙配享的“颜鲁公,颜真卿”。
一、黄土为纸,青砖作砚:寒门少年的笔墨初心
公元709年,颜真卿生于长安一个官宦之家。
父亲颜惟贞官至从三品,本是锦绣门第,可他三岁那年,父亲猝然离世,家道瞬间中落。
母亲殷氏抱着年幼的他,拒绝了族人“改嫁求安稳”的劝说,在漏雨的偏房里撑起一个家。
那时家里最值钱的,只剩半刀发霉的宣纸。
殷氏舍不得用,便以青砖为砚台,接檐下的雨水当墨汁,手把手教儿子临摹字帖。
别的孩童用金丝墨练字时,颜真卿常蹲在院墙边,拿树枝在黄土上写写画画,直到暮色漫过指尖。
寒夜里,油灯下母亲缝补衣物的身影,和窗外寒鸦的啼鸣,成了他苦读时最清晰的背景音。
这段清贫却坚韧的日子,后来化作他笔下的《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多年后他成为名震天下的书法家,人们赞叹颜体“雄健沉厚,雍容大雅”,却少有人知,那笔墨里藏着的,是从黄土练字到青史留名的青云之志———
就像他写的字,起笔沉稳,收笔刚毅,一如他从未弯折的人生。
26岁那年,颜真卿考中进士,本该是让母亲享福的日子,可殷氏却在此时病逝。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守孝三年后,他从基层县令做起,县衙门前的老井见证了他每日黎明即起处理公文,农忙时还常和老农蹲在田埂上聊收成。
凭借这份实干,他一步步升迁至御史台,可刚直的性子,也让他在尔虞我诈的官场里早早埋下了坎坷的伏笔。(*′I`*)
二、平原郡的“伪装者”:文臣藏甲,暗筑长城
公元753年,权倾朝野的奸相李林甫病逝,杨国忠掌权后大肆清除异己。
颜真卿因直言弹劾杨国忠的亲信,触怒了这个新权贵,被贬为平原郡太守。
谁也没料到,这片安禄山统辖下的偏远之地,会成为日后改写历史的烽火台。
刚到平原郡时,颜真卿就察觉了异常。
安禄山的军队频繁在边境集结,粮草运输昼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
他不动声色,明面上忙着解囊济贫、兴修水利,和当地文人品茗论字,甚至写下不少闲适的诗作,故意营造出“书生不知兵”的假象。
安禄山派密探来查,见他整日与笔墨为伴,笑着回报:
“不过一腐儒耳,不足为虑。”
可暗地里,颜真卿正厉兵秣马。
他以“引漳河水灌溉农田”为名,加高加固城墙,把护城河挖深至三丈;
又以“防备山贼”为由,招募青壮年训练,悄悄打造了三千府兵和两万民夫组成的防御力量。
那些日子,他常穿着便服去军营,看士兵们练箭时会笑着说:
“箭要稳,心更要稳———
就像写字,笔锋不能抖。”
?(???)?
公元755年,安禄山被杨国忠逼得提前造反,十五万铁骑如黑云压境,席卷河北三十七个郡县。
烟尘蔽日中,黄河北岸却突然竖起一道硬骨头———
颜真卿镇守的平原郡,成了叛军最难啃的堡垒。
他之前暗中修筑的城墙,挡住了叛军一次又一次猛攻;
三千府兵带着民夫死守四十个昼夜,硬是没让安禄山前进一步。
当塘报送到骊山华清宫时,唐玄宗正在宴饮,听闻平原郡竟能抵抗叛军,惊得手里的暖玉杯都掉在地上:
“朕竟不知河北还有这样的忠良!”
三、《祭侄文稿》:墨泪里的颜氏风骨
安禄山的主力被拖在平原郡,河北各地义军趁机响应。
大家共推颜真卿为盟主,聚起十二万兵马,直插安禄山的侧翼,连烧叛军三处粮仓,硬生生把进攻潼关的精锐拦腰斩断。
叛军主将气急败坏,想出了最恶毒的招数———
他们俘虏了常山太守颜杲卿(颜真卿的堂兄)的儿子颜季明,把他的遗体装入檀木盒,垫上颜杲卿没写完的抗敌奏折,连夜送到颜真卿的帐前。
拂晓时分,中军帐里墨香混着血腥气。
颜真卿打开木盒,看到侄儿破碎的遗骸,手抖得握不住笔。
可他知道,此刻不能倒下。
泪水滴在纸稿上,晕开一片又一片墨迹,他强忍着撕心裂肺的痛,写下了千古名篇《祭侄文稿》,也是继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
他一个以“楷书”出名的人却写出了“天下第二行书”,全篇涂涂改改,抹不灭的是他的真情与眼泪。
被水晕染了那篇?《祭侄文稿》……”
看到这里,七玥也泪目了~
以前只知道颜真卿是楷书的大书法家,却没想到他居然……生平如此悲惨。( ?? ﹏ ?? )
七月一直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他看到那种电视剧特别感人的也会止不住眼泪,真的看不得这种家国情怀的电视剧。
颜真卿…真的是…让人动容。(?﹏?)
天幕下二凤陛下更是哭的泣不成声,这都是大唐的未来啊,他大唐的忠臣呀。(╥╯﹏╰╥)?
视频还在继续: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字字泣血,没有刻意的章法,却比任何书法作品都更有力量。
那不是在写字,是在把骨肉分离的痛、家国破碎的恨,一笔一画刻进历史里。
这背后,是颜家人用鲜血写就的忠烈。
此前,颜杲卿在常山设计“虎牙宴”,和儿子颜季明合谋擒杀叛将李钦凑,还发动百姓抽开城墙根基的暗桩,一天之内就收复了黄河以北十七郡。
可史思明很快率五万精兵杀回,围困常山。
叛军把刀架在颜季明脖子上,冲城楼上的颜杲卿喊:
“投降就留你儿子一命!”
城头上的父亲双目赤红,却字字如铁:
“颜家人宁可站着死,绝不跪贼而生!”
城破后,颜杲卿一家三十多口惨遭屠戮。(t_t)
颜真卿后来在瓦砾中寻回侄儿破碎的头骨,抚摸着兄长被砍断的脚踝,那份痛,最终都化入《祭侄文稿》的斑斑墨泪里。”
(っ╥╯﹏╰╥c)
七玥:难受╯﹏╰
哭t﹏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