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既生瑜,何生亮”?假的!周瑜和诸葛亮根本不是“死对头”(=tェt=)
《三国演义》里最误导人的,就是把周瑜和诸葛亮写成了“死对头”~
还编出了“三气周瑜”的情节,说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一次次设计陷害,结果每次都被诸葛亮识破,最后气急攻心,临死前还喊着“既生瑜,何生亮”。
但正史里,周瑜和诸葛亮的交集其实很少,更谈不上“嫉妒”和“陷害”。
首先,两人的身份和职责不同。
周瑜是江东的大都督,掌管江东的军事大权,相当于“江东军区总司令”;
诸葛亮当时是刘备的谋士,主要负责外交和后勤,相当于“刘备集团的外交部部长兼后勤部长”。
赤壁之战时,两人虽然都在抗曹联军里,但诸葛亮的主要任务是联络孙权,促成孙刘联盟,而军事指挥全是周瑜负责。
战后,周瑜回到江东,诸葛亮跟着刘备去了荆州,两人就没什么交集了。
(*′I`*)
其次,周瑜的性格根本不是“心胸狭窄”。
《三国志》里说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意思是“性格开朗,心胸宽广,很会团结人”。
江东的老将程普一开始觉得周瑜年轻,不服他,经常故意刁难他,但周瑜从不计较,反而处处让着程普。
时间长了,程普被周瑜的才华和人品打动,对别人说: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意思是“跟周瑜交朋友,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被他的魅力征服了”。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因为嫉妒诸葛亮而气死呢?
? – _ – ?
再说了,诸葛亮当时的名气和地位,根本比不上周瑜。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才27岁,刚出山没几年,还没建立什么大的功绩;
而周瑜已经34岁,是江东的二把手,打赢了赤壁之战这样的千古奇战,早就名满天下了。
周瑜根本没必要嫉妒一个比自己年轻、名气比自己小的人。”
七玥:“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丞相居然比周瑜小几岁??7岁差??(¬_¬)”
╮( ??~?? )╭
“那么,“既生瑜,何生亮”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故意把周瑜写成了“反面教材”。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当时“尊刘贬曹”的思想很流行,诸葛亮作为“刘蜀集团”的核心人物,自然要被塑造成“完美智者”~
而周瑜作为“孙吴集团”的代表,就只能被牺牲了。?_?
可怜的周瑜,就这样被黑了一千多年。
╮(︶~︶)╭
七玥:“确实,好惨一美男子,偏偏成了丞相的垫脚石~(????)”
“五、英年早逝:不是被气死,是为江东操劳过度~
(°ー°〃)
公元210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后的第二年,周瑜在准备讨伐益州的时候,突然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这个消息传来,江东上下都很悲痛,孙权更是哭着说:
“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意思是“周瑜有辅佐帝王的才能,现在突然去世,我以后靠谁呢?”
(?_?)
周瑜的死因,《三国志》里记载得很清楚:
“道于巴丘病卒”,也就是在行军途中生病去世的。
结合当时的情况,周瑜的死很可能跟长期操劳有关。
赤壁之战后,周瑜不仅要处理江东的军事事务,还要防备曹操和刘备,同时还要策划讨伐益州的计划。
当时的交通和医疗条件都很差,周瑜常年在外征战,风吹日晒,加上赤壁之战时可能染上了瘟疫(曹军有瘟疫,江东军队也可能有感染),身体早就透支了,所以一病不起。
(????)
周瑜去世前,还在为江东的未来着想。
他给孙权写了一封信,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位置,还叮嘱孙权要警惕刘备,不要让刘备在荆州做大。
后来的事实证明,周瑜的眼光是对的———
刘备果然借了荆州之后不肯还,成了江东的大威胁。
(′-i_-`)
周瑜的葬礼,孙权亲自穿上丧服,到芜湖迎接周瑜的灵柩,还下令让周瑜的儿子周循、周胤都世袭了爵位。
周瑜的妻子小乔,在周瑜去世后,带着儿子们生活,虽然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她的结局,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受到了孙权的善待。
(@_@;)
周瑜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足够精彩。
他从一个少年英才,成长为江东的“定海神针”,用自己的才华和忠诚,为孙吴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是三国时期真正的“实干家”———
不玩阴谋诡计,靠的是真刀真枪的实力;
不搞人身攻击,靠的是光明磊落的人品。
这样的人,本该是千古传颂的英雄,却因为一部小说,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实在是太冤了。
(?_? )
六、千年误解背后:历史与演义的“错位”~
(?-_?)??
为什么周瑜会被误解千年呢?
其实本质上是“历史真实”与“文学演绎”的错位。
《三国志》作为正史,记载的是最真实的周瑜,但《三国志》的语言比较简略,而且读者很少;
而《三国演义》作为小说,为了吸引读者,加入了很多虚构的情节和人物刻画,而且流传很广,所以大多数人了解的周瑜,都是《三国演义》里的形象。
(′-i_-`)
除了“尊刘贬曹”的思想影响,罗贯中塑造“气周瑜”的情节,还有一个原因:
为了让故事更有戏剧性。
诸葛亮和周瑜都是当时的顶尖人才,如果他们成为“死对头”,互相斗智斗勇,故事就会更精彩。
而周瑜的“心胸狭窄”和“英年早逝”,正好能衬托出诸葛亮的“智慧”和“大度”,让诸葛亮的形象更加完美。
(?????; ≡ ?????;)
但历史不是小说,不能为了“戏剧性”而牺牲真实。
周瑜的真实形象,应该是三国时期的“完美男神”:
颜值高、才华强、人品好、情商高,还是“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典范。
他的一生,是为理想奋斗的一生,是为江东百姓操劳的一生,更是值得被铭记的一生。”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