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学成就:
《傅青主女科》,一部“拯救女性”的千古奇书~
(?`~′?)
随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傅山发现了一个问题:
当时的大夫大多只擅长治“男人的病”“老人的病”,对女性的妇科问题要么不懂,要么敷衍。
有一次,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因为“月经不调”来找他,之前的大夫居然说“姑娘家哪有什么病,就是娇气”,结果耽误了治疗,姑娘疼得满地打滚。
傅山看着心疼,他想:
“女性的身体有自己的特点,妇科问题不是‘小事’,我得把自己的经验写下来,让更多人能看懂、能用得上。”
(?i _ i?)
从那以后,傅山白天坐诊,晚上就在油灯下写稿子。
他把自己这些年治过的妇科病例,一个一个整理出来,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脉象、用药方法,还总结出“肝、脾、肾是妇科问题的根源”的核心理论———
他说:“女人心思细,容易生气,气多了伤肝;
女人要操持家务,容易累着,累多了伤脾;
女人要生孩子、养孩子,消耗大,消耗多了伤肾。
肝脾肾一乱,月经、带下、产后的毛病就都来了。”
?(? ? 3?)??
比如针对“白带异常”,傅山创了“完带汤”,用白术、山药健脾,用苍术、车前子祛湿,用柴胡、陈皮疏肝,几味药搭配起来,既能治“白带多、有异味”的症状,又能调理肝脾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有个妇人白带异常好几年,吃了无数药都不管用,喝了“完带汤”半个月,白带就恢复了正常,后来还专门带着女儿来感谢傅山:
“先生,您这方子真是救了我,以后我女儿要是有啥不舒服,我就按您书里说的来调理!”
(ˊ?ˋ*)?
针对“月经不调”,傅山分了“血热”“血寒”“血瘀”三种情况:
血热的人用“清经散”,加丹皮、青蒿清热;
血寒的人用“温经汤”,加生姜、艾叶驱寒;
血瘀的人用“桃红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活血。
他还在书里提醒:
“月经不调别只想着吃药,保持心情好、别熬夜、别吃太凉的东西,比啥药都管用。”
?(???e???)∫?
最让人佩服的是,傅山在书里专门写了“产后篇”。
当时很多大夫觉得“产后女人身体虚,只能补,不能治”,可傅山不这么认为。
他说:“产后女人不是‘瓷娃娃’,该补的时候补,该治的时候就得治。
比如产后发烧,要是是风寒引起的,就得用生姜、葱白驱寒;
要是是瘀血引起的,就得用当归、桃仁活血,不能一味地补,不然瘀血排不出去,病只会更重。”
他创的“生化汤”,至今还是产后调理的常用方,很多中医都会在产妇生完孩子后,建议喝上几副“生化汤”,帮助排恶露、补气血。”
【天幕下,看到这里的很多医者们手下的纸笔飞起,恨不能把这些方子都记下来。
毕竟,在这个时代,专治妇科的病症除了宫里负责给宫妃整治的太医,其他医者大多碍于男女有别,很多不擅长这方面。】
“1666年,傅山把这些经验整理成《傅青主女科》。
这本书没有晦涩的理论,全是“大白话”和“实用方子”,连药材的用量、煎服的方法都写得清清楚楚。
比如“完带汤”,他写“白术一两,山药一两,人参二钱,白芍五钱,车前子三钱,苍术三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黑芥穗五分,柴胡六分”,还特意注明“水煎服,每日一剂”。
哪怕是不懂医术的人,照着书里的方子抓药,也能解决一些常见的妇科问题。
(* ?????????)=??????
这本书一问世,就成了“爆款”,很多大夫把它当成“妇科教科书”,老百姓也把它当成“家庭药箱指南”。
直到现在,《傅青主女科》还是中医学院的必读书,无数妇科大夫靠着这本书,解决了患者的“难言之隐”。
有人说:
“傅山不是第一个治妇科的大夫,但他是第一个把妇科问题系统化、通俗化的人~
他让‘妇科治疗’从‘小众冷门’变成了‘人人能懂’,这才是他最厉害的地方。”
?(???~???)∫?
四、思想与书画:
不做“精致的利己者”,要当“真诚的创作者”~
傅山能被记住,不只是因为他的医术,更因为他的思想和书画。
当时的学术界,程朱理学盛行,很多读书人张口闭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把“空谈理论”当成“有学问”。
傅山看着就生气,他写文章骂:
“天天说‘天理’,可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这‘天理’有啥用?
天天说‘灭人欲’,可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讲,这‘学问’有啥用?”
(灬? ~?灬)
他主张“经世致用”,说“学问要是不能解决现实问题,那就是废话”。
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他研究医术,是为了治病救人;
他研究农具,是为了帮农民提高收成;
他研究水利,是为了帮百姓治理水患。
他还说:“做人要‘宁拙毋巧,宁丑毋媚’———
宁愿看起来笨拙一点,也不要投机取巧;
宁愿显得不讨喜一点,也不要献媚逢迎。”
这句话成了他的人生信条,也成了他书画创作的核心理念。
(づ ̄ ~ ̄)づ
傅山的书法,在清初是“顶流”级别。
当时的文人写字,都追求“圆润流畅”“工整好看”,可傅山偏要反着来。
他的字笔画像刀子一样锋利,结构又险又怪,看起来“丑丑的”,可越看越有力量。
有人说他的字“没规矩”,傅山笑着反驳:
“写字是为了表达心意,不是为了讨好别人。
要是为了好看,我还不如去画个美人图,何必写字?”
他的《草书诗轴》,笔力遒劲,墨色浓淡相间,看起来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把他内心的愤懑和坚守都写了进去。
后来的书法家评价:
“傅山的字,不是‘写出来的’,是‘吼出来的’,是‘活出来的’,没有他那样的骨气,写不出这样的字。”
(* ̄︶ ̄)
傅山的画也一样,不爱画那些富丽堂皇的山水、花鸟,就爱画梅兰竹菊。
他画的梅花,枝干苍劲,花朵稀疏,没有一点“娇柔造作”;
他画的竹子,挺拔向上,竹叶锋利,像一个个“不屈的战士”。
有一次,一个官员想花重金买他的画,傅山直接拒绝:
“我的画只给懂的人看,不给当官的换钱。
你要是喜欢梅兰竹菊的骨气,我可以送你一幅;
你要是想拿我的画装点门面,就算了。”
(?v?v?)
【?作者有话说:
我曾秉笔为刃,游心艺海,医方书论并驰,名动四方。
今风尘扰攘,旧稿散佚,笺残墨冷,退居陋巷。
若诸君以“为爱发电”相助,助我重整笔阵,聚徒校勘,开雕经史,待风一鼓,当携尔等周游宇内,寻访同道,再振斯文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