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玥花痴的欣赏了一会儿小姐姐的美貌之后就打开了评论区。
?春秋“第一美强惨”非庄姜莫属!
出身顶配公主,颜值被《诗经》写进天花板,结果遇上个渣老公,还好靠写诗逆天改命了。
?原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是写她的!
这形容也太绝了,两千多年前的顶流美人,放在现在绝对是内娱颜值天花板级别的。
?别人婚姻不幸就躺平,庄姜直接写诗吐槽“我心匪石不可转”,这股倔强劲儿,堪称古代独立女性的鼻祖吧?
?朱熹都盖章的“千古绝唱”,还是第一位见于《诗经》的女诗人,庄姜这文学地位,说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山祖师”不过分!
?明明是齐国公主下嫁,却在卫国深宫受委屈,还好没憋出内伤,把情绪写成诗传了下来,这才是“把痛苦熬成才华”。
?不仅会写诗,还悉心抚养卫桓公教他当明君,就算自己没孩子也尽到责任,这格局和品德,比她老公卫庄公强一百倍!
?《燕燕》被评“万古送别之祖”,庄姜这才华也太能打了吧?
随便一首诗就成了千古经典,放在今天绝对是顶流作家。
? 春秋时期男权那么盛,她敢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委屈和坚守,这勇气真的太难得,比那些只会逆来顺受的贵族女子酷多了。
?卫庄公也太瞎了吧!
放着庄姜这么才貌双全的老婆不珍惜,跑去宠别的姬妾,难怪卫国后来乱糟糟的,纯属自找的。
? 庄姜告诉我们:
出身好颜值高是加分项,但真正能立足的还是才华和骨气,不然再贵的公主也会被磋磨。
? 从盛大婚礼到深宫寂寞,她的人生落差也太大了,还好有诗歌当精神寄托,不然真的很难熬,文学果然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以前读《柏舟》只觉得写得好,知道是庄姜写的自己的经历后,再读“我心匪席不可卷”,瞬间共情到她的无奈和倔强。
?作为第一个被写进《诗经》的女诗人,她算是打破了男性垄断创作的局面吧?
给后世李清照、朱淑真这些才女开了个好头。
…? 明明可以靠家世颜值躺赢,偏要靠才华留名青史,庄姜这才是真正的“凡尔赛大师”,用实力碾压众生。
?要是庄姜生在现代,绝对是集美貌、才华、家世于一身的顶流,既能上时尚杂志封面,又能拿文学大奖,想想就带感。
?她的诗里不只有儿女情长,还有对卫国朝政的担忧,这格局比很多只会谈风花雪月的诗人大多了,不愧是齐国公主。
? 虽然没生自己的孩子,但把戴妫的儿子教成贤君,庄姜这心性和责任感,真的太让人佩服了,称得上“贤母”典范。
? 两千多年前就能写出这么细腻真挚的诗,庄姜的情感感知力也太强了,果然能成大诗人的都是天生敏感体质。
?以前觉得《诗经》里的诗都好古老,知道庄姜的故事后再读她的作品,突然觉得有血有肉了,原来都是她的真实人生啊。
?庄姜的一生告诉我们:
无论身处多糟糕的境遇,都要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她用诗歌活成了《诗经》里的永恒,这才是最牛的逆袭。
……
(天幕下~庄姜看着满屏关于自己的评论,微微红了脸,轻声道:
“未曾想我也能上天幕,还有人记得我,还这般夸赞。吾受之有愧啊…”)
(?˙?˙?)
剩下的评论区大多数是流水的夸赞,夸小姐姐的美貌。
满屏的小姐姐杀我,这是3d生成的吧,AI这么牛了吗?
?(? ? 3?)??
~~~
下一个视频里也是一幅画面:
【未央宫偏殿内室,帘幕低垂,光线柔和。
空气中燃着安神的蕙草,一缕青烟袅袅上升。
一位女子一身素色布裙,年约四旬,眉目间透着沉稳与悲悯,正端坐于案前。
她面前,一位身着锦绣宫装的妃嫔斜倚在软榻上,玉容憔悴,眉宇间锁着郁结。
这位明显是医生的女子先是凝神观察妃嫔面色舌苔,继而垂眸细听其细弱的主诉,声音温和却条理清晰地询问:
“经行腹痛几时起?
平日饮食如何?
夜寐可安?”
妃嫔一一作答,声音带着气弱的疲惫。
随后,这位女子伸出两指搭在妃嫔腕间的寸关尺,闭目凝神,片刻后缓缓睁开眼,道:
“娘娘是忧思过度,肝气郁结,以至气血不畅。
先以疏肝理气的汤药调和,更要紧是放宽心怀,不可再让愁绪积在胸中。”
说罢,她取过纸笔,写下药方,字迹工整有力。
侍立一旁的宫女连忙上前记录,妃嫔眼中郁结稍散,轻轻颔首。
最后,这名女医收拾好脉枕,起身行礼告退,布裙角掠过青砖地,留下一室淡淡的药草香。
……】
七玥:“啧啧,现在的up主是越来越会玩了,好吸睛的视频!!
这一看玩的是情景再现啊,但这讲的到底是谁呀?
看着衣着明显是不是明朝呀?这个穿着好像是汉朝吧。
历史上的女医在后宫给人看诊的莫非是———?”
不等七玥脑补出答案,视频大标题已经揭晓:
“西汉“妇科圣手”义妁:
从民间神医到宫廷女医,凭医术打破性别天花板~
●)o(●
在男权至上的西汉,当女子大多困于后宅纺线持家时,山东临淄出了一位“逆龄”才女———
“义妁”。”
【七玥:“啊,原来是她!
好像听过,不过具体她做了些什么还真不知道…
是该看一下好好敦促自己了~
原来古代伟大的女性有这么多呀,只不过鲜为人知罢了。
(●.●)】
“她跳出“女红持家”的既定剧本,靠着一手精湛医术走街串巷救死扶伤~
不仅治好无数民间百姓的疑难杂症,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朝廷正式征召的宫廷女医~
专为汉武帝母亲王太后诊病。
这位比“医圣”张仲景早两百年的女医者,用一生证明:
女子的价值从不限于灶台与闺阁,凭本事也能在男性垄断的领域闯出一片天。
她的故事,堪称古代版“女性职业逆袭记”。”
天幕下的尚未长成的小女孩义妁则环顾四周又抬头看着天幕,眼中满是好奇,喃喃道:
“天幕中说的是自己吗?”
另一个西汉平行位面年老的义妁看着天幕,感慨道:
“当年不过是尽己所能治病救人,没想到会被后人这般铭记,还说我打破了性别天花板。”(可真开心啊…)
? o?o?
【作者有话说:
我虽出身贵胄,却饱尝婚姻凉薄、无子之憾,深谙“硕人其颀,忧心悄悄”之味。
今欲将平生感怀付之笔墨,奈何心绪郁结、落笔维艰,恐佳作难成。
烦请诸位赐些免费的“为爱发电”,助我抒怀成章、传情达意,他日篇章流芳,定念君之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