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墨家集,蒙毅继续他的南下之旅。他并未刻意隐藏行踪,但变得更加谨慎,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提防黑煞教的报复。
这一日,他行至淮南国地界。淮南王刘安,乃是当今汉室宗亲中颇具贤名的一位,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门下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撰《淮南子》,名声极大。
蒙毅对这位诸侯王略有耳闻,知其崇尚黄老,与修仙界或许有些许关联。他本无意招惹,只想悄悄路过。
然而,就在他准备穿过淮南国都寿春城外的山林时,一队仪仗鲜明、由修士和武士组成的队伍,拦住了他的去路。
为首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修为在筑基中期,气度不凡,对着蒙毅拱手道:“这位道友请留步。我家王爷近日于府中设宴,广邀天下奇人异士,论道谈玄。观道友气宇轩昂,非同凡俗,特命在下前来,恭请道友赴宴,王爷必以上宾之礼相待。”
蒙毅眉头微挑,他并未显露修为,此人却能看出他“非同凡俗”,要么是身怀异宝,要么是……此地早有布置,专为拦截过往的修士。
他心念电转。若是拒绝,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暴露身份。若是前往,正好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当今世俗王朝与修仙界的联系,或许还能探听到一些,关于黑煞教或是天材地宝的消息。
“既蒙王爷相邀,在下恭敬不如从命。”蒙毅略一沉吟,便点头应允。
那文士面露喜色,连忙引路。
淮南王府邸巍峨壮丽,亭台楼阁,极尽奢华。宴会设在一处临水的大殿之中,丝竹悦耳,舞姿曼妙。
席间已坐了不少人,有道冠高耸的老者,有身披袈裟的僧人,有奇装异服的方士,气息驳杂,修为多在炼气与筑基之间,偶有一两位金丹修士,也是气息晦涩,显然是客卿之流。
蒙毅被引至一处靠前的席位坐下,他气息内敛,在众人中并不起眼。
不久,淮南王刘安驾到。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眼神明亮,带着一股书卷气,但眉宇间又隐含着一丝属于上位者的威严与……某种难以言状的渴望。
他热情地招待众位宾客,言语风趣,学识渊博,与众人谈论丹道、方术、星象、乃至治国之道,气氛颇为热烈。
然而,蒙毅却敏锐地察觉到,这位贤王的眼神深处,隐藏着一丝焦灼与不甘。他谈论长生,向往逍遥,但自身却无灵根,与仙道无缘,只能寄希望于丹药与外物。
席间,有方士献上所谓“仙丹”,有修士演示“点石成金”之术,引得刘安啧啧称奇,赏赐丰厚。
蒙毅冷眼旁观,心中明了。这所谓的盛宴,不过是这位王爷编织的一个长生幻梦,汇聚于此的,也多是些趋炎附势、夸夸其谈之辈,真正有道行的高士,寥寥无几。
他本不欲多言,只想静静待到宴席结束。
然而,一位身着华丽道袍、自称“云鹤真人”的金丹初期修士,在谈论到“水火丹法”时,观点谬误百出,却引得刘安频频点头。
蒙毅听着,想起自身对水火平衡、阴阳相济的感悟,与那《九天混元道典》中的阐述相互印证,忍不住微微摇头,发出了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这声叹息,在嘈杂的宴会中本微不足道,但那“云鹤真人”却似乎格外敏感,立刻将目光投了过来,语气不善:
“这位道友,为何摇头叹息?莫非贫道所言,有何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