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道已入,青苗境稳,王举于嘉穗城头负手而立,眺望云海。
数月耕耘,混沌灵田内生机盎然,诸多灵苗已抽新枝,各色灵光交相辉映,诸道调和渐入佳境。
回想这一路修行,恍如昨日。
自无相佛土始,参得不二真性,入佛魔之道,于空寂中得见真如;而后跨越岐国、真司、流火、大风、鸣霄、禾黍六大红尘国度。
行至此地,终于人族国度算是全部走完了。
后续还有两个国度,皆是异人国土。
“该启程了!”
青衫微振,王举身影已化作流光没入传送阵中。
……
传送阵的霞光如潮水般退去,王举发现自己站在一条流光溢彩的长街上。
暮色如琥珀般凝固在天际,无数琉璃灯盏漂浮在半空,将温暖的光辉洒向这座永夜之城。
空气中弥漫着灯油燃烧的焦香,混合着某种古老的檀木气息。
“远道而来的客人,需要引路吗?”
一个清越的声音响起。
王举转头,看见个身形修长的“人影”。它通体如琉璃雕琢,肌肤透明,胸膛处悬着朵拳头大小的暖黄灯焰。
最奇特的是它没有口鼻,声音直接响彻在王举心神间。
“此地可是灯人国?”
王举问道。
“是,不过这是你们人族对我们国度的称呼。”
“我们自己更愿意叫烛阴国,永夜之境。”
琉璃人形微微欠身,胸膛的灯焰随之摇曳,“吾等是灯人,以心为灯,照亮长夜。”
随着它的指引,王举看向街上往来的居民。
他们个个琉璃通透,形状各异,但胸膛处都悬着大小不一的光焰。
灯人有大有小,稚子灯焰如豆,身形朦胧如雾里看花,成人灯火盈尺,琉璃身躯凝若实质,年老者光耀满室,举手投足间有光屑飘洒。
王举来之前,对这个异人国度也有些许了解。
灯人不假外求,专注于内,专研心灯之道。
此道为灯人独有的修行体系,以身为盏,以魂为油,以心为芯,于无尽长夜中点燃不灭之光。
灯人修行境界分作四重:
第一境为点芒境。
“灵犀一闪,心火初燃。微芒虽弱,可破蒙昧。”
灯人于混沌蒙昧的内心世界中,捕捉到第一缕“灵犀”,成功将其点燃,化作如豆微光。
此境灯人身形最为朦胧,如雾里看花,仅能照亮自身方寸之地,驱散基本的恐惧与迷茫,初具灵智。
第二境为盈光境 ,光盈周身。
修行要诀,“魂油渐满,心光自盈。琉璃透彻,我身即明。”
灯人心灯光芒稳定增长,由“芒”化为“光”,充盈整个琉璃身躯,使之凝若实质,清晰稳固。
此境灯人已能完全掌控自身,光耀周身数尺,可凭心意照见事物本质,抵御外邪入侵,并初步拥有以光芒温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第三境,为流明境 ,光照大千。
“光耀四方,流明自生。长夜漫漫,吾为星灯。”
心灯之光由内而外,自然流溢,化为“流明”。光芒可离体照耀,覆盖一室乃至一街,光屑飘洒,如梦似幻。
在此光芒笼罩下,可安抚魂魄、驱散诅咒、破除虚妄,更能为其他迷失者指引方向。年长灯人多在此境。
第四境,为烛阴境 ,心照永夜。
“心光内藏,照彻幽玄。身化永夜,亦掌光明。”
灯人修为至臻,其光已不炽烈,反而温润内敛,犹如烛阴之眼,开眼为昼,闭眼为夜。
此境灯人自身即是“永夜之境”,可划定光暗法则,光芒所及,便是自身领域。可洞察幽冥、沟通古今片段,甚至能以自身心火,为将熄之灯“续燃”,拥有近乎造化之能。
王举走着,见幼童正在长辈指导下学习调控灯焰明暗。
那小灯人胸膛间的光团时而如萤火摇曳,时而似明珠生辉,光晕撒下,地面石缝生出一片片发光苔花。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灯人当真奇异。”
王举心中赞叹。
“那是明尘,刚满十岁。”
引路的灯人解释道,“等他过了成人礼,灯焰就能长到巴掌大了。”
正说话间,远处传来空灵的钟声。
整条街上的灯人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他们胸膛的灯焰齐齐变得明亮。
刹那间,整座城市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每一寸空间都流淌着温暖的光辉。
“这是暮钟。”
灯人抬起透明的手指,“每日此时,我们都要让心灯更加明亮,好照亮归家之路。”
王举注意到有个年老的灯人坐在街角,它身上的琉璃已经布满细密的裂纹,但胸膛的灯焰却格外璀璨。
路过的小灯人们都会向它行礼,然后分出一缕细小的光丝,融入老者的灯焰中。
“那是明烛长老,今年三百岁了。”引路的灯人语气恭敬,“它在用最后的光明,为迷途的族人指引方向。”
王举闻言微微点头,心灯之道他也不懂,故而在这方面不好多接话。
灯人虽然和善,但万一出言不当,触碰他们禁忌,反而不美。
暮色渐深,空中漂浮的灯盏自动亮起,在街道上空汇成一条流光溢彩的光河。
前方城中央是一株参天古树。
它通体由无数灯盏堆叠而成,每一片叶子都是一盏跳动的心灯。
树冠直插天际,在永夜中撑起一片光明。
“那是万灯古树。”
引路的灯人停下脚步,转身面对王举,“今夜恰逢每年一度的传灯大典,客人可愿随我去光明顶观礼?”
王举望向古树顶端,那里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灯人。
他们胸膛的灯焰交相辉映,将整片天空映照得如同白昼。在这永恒的黑夜里,每一盏心灯都似是一个不肯熄灭的希望。
“有劳带路。”
王举颔首,他不是灯人,心灯之道,他估计修行不了,但大道三千,其理相通,去看看,也是增长见识,对修行或有帮助。
……
古树枝干虬结,宛如黑龙盘踞,直探永夜苍穹。
其冠冕之广,不知几千里也,名曰“光明顶”。
此刻,王举正立于其下,仰观这千年未遇之盛景。
但见光明顶上,万千灯人齐聚,自稚子至长老,皆肃穆而立。
他们胸膛间的心灯熠熠生辉,初看是万千独立的星火,细观之,却见那光芒彼此吸引,交织流淌,最终汇成一片浩瀚无垠的光之海洋,煌煌然将永夜之境照得亮如白昼,光耀穿透无尽虚空。
此情此景,已非“灯火”可形容,直如一条横贯古今的璀璨星河,自九天垂落,盘绕于古树之巅。
场中寂然无声,唯有光芒在无声地述说。
随即,大典始动。
只见那些身形已略显朦胧、光屑飘洒的年长灯人,缓步走向光芒炽烈、如日方升的年轻者。
他们无需言语,只将手掌轻按于后辈胸膛的灯焰之上。
刹那间,年长者那饱经岁月淬炼、温润而深邃的光华,便如长河入海般,汩汩涌入年轻灯人的心灯之中。
接受传承的年轻灯人,身躯骤然变得琉璃透彻,纤毫毕现,其中心灯之光剧烈跃动,仿佛在经历一场神圣的洗礼与重塑。
光芒并非简单的传递,而是在传承中发生着玄妙的变化,愈发精纯、凝练,更添一份源自时光的厚重与坚韧。
“原来如此,这便是传灯……以老灯人之余烬,点燃新人之辉煌的古老契约。”
“薪火相传!”
王举心中震撼。
灯人修行,不假外物,唯修己心。
这心灯之道,看似修的是胸中一盏灯,实则修的是“薪火相传,光明不灭”的宏愿。
个体之光终有尽时,但将自身所悟、所承之光,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后继者,便能令族群之心灯,亘古长明,照亮永夜。
此乃,以有限之身,证无限之道!
他心潮澎湃,先前在清虚宗读过的道典《万道枢要》自然而然地浮上心头:
“《万道枢要》有云:‘混沌者,未始有物,无光无暗,无昼无夜,然能包罗万有,孕育诸相。’今日观此传灯盛景,方知真意。”
“这灯人一族,于至暗之境点燃心灯,以自身化光明源流,正是‘无中生有,静极生动’之体现。”
“我修混沌道基,纳万气,容万理,观此心灯由内而外、照彻长夜之法,或可印证‘混沌开窍,一窍一世界’之玄机。”
“见其光暗相生、个体之光汇成族群之光海,亦是对‘混沌化阴阳,阴阳衍万象’的一种直观体悟。此行,不虚。”
道途之上,万理交织。混沌非死寂,乃孕育一切变化之母。今日见灯人传灯,于他而言,无异于目睹了一场微小而壮丽的“开天辟地”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