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脊山观测站的青铜鼎突然发出龙吟般的嗡鸣时,张叙舟正盯着星轨罗盘上蠕动的墨色煞纹。
那些从木星脉冲中溢出的跨维度煞力,此刻正顺着盘面的星图纹路疯狂蔓延,在 “木卫三” 坐标处凝成颗核桃大小的黑核 —— 黑核每跳动一次,全球地脉网络的银蓝光带就剧烈震颤一次,护江力数值在
点(1.28 倍)与
点(1.285 倍)之间反复横跳,像被无形的手攥住的心脏。
“是煞力的‘反相编码’在吸收木星引力。”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悬在黑核上方,簪尖的南洋茶种根系已被墨色侵蚀了三分之一,“这些残留的 1998 年地磁信号,正把木卫三的引力变成‘煞力养料’,再拖下去,黑核会膨胀成新的脉冲源。”
主控屏上的实时画面触目惊心:
雪脉山枢纽的赤金色能量球表面,黑缝里渗出的煞力正与木卫三引力缠成螺旋,将能量球扭曲成不规则的菱形;
北纬 30° 地脉带的断裂处,墨色煞雾中浮现出无数细小的芯片虚影,每个芯片上都刻着 “1998.06.15”,像串挂在能量流上的毒瘤;
沧江江面的能量巨浪已变成墨紫色,浪尖卷着的煞力碎片坠入水中,激起的涟漪竟与木星大红斑的旋转频率完全同步。
“善念值 23.9 亿。” 老郑的声音带着哭腔,他举着星穹老院士刚破译的《天官书》残页,泛黄的纸页上用朱砂画着个奇特的符阵,“老院士说这是‘七衡六间’星脉校准古诀,专门克制‘岁星煞脉’,只是…… 只是最后三句的读音早就失传了。”
张叙舟突然抓起搪瓷杯,将杯底的 “一星牵万脉” 刻痕对准青铜鼎。金红色的光流顺着鼎身的饕餮纹蔓延,在鼎口凝成道旋转的星图,星图上标注的北斗七星位置,竟与黑核的跳动频率形成微妙的呼应 —— 当斗柄指向木卫三坐标时,黑核的跳动明显迟滞了 0.3 秒。
“古诀的读音藏在星象里!” 他指着星图中最亮的天枢星,“清代司天监观测记录里说‘北斗指极,字从星音’,每个星官的位置都对应着古字的声调!”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突然刺入黑核。玄色能量流与墨色煞力激烈对冲,在接触点迸发出刺眼的白光,白光中浮现出三个模糊的甲骨文:“衡”“间”“涤”。银簪的南洋茶种根系在此时疯狂生长,将甲骨文的轮廓拓印在主控屏上,与《天官书》残页的符阵形成完美的互补。
“全球高校的古文字团队有结果了!” 星穹老院士的声音带着颤音,通讯器里传来浑厚的吟诵声,那是用甲骨文拟音还原的古诀最后三句,“七衡承天脉,六间接地枢,涤煞归星途 —— 注意!每个字的尾音要拖足三拍,才能与地脉频率共振!”
吟诵声响起的瞬间,青铜鼎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鼎身的饕餮纹全部亮起,将古诀的声波转化为可见的金色涟漪,涟漪掠过之处,黑核表面的墨色开始剥落,像被春雨冲刷的泥垢。雪脉山能量球的菱形轮廓逐渐恢复圆润,北纬 30° 地脉带的芯片虚影在金光中融化,化作细小的星尘融入能量流。
“护江力
点(1.29 倍)!” 老郑的尖叫刺破吟诵声,主控屏上的全球适配率正在疯狂跳涨,“每念一遍古诀,煞力的活性就下降 3%—— 现在已经有 800 所高校在同步吟诵,连埃及的考古队都用象形文字标注了读音!”
青铜神雀的啼鸣从观测站上空传来。它展开的土木共振符阵突然降下道金绿色光柱,光柱中浮现出三星堆神树的虚影,树的枝丫上挂着无数细小的铃铛,每个铃铛都刻着一个甲骨文,随着古诀的吟诵发出清越的响声。当 “涤煞归星途” 的尾音落下时,铃铛突然集体炸裂,化作无数道金线,将黑核彻底包裹。
黑核在金线中剧烈挣扎,墨色煞力像被挤压的牙膏般不断溢出,但接触到金线的瞬间就化作纯净的能量,顺着地脉网络流向全球节点。张叙舟盯着监测仪上的波形图,那些被净化的能量频率,竟与 1870 年地脉记录中 “岁星馈赠” 的波形完全一致,误差不超过 0.01 赫兹。
“原来煞力真的能当‘药引’!” 苏星潼的银簪尖挑起一缕净化后的能量,能量在光中化作颗透明的水珠,水珠里映着木星大红斑的影像,“《天官书》说‘煞过脉净,如金淬火’,古代观星者早就知道,极端冲突能催生更纯净的地脉能量!”
主控屏的善念值数字在此时突破 24.3 亿。护江 App 的 “古诀吟诵” 话题下,全球网友的接力视频刷屏:中国的小学生用拼音标注古诀读音,印度的僧侣用梵文转写符阵,巴西的土着用笛子吹奏古诀的韵律 —— 每段视频的播放量都突破千万,对应的地脉节点能量流就亮一分。
当黑核彻底消散的刹那,护江力监测仪的数值猛地跳至
点(1.305 倍)。观测站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震撼的一幕:木星大红斑的紫色脉冲突然转向,顺着青铜神雀的金线轨迹流入地脉网络,在北纬 30° 地脉带凝成颗赤金色的能量珠,珠内清晰可见木卫三的微缩虚影,正与地球地脉的银蓝光带跳着完美的双人舞。
“星穹研究院的检测报告出来了!” 老院士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地脉对行星引力的耐受度提升了 40%,那些被煞力污染过的节点,现在反而成了最坚固的‘星际能量转换器’—— 这就是古诀说的‘涤煞归星途’啊!”
张叙舟突然注意到搪瓷杯底的磨损处。那里的刻痕在金光中浮现出更古老的纹路,竟是由无数细小的 “七衡六间” 符阵组成的,与青铜鼎、三星堆神树的纹路形成跨越时空的共鸣。当他将杯子贴近青铜鼎,鼎口的星图突然扩展到整个观测站,在地面投射出完整的 “太阳系地脉传导网”,网的边缘,正有新的星轨向火星、金星延伸。
青铜神雀的翅羽在此时全部展开。它朝着太阳的方向发出悠长的啼鸣,土木共振符阵的金绿色光带中,浮现出星穹老院士年轻时观测木星的照片、苏星潼祖母修复银簪的手、张叙舟爷爷烧制搪瓷杯的窑火 —— 这些跨越代际的守护记忆,像无数细小的齿轮,将古诀的力量传递给了新的能量网。
观测站外的夜空格外清澈。张叙舟望着北斗七星的斗柄,突然明白老院士说的 “字从星音” 是什么意思 —— 那些失传的古诀读音,从来就没消失过,它们藏在星官的位置里,藏在地脉的振动中,藏在每个仰望星空并试图理解它的人心里。
通讯器里传来全球地脉联盟的通报:太阳表面的耀斑活动正在加剧,其能量特征与木星脉冲有着微妙的关联,预计 72 小时后抵达地球。张叙舟盯着屏幕上的太阳影像,突然注意到 “七衡六间” 符阵的最边缘,有个极小的太阳符号正在闪烁,像是早就等着他们用古诀的力量去唤醒。
当最后一缕古诀的声波消散在夜空中,青铜鼎的嗡鸣渐渐平息。观测站的主控屏上,护江力数值稳定在
点(1.305 倍),善念值停在 24.5 亿,而北纬 30° 地脉带的赤金色能量珠,正随着木星的自转缓缓发光,像一颗被地脉网络精心收藏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