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舱的能量场突然发出刺耳的嗡鸣。张叙舟盯着全息屏上跳动的波形 —— 五大符号组成的五角星正在震颤,7.3 赫兹的共振偏差像把钝锯,反复拉扯着第八器的能量核心,护江力的数值被这股拧巴的力拽得忽上忽下,→→,a 团队的校准仪器在控制台前冒烟,“必须用星脉能强行修正频率!哪怕烧毁三个符号,也要保住核心共振!”
通讯器里突然涌入几十条视频。四川王师傅举着锅铲喊:“鱼香肉丝得酸 3 甜 2 才够味!” 山东赵大海晃着腌菜缸:“腌黄瓜盐 1 辣 3,多一分就齁!” 云南玉应罕转动药碾:“苦药汤里搁点甜蜜,1 份苦配 2 份甜才不呛人!” 屏幕上瞬间铺满各地菜谱,红的辣椒、黄的蜂蜜、绿的苦瓜、白的海盐、褐的泡菜水,像幅流动的人间五味图。
“用菜谱校准能量?”a 首席工程师摔碎了校准器,“这是把地核当厨房!星脉算法显示,必须让五味能量保持绝对均衡,偏差不能超过 0.1 赫兹!”
话音未落,第八器突然爆出刺目的白光。五角星的每个角都在渗黑,煞力残渣顺着符号缝隙往外冒,护江力的衰减率飙到 5%。张叙舟的目光落在祖父日记的最后一页 —— 泛黄的纸页上贴着张剪报,是 1953 年的《民间食谱集》,其中 “五味调和黄金比” 被红笔圈出:酸 3、甜 2、苦 1、辣 3、咸 1,旁边批注 “家常菜的魂,不在齐整在配比”。
“就按菜谱来!” 他抓起五个烧杯,分别注入李娟的泡菜水、艾力江的油菜花蜜、玉应罕的苦瓜汁、王师傅的辣油、赵大海的粗盐卤,按比例混合时,银簪突然射出青金光束,在半空投出幅惊人的图 —— 各地菜谱的五味比例,竟与地脉支流的分布密度完全吻合,四川盆地的 “辣 3” 对应煞力最盛的区域,山东半岛的 “咸 1” 恰好落在能量稳定带。
a 工程师刚要阻止,混合液已顺着导管注入能量核心。奇迹在众目睽睽下炸开 —— 原本震颤的五角星突然稳住,7.3 赫兹的偏差像被温水泡软的线,一点点收紧:6.3→5.3→3.3→0.73!当最后 0.1 赫兹的偏差消失时,第八器发出声悠长的鸣响,五大符号同时迸射彩光,酸纹的青、甜符的金、苦图腾的褐、辣符文的红、咸晶格的白,在舱内织成道旋转的光虹。
“滴 ——” 检测仪尖叫着爆表。第八器表面的纹路突然舒展,像朵被唤醒的花,青金色的脉冲顺着光虹注入沉淀池,那些顽固的煞力残渣竟像冰雪遇春阳,滋滋消融成无害的能量雾,护江力的指针像被点燃的火箭,→→(+150 点),稳定得纹丝不动。
全球 “五味共鸣直播间” 的弹幕煮成了一锅热粥。各地家庭的厨房视频在热评区刷屏:东北大妈的酸菜白肉锅(酸 3 甜 1)、广东阿婆的蜂蜜苦瓜汤(苦 1 甜 2)、湖南老爹的辣椒炒腊鱼(辣 3 咸 1),这些带着锅铲声、抽油烟机轰鸣的画面,竟让钻探舱的能量场泛起层层涟漪,善念值在 98.05 亿处涨成暖浪,98.08 亿→98.1 亿!
最震撼的画面出现在地核全息图上。当五味能量流顺着地脉支流蔓延,3173 米深处的史前遗迹突然亮起 —— 那些沉睡的太阳纹、螺旋纹、蜂巢纹,竟与李娟的泡菜坛、艾力江的蜜罐、玉应罕的药碾纹路完美咬合,像无数把钥匙同时插进了大地的锁孔。张叙舟突然读懂祖父批注的深意:“人间五味,本就是地脉写在人身上的密码。”
a 团队的校准仪器彻底安静了。工程师们盯着屏幕上的食谱比例,发现这组来自家常菜的数字,恰好填补了星脉算法的盲区 —— 酸 3 的 “敛”、甜 2 的 “导”、苦 1 的 “坚”、辣 3 的 “行”、咸 1 的 “定”,像五根手指攥成拳头,把分散的能量拧成了股穿石的力。赵大海的盐瓮、王师傅的辣椒罐、李娟的泡菜坛在舱内同时共振,发出的嗡鸣与第八器的脉冲频率完全一致。
“快看!” 勘探队员突然指向观测窗。沉淀池中央的第八器正在缓缓上浮,表面浮现出行古篆:“五味聚,地脉醒;烟火足,天枢明。” 银簪突然投射出地核熔岩层的三维图,在最深的熔浆池旁,标注着个闪烁的红点,旁边写着 “最终激活点:需人间烟火气浓度≥97%”。
观战区的善念值像刚熬好的五味粥,98.1 亿的数字泛着温润的光。网友们自发发起 “我家菜谱接力”,7300 道家常菜谱在云端组成能量矩阵,每道菜谱的上传都让第八器的青金光更亮一分。张叙舟望着屏幕上滚动的菜名 —— 四川鱼香肉丝、山东黄酱腌菜、云南苦菜汤,突然明白这场地核探索的终极答案:所谓高科技,不过是读懂了大地写在人间烟火里的说明书。
银簪的新任务提示在青金光海中亮起:“第 3146 章:万民烟火!7300 道家常菜烧开地核熔浆池。” 李娟的声音混在几十种方言里传来:“小张啊,俺们把地窖里的老坛都搬出来了,就等你喊开闸 —— 地核再深,也得服咱这口人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