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勾结倭寇,便是叛国
“妈……!”董奕菲猛地睁开眼,视线尚未完全聚焦,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母亲那张布满红血丝的脸。
马兰芳正一瞬不瞬地望着她,眼眶里蓄着的泪,在看清女儿睁眼的刹那,终于簌簌滚落。
“菲菲!你……你醒了!我的幺儿啊!”马兰芳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滚烫的泪水狂喜得像潮水般瞬间淹没了她。
她伸出手,想去碰女儿的脸颊,又怕惊扰了这失而复得的清醒,指尖在半空中颤了许久,才轻轻落在女儿手背上,“你可算醒了,你都快吓死妈了……”
董奕菲生病将近一年了。这一年里,董家几乎请遍了全国的名医,从祖传的老中医到留洋的西医博士,来了一茬又一茬。
开的药方堆成了小山,施的针剂换了无数种,可她的病却像附骨之疽,非但不见好转,反而一日重过一日。
到后来,她整日昏睡,四肢僵硬如铁,连眨眼都费力,整个人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仿佛风一吹就会散。
为了她,父亲董思良鬓角的白发添了一层又一层,原本挺直的脊背似乎都佝偻了些。
母亲马兰芳更是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床边,昔日精致的妆容早已不见,眼下的乌青重得像被人打了一拳。
不过一年光景,父母像是被岁月硬生生拽着老了十岁,那股子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焦灼与疲惫,连家里的佣人都看得心疼。
全家人的心都揪成了一团,上上下下没一个不为此心力交瘁。
如今,她不仅醒了,眼神清亮,甚至还能清晰地叫出“妈”,这等天大的好消息,如何不让血脉相连的至亲欣喜若狂?
“幺儿,快躺好,别乱动!”见董奕菲试探着想要撑起身,马兰芳赶忙按住她,语气里满是紧张,“感觉怎么样?身上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董奕菲顺从地躺好,下意识地动了动手指,又曲了曲腿——咦?
她猛地睁大了眼,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手脚。
原本像是灌了铅、又像是被冻住般僵硬沉重的四肢,此刻竟真的能动了!虽然还有些虚弱,却再没有那种不听使唤的滞涩感。
“妈……我能动了!我真的能动了!”她又惊又喜,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转头看向站在母亲身后的父亲,眼眶一热,“爸爸,妈妈,让你们担心了,对不起……”
董思良看着女儿眼中重新燃起的光彩,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几分欣慰。
他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被子:“傻孩子,说什么对不起。你好了,爸比什么都开心。你先好好休息,把身体养回来,爸还有点事要处理。”
说罢,他转过身,脸上的温情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寒。
他大步走到角落里缩着的董思成面前,眼神如刀淬了冰,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狠狠砸在地上:“董思成!你们干的好事,现在还有什么话说?”
董思成被他这眼神一慑,顿时矮了半截,嘴唇哆嗦着:“大哥,我……我……”想辩解,却发现所有的话都堵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
片刻后,他像是突然反应过来,“噗通”一声就想跪下,却被董思良冷冷的目光钉在原地。
他只好换上一副痛悔莫及的表情,声音里带着哭腔:“大哥,我是被人蛊惑了啊!一时猪油蒙了心,才犯了糊涂!求大哥看在手足一场的份上,饶了我这一次吧……”
可他心里却在疯狂地咒骂——怎么就这么巧?这小贱人都快咽气了,怎么偏偏就被治好了?运气怎么能这么好!
事到如今,他更多的是恐慌,怕自己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彻底败露。
一旁的董奕坤见董思良动了真怒,早就吓得魂飞魄散。
他哪里还顾得上父子情份,忙不迭地往后退了两步,指着董思成尖叫道:“大伯!不关我的事!都是我爸他们干的!我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做啊!”只想赶紧把自己摘干净,撇得一干二净。
董思良冷冷地扫了他一眼,那眼神里的鄙夷几乎要溢出来。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声音带着彻骨的寒意:“你们之前针对菲菲,我只当是家产之争,家丑不可外扬,本想给你们留几分颜面,不予计较。可你们千不该万不该,勾结倭寇,做那卖国求荣的勾当!给外国人当走狗,出卖国家利益,这等行径,猪狗不如!”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这事,我管不了,也不会管。你们还是去国安署,跟他们好好说说吧。”
现在的董家国安局派有专门的一支武装力量在保护,董奕菲就算是病了,这支武装都没有撤离。
对于这种出卖民族、背叛国家的汉奸行为,董思良向来深恶痛绝。
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场拿出手机,亲自拨通了国安署的电话。
不过半个时辰,几辆挂着特殊牌照的轿车便悄无声息地停在了董家大宅门口。
几个身着制服、神情肃穆的男子走进来,动作干练利落。
董思良上前,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情况,将早已准备好的、倭寇的供诉录像拷贝给他们,又把平日里收集到的、董思成父子涉及的经济问题相关证据一并交出。
看着董思成父子被带走时那副面如死灰的模样,一直站在一旁的管家董绍堂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快意。
他走上前,低声问道:“家主,董二爷他们……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他心里巴不得这对父子能牢底坐穿,否则一旦出来,指不定又要兴风作浪。
这些年,董思成父子没少给他气受,仗着自己是主子,动辄颐指气使,还时常故意打压。
董绍堂在董家当管家有些年头了,从董老爷子那一辈起就跟着打理家事,做事沉稳妥帖,连老爷子都对他十分看重。
现任家主董思良虽然执掌董家,但对董绍堂始终相当尊重——不仅因为他是父亲留下的老人,更因为他对董家忠心耿耿,这些年为董家付出了不少心血。
可在董思成父子眼里,他董绍堂再受器重,也不过是个下人,主子就该高人一等,他就该被呼来喝去。
董绍堂心里清楚自己的位置,哪怕受了气,也总是唯唯诺诺,从不反抗。
一来是看在老爷子和家主的面子上,为了董家的和睦,他愿意忍;二来,他也深知“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道理,没必要跟这对父子一般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