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引月华:文波的广寒梦
诗曰:
星垂月殿宴方酣,雅韵新添意未阑。
墨落云笺题盛景,仙凡同醉乐长安。
月华澄澈如练,漫过三层宴台精雕细琢的月桂木栏杆,将悬挂其间、以天河彩珠编织的帘幕映照得流光溢彩,恍若流动的星河。宴台之上,琉璃盏中玉液微漾,仙果灵馐陈列于玳瑁盘中,异香氤氲,缭绕不绝。顶层凌霄席上,玉帝指尖轻抚过凌霄宝镜光洁的镜面,镜中映出人间稻浪千重、冥界安魂花开、妖界百兽嬉戏、海界碧波祥宁之景,与眼前月宫盛宴的欢腾交融一片。他侧首,含笑望向身旁的青衫男子:“文波贤弟,月宫重建得固若金汤,此番庆典更是筹划得如此周全,诸界宾朋尽欢,实乃三界久违之盛事,亦是三界之福。”文波闻言,即刻起身拱手,青衫随动作在月华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言辞恳切:“玉帝陛下谬赞了。月宫能有今日之景,全赖天庭鼎力支持,五域同心协作。文波不过尽绵薄之力,同筹奔走,此功当归于三界众生同心同德之愿。”
话音甫落,便见诗仙李白手提一坛千年瑶池仙酿,步履微醺地兴冲冲踏云而来,广袖飘飘,意态潇洒。身后随着两名捧物的仙娥,一人手托铺展着雪白云锦的沉香木案几,另一人则捧着数支以天河深处玄冰水浸润过的狼毫玉笔。“文波兄!玉帝陛下!如此良辰美景,仙凡共聚,若无诗词传颂,岂非辜负这漫天月华、满座高朋?”他将酒坛往案几旁一放,坛口微倾,洒出的几滴酒液竟在云锦上瞬间凝结成细小晶莹的桂花瓣,散发着清冽酒香与月桂幽芳。“不若我等各题一绝,再邀嫦娥仙子共赋佳句,让今夜月殿之诗,随清风流云,传遍三界寰宇!”端坐于凤座之上的王母娘娘闻言,雍容一笑,凤钗流苏轻颤:“太白诗才,冠绝人间,飞升后更是仙气充盈。哀家今日倒要瞧瞧,在这月宫仙境之中,谁的诗句更能揽尽风月,道破天机。”
恰此时,嫦娥款步而来,身着月华素雪绡衣,鬓边那支文波亲手所琢的玉簪流转着温润光泽。她浅笑盈盈,声若清泉击玉:“太白先生好雅兴。夫君与妾身,自当附骥尾,共襄此雅事。”说罢,她皓腕轻抬,示意侍立的仙娥。仙娥会意,即刻取来四盏以月魄精髓炼制的琉璃盏,盏身剔透,内中斟满温热的月华酿,酒气蒸腾间,似有细微的月芒闪烁。“既是以诗会友,岂可无酒助兴?此酿能涤尘虑,壮诗胆,还请诸位满饮。”
李白朗声长笑,率先执笔。但见他饱蘸浓墨,那墨汁竟似融入了月华银辉,笔锋落于云锦之上,如龙蛇竞走,鸾凤回旋,顷刻间一首七绝跃然其上:
“月殿琼楼映碧空,仙音袅袅醉清风。
三界同欢庆新筑,桂香满袖意无穷。”
诗句既成,墨迹并未凝固,反而脱离锦面,化作无数灵动的荧光小字,绕着沉香案几流转不息,字字生辉,引得凡境席上的唐王抚案高声喝彩:“妙哉!太白此诗,仙气飘逸,意境开阔,字字珠玑,尽抒我辈欢庆新筑、心旷神怡之乐!”
文波含笑接过仙娥奉上的玉笔,指尖悄然凝入一丝精纯的月华本源之力。他略一沉吟,笔锋落下,力道千钧,字字沉稳:
“戍边固防安社稷,宴开月殿聚仙宾。
琴歌酒赋庆盛世,星辉月华护凡尘。”
此诗前两句回溯戍守边疆、巩固防线的艰辛与此刻宴聚仙宾的欢愉,后两句则展望盛世庆典与守护苍生的愿景。刚劲挺拔的字迹旁,竟随着诗意的流淌,凭空生出数点嫩绿欲滴的月桂枝芽,生机盎然,象征着希望与守护。玉帝见状,眼中闪过激赏之色,抚掌赞道:“文波贤弟此诗,胸怀经纬,刚柔并济,既见家国边关之重,亦藏宴饮欢庆之情,意境深远,非寻常风月之作可比!”
嫦娥仙子凝眸注视案上诗篇,唇角含笑,轻执玉笔。当她笔尖轻触墨池时,案几上原本流转的荧光仿佛受到牵引,纷纷聚拢而来,依附于笔毫之上。她微一思忖,纤腕运笔,字迹清丽绝俗,如月下初绽之兰:
“同心筑就安宁境,共宴琼楼贺太平。
诗酒相和添雅趣,月满三界福盈庭。”
诗句书就,独特的墨香与月桂的馥郁芬芳交融,霎时升腾而起,化作漫天细碎晶莹的月华之花,飘飘洒洒,飞向各席宾客,落在肩头袖间,竟瞬间凝成转瞬即逝的吉祥云纹,引来一片惊叹。
“好一个‘月满三界福盈庭’!”文殊菩萨合十颔首,周身流转着清净佛光,与这祥和诗境相得益彰,“仙子诗句,温婉中见宏大,满含慈悲祝愿与天地祥和之气,恰合三界同心、共祈太平之深意。”普贤菩萨亦微笑附和:“文波先生之诗如擎天之柱,撑起盛世脊梁;嫦娥仙子之诗似绕指柔波,润泽三界心田。刚柔相济,相辅相成,实乃天作之合,妙不可言。”
正当众人沉浸于诗韵之中,忽闻凡境席上传来一声清朗诗吟:
“仙阙琼筵彻夜明,凡尘仰首沐清辉。
愿借月宫千斛露,洒向人间万户扉。”
众人循声望去,原是“诗圣”杜甫手持酒杯,立于席前,目光深邃,望向那轮皎洁明月与璀璨月宫,诗中满是对人间百姓的深切关怀。文波闻之,肃然起敬,举杯遥敬:“杜工部心系苍生,诗句沉郁顿挫,情真意切,文波感佩。月宫清辉,自当与人间共享,这‘千斛露’,便是太平盛世之甘霖,定当泽被苍生。”
杜甫拱手还礼:“文波先生以凡人之躯,行仙神之事,筑月宫,护三界,方有今日之盛。杜某之诗,不过抒写眼前实景,心中实情罢了。”
紧接着,一位风姿绰约、气质清雅的女仙自凡境席间袅袅起身,正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她朱唇轻启,声如幽兰: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然今观之,仙子得遇文波君,共建月宫,福泽三界,何来‘夜夜心’之寂?当改曰:
‘月殿新成迎众宾,仙凡共醉乐同心。
从今不羡瑶池宴,愿驻广寒伴知音。’”
她巧妙化用自己旧作,又以新诗相续,既赞月宫新象,更贺嫦娥觅得知音,终脱孤寂。嫦娥闻言,眸中泛起感动的水光,举盏向李清照致意:“易安仙子深知我心。前尘已逝,幸得文波,幸遇诸君,这月宫,早已非孤冷清寂之所,而是温情充盈之家。”
此时,一直静坐品茗,观诗听韵的柳宗元也缓缓起身,他气质沉静,如深潭古玉。他走至案前,执笔蘸墨,笔势清峻峭拔:
“千山桂魄凝寒玉,万顷星河入宴杯。
莫道仙凡殊途远,同心共筑太平基。”
诗句带着一股清冷孤高之气,却又蕴含着对“同心”理念的坚定认同。文波品味其诗,赞道:“子厚先生之诗,如奇峰突崛,冷峻中见真章。‘同心共筑太平基’,正是我等不懈追求之目标。”
李白见众友诗兴勃发,哈哈大笑,再次提笔,酒意诗情喷薄欲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然今时不同往日,月宫焕新,仙凡共乐,当续曰:
今月照人非孤影,仙凡携手共欢颜。
金匾高悬昭盛景,琼筵长设续华年。”
他将千古名篇《把酒问月》信手拈来,又即景续写新篇,将古今之慨、孤寂与欢庆之变融为一体,气象万千,才情惊世。满座宾客无不为之绝倒,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此时,妖仙席的首领胡九娘,带着几位灵秀的狐仙弟子前来助兴。弟子们手捧昆仑山巅采得的暖玉砚台,砚中盛放的竟是月华凝成的银色墨汁。胡九娘嫣然一笑,万种风情:“我等虽出身妖仙,亦慕圣贤文章之雅,愿献薄技,为诸位诗家佳句添彩增辉。”说罢,她与三名弟子同时抬手,指尖凝出幽蓝色的纯净狐火,凌空虚划,在悬浮的云锦诗卷周围,精准而灵动地勾勒出月桂婆娑、祥云缭绕、仙鸟翩跹的瑰丽纹样,光影交织,与流转的诗句荧光相映成趣,更显雅致奇幻,如梦似幻。
四海龙王见状,亦不甘人后。东海龙王敖广朗声道:“如此诗酒盛会,岂可无妙乐相和?”西海龙王敖闰即刻接口:“三弟,看你的了!”敖丙闻言一笑,命麾下精锐水族乐师奏响新谱的《寰宇同春曲》。曲调空灵轻快,既有海浪之磅礴,又具溪流之潺潺,巧妙地烘托着现场的诗韵雅意。随乐声起,数名鲛人仙娥再次跃入宴台旁的七彩莲池,曼妙起舞,尾鳍拍打间,无数水珠激射至半空,竟凝成“诗酒年华”四个流光溢彩的水晶大字,旋即爆散如雨,化作颗颗圆润珍珠,精准落入各席位的玉杯之中,杯内美酒沾染珍珠灵气,顿时更添几分清甜醇美。
凡境席上,唐王望着案几上诸家诗篇异象纷呈,感慨万千:“朕居人间帝位,自谓阅尽繁华,却从未见过如此仙雅交融、才情横溢之景。文波先生之担当,嫦娥仙子之温慧,太白之豪放,子美之沉郁,易安之慧黠,子厚之清峻,皆让朕大开眼界,始知文章华彩,竟可达于天道,动乎仙凡。”青城真人抚须颔首,接口道:“陛下所言极是。仙凡本无绝对之界,唯心有灵犀,志同道合者,方能共创、共赏此等盛景,共庆此等来之不易之太平盛世。”
文波环顾满座,但见诗篇流光,笑语喧阗,祥云缭绕,灵气充盈,心中暖意澎湃涌动,豪情顿生,再次即兴吟诵道:
“诗题月殿墨生香,雅韵流转满庭芳。
仙凡同心歌盛世,千秋万代福绵长。”
嫦娥依偎在他身侧,眸中映着月华与文波的身影,满是幸福与安然,闻声即柔声相和:
“墨落云笺映月华,琴歌相和乐无涯。
三界共庆安宁日,岁岁年年景更佳。”
二人诗句相契,声音交融,如同最和谐的音律。诗句之力引动月宫本源,无数皎洁的光点自月桂林、琉璃瓦、星河幕间升起,汇聚成一道柔和而宏大的光柱,直冲霄汉,复又洒落,如甘霖普降,润泽着月宫每一寸土地,更透过空间屏障,将丝丝祥瑞之气洒向诸界。
就在这万象欢腾,诗韵酒香达到顶点之际,广寒宫前那口古老的广寒钟,再次被守候的吴刚奋力敲响。“铛——嗡——”钟声清越悠扬,浑厚绵长,穿透层层空间,与现场的仙乐、诗声、欢笑、喝彩交织融合,形成一曲前所未有的恢宏交响。这交响乐漫过芬芳馥郁的月桂林,漫过坚实巍峨的戍边了望台,漫过浩瀚无垠的三界山川河流,将今夜月殿之上,这场仙凡共谱的雅韵盛事,这太平盛世的欢腾景象,永远地烙印在时光的长卷之中,成为流传万古的不朽传奇。
本章完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