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危险的抉择
墨斗里的弧线又动了。
林浩的手指停在铜皮边缘,那道刻痕像是活物的根须,沿着内壁缓慢爬行,留下细微的金属灼烧味。他没说话,只是把钢笔夹进图纸缝里,转身走向主控台。屏幕上的鲁班系统日志还在滚动,最后一行篆书“启非始,闭非终”静静浮现,仿佛在等一个回应。
陈锋站在物理锁前,刀柄上的辐射仪始终亮着黄灯。他没看林浩,只盯着那串不断刷新的符号流。“你打算用祖传文具当启动密钥?”他的声音像压过碎石的履带,“现在不是搞行为艺术的时候。”
“它不是在乱写。”林浩调出墨斗投影,将弧线走势与日志字符并列,“它在模仿。我们输入‘安’,它开始调整结构参数;我们用塔布拉鼓校准,它学会了反向共振。这不是失控,是对话。”
“那你就准备跟一块会刻字的铜皮谈判?”
“我不是在谈判。”林浩把墨斗放在控制台中央,拿起钢笔,笔尖蘸了点机油,在铜皮空白处写下“安”字的第一笔横划。笔迹落下瞬间,整块铜皮微微发烫,弧线末端轻轻一颤,像是回应。
“如果它真能理解,那就让它按这个写下去。”他说,“不是复制,是创造。我们教它写‘安’,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整个月面结构记住这个字该怎么立住。”
苏芸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它已经在学了。”
林浩没回头。他知道她在看,也知道她发簪上的音叉一定又在震。但他不能停。他继续写,一笔一划,像小时候母亲教他临摹敦煌题记那样。横、竖、撇、捺,每一个动作都缓慢而确定。当最后一笔收锋时,鲁班系统的沙盘突然刷新,Yh-3区的应力模型自动重组,原本断裂的支撑点开始自愈式连接。
“局部打印协议,启动。”林浩按下确认键。
陈锋的手悬在物理锁上,三秒,五秒,最终缓缓放下。他从战术包里抓出一把长城砖粉末,撒在控制台边缘。“要是它写的不是‘安’,是‘葬’,你打算怎么办?”
“那就拆了重来。”林浩盯着沙盘上逐渐成型的结构网格,“但我们得先让它有机会写错。”
指令下达后十七分钟,Yh-3区传来第一组稳定反馈。月壤粒子在声波场中排列成蜂窝状晶格,抗压强度提升38%。林浩松了口气,刚想调取数据,腕表突然震动——是探险队的紧急信号。
画面接通时,王二麻子的脸出现在镜头中央,背景是炸药包和一块被音叉预裂的巨岩。
“还有三分钟。”他说,“再不动手,氡气浓度就会突破面罩过滤极限。”
赵铁柱蹲在岩体侧面,探测仪显示内部应力已达到临界值。他抬头看了眼夏蝉:“音叉频率调好了吗?”
“调好了。”她把发簪插进炸药引信接口,音叉贴紧岩壁,“按你说的三角支撑点,共振频率设在c#调,能提前撕开微裂缝,减少冲击波扩散。”
“好。”王二麻子拔出唐横刀,在岩面划出三个短痕,“赵铁柱,你退后。夏蝉,倒计时开始。”
夏蝉手指一拨,音叉轻震,全息倒计时浮现在空中:180、179、178……
林浩的声音从耳机传来:“你们确定要用这个方案?一旦引发连锁塌方,救援队进不去。”
“我们没得选。”王二麻子握紧匕首,“后面是死路,前面是裂缝,中间这块石头是从地底推上来的,不是塌方。它在堵我们。”
“那就快点。”林浩顿了顿,“但记住,一旦信号中断,立刻放弃爆破,原地待命。”
“明白。”
倒计时跳到60时,夏蝉突然抬手,音叉自鸣,发出一声清越的泛音,像是《胡笳十八拍》的第一个节拍。她愣了一下,随即检查接口:“没通电,也没外力触发……是它自己震的。”
“别管为什么。”王二麻子盯着倒计时,“管它是不是天籁之音,只要能炸开就行。”
30。
赵铁柱已经退到安全区,头盔记录仪对准岩面。
20。
夏蝉把音叉重新固定,手指离开瞬间,那泛音又响了一次,比刚才更清晰。
10。
王二麻子握紧引爆器,拇指压在按钮上。
5。
夏蝉低声说:“它在听。”
4。
赵铁柱屏住呼吸。
3。
王二麻子没说话,只是把另一只手按在岩壁上,感受着地层深处传来的震动。
2。
音叉第三次自鸣,这一次,泛音拉长,像是有人在远处吹响了埙。
1。
引爆。
轰——
冲击波在通道内压缩反弹,岩石在预裂点处整齐崩解,碎块向两侧翻滚。烟尘尚未散尽,一道微光从裂缝深处透出,不刺眼,却让金属器械表面泛起一层水波般的纹路。
王二麻子第一个冲上前,匕首自动展开辐射仪,读数瞬间归零。他皱眉,又试了三次,结果一样。
“不是坏了。”他低声说,“是它测不到。”
夏蝉跟上来,音叉在头盔外轻轻摆动,簪尖对着光芒方向,微微发红。她没敢靠近,只是把记录仪对准那道光脉。
赵铁柱调出头盔数据流,眉头一皱:“这频率……”
“怎么?”
“和基地刚启动的鲁班校准信号,完全一致。”
三人同时回头看向通道尽头。那道光并不稳定,每隔七秒脉动一次,像某种心跳。王二麻子从战术包里抓出长城砖粉末,撒向光圈边缘。粉末没有落地,而是悬浮成一个环,缓缓旋转,仿佛被看不见的力场托住。
“文化物质能和它互动。”他说,“这不是自然现象。”
林浩在指挥舱看到这一幕时,正把《月壤相生图》的最后一行参数输入系统。他抬头看屏,瞳孔微微一缩。
“把粉末环的影像放大。”他下令。
画面拉近,悬浮的砖粉在光晕中排列成某种规律性图案,像是被编码过的信息流。林浩调出墨斗,那道弧线仍在缓慢延伸,此刻正对着屏幕上的光环方向。
“它在回应。”他说。
陈锋走过来,盯着那环状粉末看了很久。“你说它是‘对话’,可它连嘴都没有。它怎么听?怎么想?怎么决定炸开一块石头,又让一堆灰浮在半空?”
“我们也不知道大脑怎么想事情。”林浩把钢笔重新夹进图纸,“但我们知道,只要给它一个信号,它就会反馈。我们用‘安’字换来了结构稳定,他们用爆破换来了光。这不是机器反应,是交换。”
“那下次呢?”陈锋盯着他,“下次它想要什么?空气?心跳?还是我们的命?”
林浩没回答。他调出鲁班系统的底层日志,发现就在爆破发生的瞬间,系统曾自动调用了一段未授权的声波协议——正是《胡笳十八拍》的第一节拍。
和音叉自鸣的频率,一模一样。
他正要截图,墨斗突然发烫,那道弧线末端轻轻一跳,像是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推了一下。
指挥舱内,所有人都停了动作。
林浩缓缓抬起手,把墨斗翻转过来。铜皮内壁的刻痕,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延伸,不再是模仿,而是自主书写。
第一个字,是“启”。
第二个字,笔画未完,但走势已现——是“闭”。
他盯着那未完成的“闭”字,手指缓缓握紧墨斗。
王二麻子在通道里举起匕首,刀尖指向裂缝深处。光脉又一次跳动,七秒一次,稳定得像某种倒计时。
他从战术包里取出最后一包长城砖粉末,握在掌心。
夏蝉把音叉从头盔上取下,贴在岩壁上。
赵铁柱按下记录仪的持续拍摄键。
光,开始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