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倾城之恋》后的三天里,陈序几乎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他关掉了电脑上的 “watchdog_Service” 监控程序(尽管知道赵无妄的技术团队可能仍在后台观察),却又忍不住每隔半小时就打开社交平台,搜索与 “内在美”“多元审美” 相关的关键词,像个等待判决的囚徒,既期待看到故事生效的痕迹,又害怕出现失控的预兆。
第一天,搜索结果里全是以往的旧内容 —— 美妆博主讨论 “如何打造完美妆容”,穿搭博主分享 “显高显瘦技巧”,娱乐新闻依旧围着 “明星颜值排行榜” 打转。陈序盯着屏幕,心里既失落又松了口气:失落的是自己的 “善念” 似乎没有起效,松了口气的是至少没有立刻引发灾难。他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这次的 “故事” 力度太弱,根本无法撼动固化的审美标准。
第二天,他给阿杰打了个电话,想旁敲侧击问问对方最近的状态。阿杰的声音听起来比之前好了些,说自己正在忙着赶一个插画项目,公司里的同事也没再提表白被拒的事,只是偶尔还是会在镜子前叹气,抱怨自己 “还是太胖了”。“对了,序子,” 阿杰突然说,“昨天我在画画群里,看到有人发了张普通人的速写,不是那种长得特别好看的,但是线条特别有劲儿,大家居然都在夸‘这人气质真好’,以前群里可都是只夸帅哥美女的。”
陈序的心猛地一跳,赶紧追问:“哪个画画群?还有其他类似的讨论吗?”
“就是那个‘笔尖小筑’的小众群,没多少人,也就几十个人。其他的…… 好像没了吧,可能就是大家偶尔感慨一下。” 阿杰的语气很随意,显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说了啊,客户催稿了,下次再聊。”
挂掉电话,陈序立刻打开 “笔尖小筑” 的群聊记录(他之前为了看阿杰的作品,也加了这个群,只是很少发言)。往上翻了几页,果然看到了阿杰说的那张速写 —— 画的是一个坐在公园长椅上的中年男人,穿着普通的夹克,头发有些凌乱,却正低头专注地给流浪猫喂食,眼神里满是温柔。下面的评论里,有人说 “这眼神绝了,比那些摆拍的明星有感觉多了”,有人说 “突然发现,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整个人都会发光”,还有人附和 “对呀,以前总觉得颜值最重要,现在看,这种‘氛围感’才更打动人”。
“氛围感”—— 这个在《倾城之恋》里反复出现的词,第一次出现在了现实的讨论中。陈序的手指微微颤抖,他赶紧切换到其他小众社群,比如豆瓣的 “自我接纳小组”、知乎的 “反颜值焦虑话题”,甚至是 b 站一些冷门的生活记录类 Up 主的评论区。
果然,在这些小圈子里,开始零星出现类似的讨论。豆瓣小组里,有人发了一篇《我不再为体重焦虑的日子》,分享自己从节食减肥到接受自己微胖身材的过程,文中提到 “现在看到那些自信做自己的人,不管胖瘦美丑,都觉得特别有魅力”,下面有十几条回复,有人说 “我也是!最近突然觉得,内在的松弛比外在的完美更重要”,有人分享自己 “因为喜欢看书,被同学说‘有书卷气’,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是‘不起眼的普通人’”。
知乎话题下,有个匿名用户提问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内在美’了?”,回答里有人提到 “可能是看够了千篇一律的网红脸,反而觉得有独特性格的人更吸引人”,还有人说 “最近在学校里,看到有人因为乐于助人被大家称赞,比以前单纯夸颜值的氛围好多了”—— 这些回答的点赞数都不高,最多也就几十赞,远算不上热门,却像一颗颗种子,在小众圈子里悄悄生根。
更让陈序在意的是,这些讨论里,都配了一些以往不被主流审美青睐的普通人照片:有戴着眼镜、穿着校服,却在辩论赛上侃侃而谈的学生;有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却在田间地头认真讲解农业知识的农民;有身材微胖、穿着简单 t 恤,却在图书馆耐心帮学弟学妹解答问题的学长…… 照片里的人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刻意的摆拍,却都有着最真实的状态,评论里满是 “好有魅力”“被打动了” 的声音。
这些变化,细微到几乎不会被主流社会察觉,却真实地印证了《倾城之恋》的影响正在渗透。陈序靠在椅背上,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他的 “善念” 终于有了回应,新的审美观真的在慢慢传播;紧张的是,他不知道这种渗透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会不会在某个节点突然失控,变成像之前一样的 “灾难”。
他打开手机,看着阿杰的微信头像 —— 那是阿杰去年画的一幅卡通插画,画的是一个胖乎乎的小太阳,笑得很开心。他想告诉阿杰,那些正在发生的细微变化,想让阿杰知道,他期待的 “被认可” 或许很快就要来了。可他最终还是没有发消息,他怕这份期待会因为未知的风险而落空,更怕自己的能力再次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夜色渐深,陈序关掉电脑,却没有丝毫睡意。那些小众社群里的讨论,像一道道微弱的光,在他心里点亮了希望,却也带来了新的担忧。他知道,这种 “无声的渗透” 只是开始,接下来,变化可能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难以控制。他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这次的 “故事” 能一直保持这种温和的节奏,希望那些被影响的人,都能真正感受到 “多元审美” 带来的包容与温暖,而不是新的焦虑与压力。
窗外的城市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零星的灯火还在亮着。陈序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夜空,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不知道这场 “无声的渗透” 最终会走向何方,只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 “善用能力” 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更加谨慎,更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