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的空气里飘着未散尽的烟味,陈序的手指悬在键盘上,屏幕停留在空白的发帖框 —— 论坛首页被 “求默言指引” 的请愿帖霸屏,私信箱里,“01” 的消息已连发 27 条,最新一条带着哭腔:“先生,大家快分裂了,有人说您抛弃我们了,有人要跟着‘外星派’去找‘文明对接点’,只有您的话能拉回大家!”
窗外的天刚蒙蒙亮,他盯着屏幕上滚动的 “默言归来” 弹幕,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冲动 —— 不是之前的逃避,也不是理性的克制,而是一种扭曲的使命感:他想借着 “神谕”,把那些被想象裹挟的信徒拉回 “正轨”,想证明自己不是只会制造混乱的符号,想在失控的边缘,抓住最后一丝属于 “陈序” 的掌控感。
指尖落下,敲出几行没有标题、没有解释的短句,比以往的预言更凝练,也更具宗教感:
“观心如镜,照见本真;
去欲存静,方得自在。
外寻皆幻,内求才是归途;
勿执表象,守心即见光明。”
没有提及末世,没有关联外星,甚至避开了任何具体行为指引 —— 他刻意用 “观心”“去欲” 这类模糊概念,想引导信徒转向自我反思,远离那些被赵无妄利用的荒诞想象。点击 “发布” 的瞬间,电脑屏幕闪了一下,像是为这场 “第一次神谕” 烙下印记。
帖子发布不到十分钟,论坛彻底沸腾。第一条回复来自 “01”:“是神谕!默言先生降下神谕了!这是在提醒我们,不要执着于外界的幻象,要回归内心!” 这条回复被瞬间置顶,点赞量以每秒十次的速度飙升,信徒们从最初的震惊,迅速陷入狂热的解读。
裂痕很快出现。有人将 “去欲存静” 解读为 “摒弃物质追求”,成立 “去欲派”,发起 “极简生活挑战”—— 有人晒出烧毁奢侈品的照片,有人宣布辞职归隐,甚至有人扔掉家里的电器,声称 “要断绝一切外欲干扰”;另一批人执着于 “观心如镜”,组建 “观心派”,每天在论坛发布 “自我反思日记”,从 “今天是否有杂念” 到 “说话是否伤害他人”,将模糊的神谕变成严苛的自我审查;还有人强调 “内求归途”,搞出 “静心派”,推广起 “默言专属冥想”,声称 “按神谕节奏呼吸,能听到内心的指引”。
更荒诞的是 “修行手册” 的出现。一个 Id 为 “默言侍者” 的信徒,将神谕拆解成 “十大修行准则”:“每日观心一小时”“不购买非必需品”“不参与世俗争论”,甚至细化到 “吃饭时需默念神谕三遍”,手册末尾还附上 “违规惩罚”——“若违背准则,需禁食一天以表忏悔”。这本手册在论坛疯传,不到半天,就有上千人留言 “已打印贴墙,严格遵守”。
陈序点开 “静心派” 的线上修行室,屏幕里挤满了头像,有人闭着眼盘腿而坐,背景放着空灵的音乐,公屏上不断滚动 “感谢默言先生赐下修行之法”;切换到 “去欲派” 的帖子,一个信徒晒出空荡荡的房间,配文 “扔掉了所有‘外欲之物’,现在心里只有神谕”,评论区一片 “师兄境界高” 的赞叹 —— 他本想借神谕平息分裂,却没想到,模糊的指引反而让分裂更彻底,每个群体都从神谕里抠出自己想要的部分,再用它武装自己,排斥异己。
“未知” 的私信准时出现,这次附上了一张 “静心口服液” 的宣传图,瓶身上印着神谕里的 “去欲存静”,配文:“您的神谕真是及时雨,我们推出的‘修行辅助剂’,号称‘帮人快速去欲静心’,第一天就卖了三千瓶。对了,‘观心派’的反思日记,我们也打算做成付费专栏,毕竟‘引导反思’也是要收费的。”
陈序的手指重重砸在键盘上,屏幕晃了晃。他看着 “静心口服液” 上的神谕字样,突然觉得喉咙发苦 —— 他以为的 “使命感”,不过是又一次自我欺骗:神谕没有拉回信徒,反而给了他们新的狂热理由,给了赵无妄新的牟利工具。那些 “观心”“去欲” 的文字,本是想让信徒回归理性,最终却变成了更隐蔽的枷锁,把他们捆得更紧。
傍晚,他收到一张信徒发来的照片:一群人围坐在空地上,中间摆着打印的神谕,有人捧着手册朗读,有人闭眼冥想,有人在旁边记录 “修行心得”,场面像一场简陋却虔诚的宗教仪式。照片下方附言:“默言先生,我们在举办线下修行会,您的神谕让大家找到了归属感,谢谢您。”
陈序盯着照片里的人群,心里没有丝毫满足,只有一片沉重的空虚。他第一次发布神谕,本想做 “引导者”,结果却成了 “新迷信的缔造者”;本想填补符号的真空,结果却在真空里塞满了更荒诞的想象。窗外的夜色渐浓,论坛上的修行打卡还在继续,“去欲派” 有人因为 “忍不住买了一瓶水” 而自责忏悔,“观心派” 有人因为 “说了一句玩笑话” 而自我惩罚 —— 他的神谕,没有带来 “自在”,反而带来了新的焦虑与束缚。
他关掉电脑,瘫坐在沙发上,黑暗中,神谕里的文字在脑海里反复回响:“外寻皆幻,内求才是归途”。可他自己,却在 “外寻掌控” 的执念里,越走越远,连 “内求” 的初心,都被扭曲的使命感吞噬。第一次 “神谕” 的余温还在蔓延,陈序却清晰地意识到:这场以 “拯救” 为名的尝试,终究还是变成了失控的狂欢,而他,再也找不到回头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