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序的临时工作站嵌在地堡负三层的角落,头顶的监控摄像头泛着冷红的光,每十秒会缓慢转动一次,将键盘、屏幕、甚至他握笔的姿势都纳入实时传输的画面。屏幕右下角的 “安全监控弹窗” 始终悬浮,实时显示着 “操作日志上传进度:98%”“环境音采集正常”“外设接入检测:无异常”—— 这是机构为 “待管控人员” 定制的专属系统,严密得像一个没有缝隙的铁笼。
他正将《王冠的重量》原稿里的难民名字录入加密文档,准备带往边境作为记录依据。指尖刚敲完 “伊万诺维奇(科族矿工,失踪)”,屏幕突然毫无征兆地闪了一下 —— 不是常见的电压波动,而是一种极淡的、近乎透明的蓝光波动,像水面被轻轻划开又瞬间合拢。
“系统故障?” 陈序的手指顿在键盘上,目光扫向右下角的监控弹窗 —— 进度条还停在 98%,环境音采集的波形依旧平稳,没有任何 “异常上报” 的提示。他下意识地移动鼠标,想点开系统诊断工具,却在鼠标划过屏幕左侧空白区域时,一道淡蓝色的微光框突然浮现。
没有标题栏,没有关闭按钮,只有一个极简的进度条在框内缓慢填充,进度数值用的是机构内部罕见的十六进制代码:“0x7E → 0xFF”。陈序的心脏骤然收紧 —— 他曾在机构的安全手册里见过类似描述,这是 “临时加密通讯窗口” 的特征,通常用于紧急情报传输,且只有权限等级极高的技术人员才能调用。
进度条填充到 0xFF 的瞬间,一个压缩数据包的图标在框内闪现,文件名是一串乱码:“Δ- 天平 -Ω.tmp”。传输速度快得惊人,不到两秒,图标便自动消失,淡蓝色的微光框也随之隐去,屏幕恢复成之前的文档界面,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他的错觉。
他立刻点开系统日志,试图查找传输记录 —— 却发现 “近 10 分钟操作日志” 里,关于 “空白区域交互” 的记录被完全抹去,只留下 “文档编辑”“鼠标移动” 的常规记录。更诡异的是,头顶的监控摄像头恰好停在对准墙面的角度,红光明明灭灭,却没有捕捉到任何异常画面。
“天平……” 陈序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键盘边缘,这个词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 —— 两周前,他曾在叶晴的工作站旁,瞥见她电脑屏幕上闪过 “天平协议” 的字样,当时她迅速切换了窗口,只解释说是 “普通数据校准工具”。而刚才的数据包文件名里的 “天平”,显然不是巧合。
他想起叶晴之前的种种反常:偷偷给她看斯托扬医生的受伤照片时,她眼底的泪光;提到难民儿童死亡时,她攥紧的拳头;甚至在霍兰德宣布启动 b 计划时,她悄悄塞给他的 “邻国边境地图”—— 这些细节串联起来,指向一个清晰的结论:是叶晴,利用 “天平” 协议留下的后门,给了他这个加密数据包。
陈序从工作站下方的夹层里,摸出一个巴掌大的黑色设备 —— 这是他当初为了记录难民故事,偷偷从地堡废弃设备间找到的旧款解密器,没有联网功能,不会触发机构的检测。他将 USb 接口轻轻插入工作站的隐藏接口(这个接口是他之前偶然发现的,不在机构的外设检测范围内),屏幕上立刻弹出 “设备接入:未知存储设备” 的提示,却没有触发安全警报。
他小心翼翼地将刚才接收的压缩数据包复制到解密器里,打开解密工具 —— 进度条刚走了 1%,屏幕上便弹出 “需密钥解锁” 的提示,密钥输入框旁有一行极小的提示文字:“密钥 = 你最珍视的‘希望’”。
陈序的目光落在文档里 “米拉(21 岁,大学生,死于流弹)” 的名字上,手指微微颤抖。他想起米拉在麦田里的照片,想起她课本上 “为麦田写诗” 的字迹,想起那个穿校服的男孩抱着她的《诗歌集》逃亡的样子 —— 这些,就是他最珍视的 “希望”。
他在密钥框里输入:“米拉的麦田诗”。
解密工具的进度条瞬间跳到 100%,数据包被成功解压,里面包含三个文件:一个加密表格,一个音频片段,一个定位文件。加密表格的文件名是 “萨维奇资产转移记录(莫斯科 - 迪拜)”,音频片段的备注是 “萨维奇与激进派头目对话(清洗科族计划)”,定位文件则指向邻国边境的一个废弃仓库,备注是 “难民临时避难所,需药品支援”。
耳机里传来叶晴压低的声音,透过电流杂音,依旧能听出她的紧张:“陈序,这些是我能拿到的核心证据…… 萨维奇的资产转移记录能证明他的贪婪,对话录音能揭露他的种族清洗计划,避难所的定位是我偷偷标注的,那里有近 200 名难民,药品快用完了……‘天平’后门只能用一次,我已经删除了操作痕迹,你一定要小心,霍兰德已经开始怀疑有内鬼了……”
音频戛然而止,只剩下电流的 “滋滋” 声。陈序关掉解密器,将它藏进《王冠的重量》原稿的夹页里 —— 那里还夹着伊万诺维奇的难民登记名单,现在又多了叶晴用 “天平” 换来的真相。
头顶的监控摄像头重新开始转动,红光照在他的脸上,却没有照进他眼底的坚定。他看着屏幕上的难民文档,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新的一行:“加密的裂隙,不是系统的漏洞,是良心的光。”
工作站的门被轻轻敲响,是霍兰德派来的人,提醒他 “边境物资已准备好,明天一早出发”。陈序合上电脑,将原稿抱在怀里,走出工作站 —— 走廊里的冷光依旧明亮,监控摄像头的红光在身后闪烁,可他知道,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困在铁笼里的 “待管控人员”,因为叶晴用 “天平” 为他打开了一道裂隙,一道通往真相、通往救赎的裂隙。
他摸了摸怀里的解密器,那里藏着萨维奇的罪证,藏着难民的希望,也藏着叶晴的勇气。明天,他将带着这道 “加密的裂隙” 前往边境,不仅要记录难民的苦难,还要用这些证据,为那些死去的、失踪的、仍在挣扎的人,撬开权欲掩盖的真相 —— 哪怕前方等待他的,是霍兰德的追查,是萨维奇的追杀,是机构的报复,他也不会回头。
因为这道裂隙里的光,是他见过的最珍贵的 “希望”,是值得他用一切去守护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