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会结束后,马副局长总结讲话,特意提到了凌风:“刚才凌风同志的发言,我听了很受启发。他的计划,没有贪大求全,而是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这才是我们农业技术推广需要的态度。希望大家都能像凌风同志学习,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
在最后的结业典礼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惊喜。马副局长在总结讲话结束后,宣布了本期培训班的“优秀学员”名单——全县一共评选了五名,凌风的名字赫然在列!
当凌风跟着其他四位优秀学员一起,走上台领取奖励时,心里既激动又自豪。奖励很简单,一个印着鲜红“奖”字和县农业局名称的硬皮笔记本,还有一支英雄牌钢笔。但这份荣誉的意义却非同一般——这是县农业局对他的认可,是对他这几年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推广农业技术的鼓励。
马副局长亲自给凌风递过奖品,握着他的手说:“年轻人,好好干,凌家坉的高产经验,以后有机会要在全县推广。农业的希望,就在你们这些有文化、肯实干的年轻人身上。”
“谢谢马局长,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凌风双手接过笔记本和钢笔,语气坚定。
台下,李建国和周强用力地鼓着掌,脸上满是欣慰;而孙明则脸色阴沉,狠狠地攥着拳头,心里满是嫉妒——他原本以为优秀学员肯定有自己的份,没想到竟然被凌风抢了去。
培训结束的第二天,凌风背着行囊,带着满满的收获和那张盖着县农业局大红印章的结业证书,踏上了回乡的路。客车一路颠簸,他靠在车窗上,手里紧紧攥着那个印着“奖”字的笔记本,心里盘算着回去后的第一件事——先把“说明书”整理出来,再跟王福满商量扩大示范田的事。
回到凌家坉时,已经是下午时分。村口的老槐树下,早就围了一群人——王福满带着铁柱、二柱子等几个年轻社员,还有村里的老少爷们,都等着他回来。
“风娃回来啦!”王福满第一个迎上来,接过他的背包,上下打量着他,“在县里吃的好吗?没受委屈吧?”
“叔,挺好的,吃得好,学的东西也多。”凌风笑着说。
“快给大伙说说,县里啥样?学了啥本事?”二柱子凑上来,好奇地问。
凌风挑着能说的,把县里的见闻、课堂上学到的新技术、参观红旗农场看到的大型拖拉机,都跟大家绘声绘色地讲了讲。最后,他从背包里拿出那个印着“奖”字的笔记本和结业证书,递给王福满:“叔,我还评上优秀学员了。”
“优秀学员?”王福满双手捧着笔记本,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瞧瞧!咱风娃子去县里学习,不光学了本事,还得了奖状回来!给咱凌家坉争了大光了!”
社员们纷纷围过来看,七嘴八舌地称赞着,脸上都带着自豪——凌风是凌家坉走出去的,他有出息,全村人都觉得脸上有光。
“风哥,县里那大拖拉机,真能一天耕50亩地?”铁柱睁大眼睛问。
“真的,比20头牛还快。”凌风笑着说,“不过咱们现在还用不起,等以后咱们队里粮食多了,有钱了,也买一台。”
“那得等多久啊?”一个小社员问。
“不用等太久,”凌风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充满信心,“只要咱们把新学的法子用上,把地种得更精细,争取明年亩产再提高一百斤,用不了几年,咱们就能攒够钱买机器了!”
人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看着凌风,眼神里满是信任和期待。
五妹凌雨挤到跟前,拉着他的手,小声问:“二哥,糖糕呢?”
凌风一拍脑袋,从背包里掏出用油纸包着的糖糕——这是他临走前在县城供销社买的,裹着芝麻,还带着热气。他递给凌雨:“诺,给你买的,快吃吧。”
凌雨接过糖糕,拿出一抉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剩下的准备回去和三姐和凌云分享!
回到家,李秀娥早就做好了饭,一碗鸡蛋面,上面还卧着两个荷包蛋。“快吃,路上饿坏了。”她把筷子递给凌风,不停地给她夹菜,“在县里没人给你做这么热乎的饭,肯定没吃好。”
凌风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心里暖烘烘的——还是家里的饭香。
饭后,王福满和刘技术员特意来到凌风家。凌风拿出培训笔记,跟他们详细讲了这次学到的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等技术,还把画好的“说明书”草稿拿出来给他们看。
“太好了,风娃!”王福满看着“说明书”上的插图,高兴地说,“这样一来,就算不识字的社员,一看图也知道咋做了。明天我就组织社员开个会,你给大伙好好讲讲,咱们开春就按新法子种!”
“行,叔。”凌风点点头,“另外,我想把示范田扩大到三十亩,分三块搞对比试验,还得麻烦你跟生产队干部们商量一下,看看选哪块地合适。”
“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王福满拍着胸脯道,“明天就召集干部们开会,保证给你选最好的地。”
刘技术员看着凌风的笔记,感慨道:“风娃,你这趟县里没白去,学的都是真东西,比我当年在公社培训学的还实用。以后有啥不懂的,咱还能互相探讨。”
“刘叔,您太谦虚了,我还有很多地方要向您请教呢。”凌风说。
三人聊到深夜,王福满和刘技术员才离开。
然而,在一片赞扬和乐观的氛围中,凌风的头脑却保持着清醒。他深知,培训的结束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荣誉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更多的挑战和风险。
县里给予的认可和“优秀学员”的称号,在带来光环和便利的同时,也必然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以后公社甚至县里的领导,肯定会更关注凌家坉的试验田,一旦出了差错,不仅自己脸上无光,还会影响农业局对凌家坉的支持。
更让他警惕的是,那些曾经质疑过他高产数据的人,很可能因为他这次在县里“出了风头”而更加耿耿于怀。就像培训班里的孙明,看他的眼神里满是嫉妒,谁知道他回去后会不会在背后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