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校园带着惯常的宁静,但经纬洞察小组的成员们却无暇享受。
图书馆讨论间里,气氛如同绷紧的弓弦。
苏婉晴将整理好的品牌重塑策略初稿投影出来,思路清晰,引用了大量国际知名品牌危机处理的案例,但在与供应链端的衔接上,显得有些脱节。
祁阳负责的供应链危机处理方案则更加务实和尖锐。
他不仅罗列了可替代的东南亚和东欧供应商名单,还构建了一个基于实时物流数据和地缘政治风险指数的动态成本与韧性评估模型,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方案下的恢复时间、成本增幅和潜在风险。
品牌的温情叙事,需要建立在供应链能稳定交付产品的基础上。祁阳用激光笔点着苏婉晴策略中关于可持续伦理生产的部分,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我们的方案,必须将供应链的重塑与品牌价值的重新锚定紧密结合。”
“比如,选择新的代工厂时,将其本身的ESG评级和劳工权益记录作为重要筛选指标,并将这些信息透明地传递给消费者,将危机转化为建立信任的机会。
苏婉晴若有所思,随即快速在平板电脑上记录起来,并开始调整自己方案的逻辑结构。
张宸负责的全球成本模型数据不断汇入,与祁阳的供应链地图和苏婉晴的品牌策略逐步融合,一个立体、可行、兼具商业智慧和社会责任感的复赛方案开始显现雏形。
周日下午,祁阳收到了张伟发来的新方案设计文档。
团队采纳了他的核心思路,设计了一个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环境感知模块,能够实时分析图像的光照、对比度和纹理特征,并动态调制主检测网络的卷积核权重。
文档中附带了初步的模拟测试结果,显示在模拟精益汽配复杂工况的数据集上,误报率有了显着下降。
思路正确。加快实物测试。祁阳回复简短,但肯定。
新的一周,邻省产线工地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经过陈明远多方协调和施加压力,首批延误的核心设备终于完成清关,运抵工地,安装工作可以立即展开。
坏消息是,后续一批关键的温度控制模块,交期再次推迟,预计将影响整体产线烘炉和试运行的时间节点。
陈明远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和焦虑:祁总,温度控制模块是烧结工艺的命门,国产替代品精度不够,进口的这家又是独家供应商……我担心会拖累整个项目进度。
联系韩教授和王工。祁阳指令明确,评估是否有临时工艺调整方案,或者能否通过软件算法补偿,在现有硬件条件下尽量逼近设计温场曲线。同时,你把那家供应商的亚太区负责人联系方式给我,我来和他们谈。
资本层面,蓝湖资本的第二轮会谈如期进行。这次是线下会议,在李静下榻的酒店会议室。她没有带团队,独自一人,气氛却比上次视频会议更加凝重。
李静没有任何寒暄,直接抛出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尽职调查问题清单,涉及知识产权的每一个细节、核心研发人员的竞业协议、原材料的长期供应合同、甚至包括祁阳个人及其直系亲属的资产和关联交易情况。问题之细,角度之刁钻,近乎严苛。
李总,这些问题,有些涉及商业机密,有些属于个人隐私。沈弘毅试图缓和气氛。
投资就是基于信任,但信任需要最严格的数据支撑。李静面无表情,语气没有任何波澜,灏阳的技术我很看好,但硬科技投资的风险,一半在技术本身,另一半在技术之外。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让我满意的答案,不会冒这个风险。
祁阳一直沉默地听着,直到李静说完,他才开口,声音平稳:李总,您的问题清单,我们可以尽力配合。”
“但有些核心技术和商业细节,需要在签署正式投资意向书并设置保密隔离后,才能披露。这是行业惯例,也是对我们自身和早期投资者的保护。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李静:至于我个人和家庭的情况,与公司的运营无关。我可以承诺的是,启阳资本以及我本人,从未也绝不会利用公司资源进行任何不当利益输送。
会谈在一种略显僵持的气氛中结束。李静没有松口,只是表示需要带着祁阳的回复回去内部讨论。
送走李静,沈弘毅眉头紧锁:她这关,不好过。
严格有严格的好处。祁阳反而显得很平静,如果她能通过,意味着的资源和支持也会更加稳固。按她的要求,能公开的部分,尽快整理给她。不能给的,坚决不给。
就在这时,祁阳的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来自那个曾警告他小心北极星的陌生号码,内容依旧简短:
温度模块延误,非偶然。查供应商港岛分公司,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