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68章:工坊的生机

杭州城的夏天,不光是热,还带着一股子湿气,黏糊糊的,让人浑身不得劲。阳光透过厚重的云层,洒在青石板路上,蒸腾起肉眼可见的水汽,连街边的柳树都蔫蔫地垂着枝条。可就在这闷热得连知了都懒得鸣叫的天气里,城里城外那些个织坊、窑厂、铁匠铺,却比这天气还热火朝天。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窑厂里噼啪作响的柴火燃烧声,从黎明响到黄昏,又从黄昏延续到深夜,就没个停的时候。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奇特的交响,宣告着这座历经战火的城市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这动静,是方腊和赵普最乐意听见的。仗,暂时不打了,可日子得过,钱粮得更得上。光靠地里那点收成,养活军队都紧巴巴,更别说修缮城墙、置办军械、兴修水利这些个大事了。方腊心里清楚,要想在这东南站稳脚跟,与北方的赵宋长期抗衡,光有刀枪不行,还得有充盈的府库;要想府库充盈,光种地不行,得把做工的、做买卖的都折腾起来。

方腊是穿越客,脑子里装的东西,比这年头的人多出几百年。他清楚,江南这地方,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瓷器之国,老底子厚实得很。这里有着技艺精湛的工匠,有着世代传承的手艺,只是过去被赵宋朝廷的苛捐杂税和官僚盘剥束缚住了手脚。只要把路子捋顺了,政策对头,让工匠们放开手脚干,不愁弄不出好东西来。

这天上午,日头刚爬上屋檐,方腊没带多少随从,只着了件轻薄的青色常服,溜溜达达就出了王宫,奔着城北的丝绸作坊去了。赵普得知消息,匆忙赶来,跟在后面。

大王为何不多带些护卫?赵普抹了把额上的汗,担忧地问。

方腊不以为意地摆摆手:在自己的地盘上,何必兴师动众。再说了,摆出大阵仗,还怎么看到真实情况?

还没进作坊区,就听见里头跟下雨似的,哗啦啦哗啦啦,那是无数台织机在一起响。空气里飘着一股子蚕茧煮过的特殊味道,还有点霉味,混在一起,不好闻,可闻着让人心里踏实——这说明机器在转,人在忙活。

作坊的大管事姓钱,名富贵,人如其名,以前是城里数得着的大丝绸商,家底厚,人也精明。方腊占了杭州后,他没跑,观望了一阵,见新朝似乎不像要赶尽杀绝的样子,反而出了告示,鼓励复工,还许诺减轻税负,他就试探着把手下几个大作坊又开了起来。这会儿听说方大王亲自来了,慌得连滚带爬跑出来迎接,脑门子上全是汗,也分不清是热的还是吓的。

小人钱富贵,叩见大王!叩见赵相!钱管事扑通就跪下了,声音都有些发颤。

起来起来,忙你的,我就随便看看。方腊摆摆手,没摆架子,抬脚就往最大的那间工坊里走。

工坊里又闷又热,几十架高大的织机排开,每架机子后面都坐着个织工,手脚并用,忙得头都顾不上抬。梭子在他们手里飞来飞去,看得人眼花缭乱。蚕丝在他们手下,慢慢变成光滑闪亮的绸缎。工坊两侧开着窗,但为了保持湿度,窗户大多关着,只有几扇开着通风,阳光从窗口射入,在飞舞的微尘中形成一道道的光柱。

方腊走到一架机子旁边,停下脚步看。那织工是个老师傅,两鬓已经斑白,脸上布满岁月刻下的皱纹,但一双手仍然灵巧有力。他感觉有人靠近,抬头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吓得手一抖,梭子差点掉地上——他认出了方腊!脸唰一下就白了。

老哥,别停,接着干。方腊笑了笑,尽量让自己显得随和点,你这手艺,是祖传的?

老师傅结结巴巴:回……回大王话,是……是祖传的,小的……小的干这个三十多年了。我爷爷那辈就开始织绸,传到我这已经是第三代了。

一天能织多少?方腊问。

要是顺当,能织……一丈多。老师傅小心回答,这还得看织什么花样,简单的平纹能多织些,要是织复杂的提花,可能一天就几尺。

方腊点点头,没再问,心里却在盘算。这效率,太低了。他记得穿越前在博物馆见过那种提花织机,能织出复杂花纹,效率也高得多。还有,丝绸这玩意儿,光靠国内卖不行,得想法子卖到海外去,那才赚大钱。不过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

他又走到染缸那边。几个工匠正把织好的白绸往大缸里浸,缸里是熬好的靛蓝染料。他们用长木棍不停搅动,确保每一寸绸布都能均匀上色。染出的绸布,颜色倒是鲜亮,但方腊凑近闻了闻,皱了皱眉。这年头的植物染料,色牢度不行,容易掉色,而且颜色种类也少。

老钱,方腊回头叫过跟在身后、大气不敢出的钱管事,这染料,除了蓝的、红的,还能弄出别的色儿不?比如……更鲜亮点的绿?或者那种不褪色的黑?

钱管事一愣,没想到方腊问这个,忙答:回大王,绿的也能染,就是用不同的草,就是……就是颜色没那么正,容易发黄。不褪色的黑……这个难,得用最好的皂矾,还得多染几遍,成本太高。而且染深色布匹,对丝质也有损伤,容易发脆。

方腊了一声,没再多说。他心里清楚,要想丝绸卖上好价钱,染整技术是关键。可惜他不是学化工的,只知道个大概方向,具体怎么搞,还得靠这些老师傅慢慢摸索。他拍了拍钱管事的肩膀:好好干!织出好绸缎,不光咱们自己人穿,以后还要卖到番邦去,换他们的银子!税赋上,朝廷不会亏待你们。

是是是!谢大王!小人一定尽心尽力!钱管事点头哈腰,不瞒大王,自从朝廷颁了新税法,咱们的负担轻了不少,工坊里的织机已经添了十架,还多招了二十来个织工。就是……就是生丝供应有点跟不上,城外养蚕的人家还没完全恢复生产。

方腊转头对赵普道:赵先生,记下这个问题。回头派人去乡下看看,鼓励农户多养蚕,可以适当给些补贴。

赵普连忙应下,从袖中取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和炭笔,认真记下。这一举动让钱管事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如此重视工商的统治者。

从丝绸作坊出来,方腊又去了城外的官窑。瓷器是另一大财源。官窑的管事是个姓孙的老匠户,世代都是吃这碗饭的,技术没得说,就是以前被赵宋官府盘剥得厉害,没啥干劲。那时官府要求苛刻,稍有瑕疵就要扣工钱,甚至处罚,工匠们只能墨守成规,不敢有任何创新。

现在换了新朝,方腊给了政策,烧出的瓷器,除了上缴一部分,剩下的窑场可以自己卖,所得与官府分成。这一下,工匠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

窑厂里更是热浪滚滚,几个大龙窑像巨兽趴在山坡上,窑口冒着滚滚热浪。工匠们正在出窑,一件件还烫手的瓷器被小心翼翼地搬出来,有碗,有盘,有瓶,胎质细腻,釉色温润,主要是青瓷。

方腊拿起一个青瓷碗,对着光看了看,釉面光滑,颜色也匀净,是上品。但他还是觉得有点单一。他记得后来的景德镇,有青花,有釉里红,有五颜六色的彩瓷,那才叫值钱。

孙管事,方腊问,咱们这瓷器,除了这青釉,还能烧点别的颜色不?比如……带花纹的?或者红颜色的?

孙管事挠挠头:大王,带花纹的,能划花、刻花。这红釉……偶尔窑变能出点红色,但不常见,没法子准成。听说北边的钧窑,能烧出紫红色的,那是人家的绝活,秘不外传。咱们也试过几次,不是颜色不正,就是釉面开裂,损失了不少坯子。

秘不外传……方腊沉吟着。技术壁垒,古今皆然。他不能指望一下子突破,但可以鼓励尝试。这样,孙管事,你挑几个好手,专门试着搞新釉色,新画法。需要什么料,跟赵先生说。烧坏了,不算你们的错;烧成了,重重有赏!

哎呦!谢大王!谢大王!孙管事激动得就要跪下。以前在赵宋官府手下,烧坏了瓷器可是要挨鞭子甚至掉脑袋的,哪敢轻易尝试新东西?

方腊扶住他,继续说道:不光红釉,还可以试试别的。比如在瓷胎上画花纹,再上透明釉;或者试着调配不同的釉料,看看能烧出什么新颜色。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失败是成功之母……孙管事喃喃重复着这句话,眼中闪着光,大王这话说得在理!小的们一定尽力尝试!

这时,一个年轻的工匠捧着一件刚刚出窑的瓷器过来,脸上带着几分忐忑:师父,您看这件……又烧坏了,釉面全是裂纹。

那是一件青瓷瓶,果然通体布满细密的开片。孙管事脸色一变,正要斥责,却见方腊眼睛一亮,接过瓷瓶仔细端详。

这纹路,倒是别有一番风味。方腊赞叹道,像是冰面开裂,又像是蛛网密布,自然天成,颇有雅趣。

孙管事愣住了:大王,这是次品啊……

次品?方腊摇摇头,我看未必。这种开片效果,若是能控制得住,说不定能成为一种新的瓷器品类。你们可以专门研究一下,如何控制开片的粗细、疏密,让它变成一种刻意为之的装饰。

一番话说得孙管事和年轻工匠面面相觑,继而眼中放出光来。他们从未想过,一直被视作瑕疵的开片,竟然能被重新定义,变成一种独特的美。

大王高见!大王高见啊!孙管事连声道,小的们一定按大王的指点去试!

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方腊心里渐渐有了谱。工业革命他搞不来,但利用超越时代的眼光,给这个时代的手工业指指方向,激发一下工匠的创造力,还是能做到的。丝绸、瓷器、茶叶,这些都是未来的出口拳头产品。只要质量上去,种类丰富,不愁没销路。

回去的路上,方腊对赵普说:赵先生,看到了吧?这才是咱们的根基。光有刀把子不行,还得有饭碗子。得让工匠们有事做,有饭吃,有钱赚,这天下才能太平。

赵普深以为然:大王明鉴。百工兴盛,则市面繁荣,税赋充盈。只是,眼下技艺传承保守,改进非一日之功。而且,江南虽富庶,但历经战火,人口减少,工匠亦有流失。

不急,方腊望着远处冒烟的窑厂和传来机杼声的作坊,目光深远,先把摊子铺开,把风气带起来。告诉下面,只要是能工巧匠,有一技之长的,朝廷都看重。谁有好法子,能提高产量、改进工艺的,都可以报上来,核实有用,必赏!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道:还有,可以张榜招贤,不拘一格选拔工匠人才。无论出身,不同来历,只要有真本事,都可以来试试。江北那边不是还在打仗吗?肯定有不少工匠南逃,咱们要敞开大门欢迎。

赵普连连点头:大王思虑周全。此外,臣以为还可以设立一个工匠考核制度,按技艺高低定等级,高等工匠可享受朝廷俸禄,传授徒弟。

好主意!方腊赞许道,就这么办。具体章程,你来拟定。

两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已回到王宫附近。街道两旁,商铺大多已经重新开张,贩夫走卒穿梭往来,虽然比不上战前的繁华,但已恢复了不少生机。几个孩童在街边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

方腊停下脚步,望着这一幕,感慨道:赵先生,你看这些孩子。我们今日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安安稳稳地长大,不必再经历战乱吗?

赵普肃然:大王仁德,是百姓之福。

一股看不见的生机,正随着织机的鸣响和窑火的升腾,在这片古老的东南大地上悄然勃发。方腊知道,这才是真正能对抗北方强敌的、最坚实的力量。刀枪可以攻城略地,但只有繁荣的经济和富足的生活,才能赢得民心,才能支撑起一个长久的王朝。

回到宫中,方腊立即召见户工二部官员,商讨进一步鼓励手工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直到夜幕降临,书房的灯火依然通明。

窗外,杭州城的万家灯火渐次亮起,与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在这片灯火中,工坊区的光芒格外明亮,那里的织机仍在转动,窑火仍在燃烧,为新生的炎武王朝注入着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中兴之主穿越:我是老实农夫?你们想多了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我,张角,开局祈雨被系统坑哭了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九鼎圣王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局三国从赵云他哥开启诸天称霸女人越多我越强,先给我来十八个白马大祭师我当皇帝那些事儿大唐状元赘婿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帝业从捡垃圾开始五世同堂记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大唐:开局暴打宇文化及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再造山河三十年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朕的大学时代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美利坚望族画启乾坤宫闱明君路外卖侠闯大周玷污公主被问罪?我掏出AK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红楼第一宗师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