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掀起的“医案风波”尚未平息,她暗中将沈青桐曾为几位已倒台官员家眷诊治的旧事,巧妙包装成“结交罪臣”、“术法来源可疑”的隐忧,通过亲近宦官的口,似有若无地吹到了武皇帝耳中。虽未直接指控,但已在武皇帝心中种下了一根细刺。
就在陆昭夫妇谨慎应对、试图澄清之际,一道突如其来的旨意,如同惊雷般砸向陆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陆昭之子明心、之徒灵生,虽年幼,然天赋异禀,忠良之后。今北境突厥时有异动,边关需才。特擢明心为云麾尉(虚衔),灵生为仁勇校尉(虚衔),即日赴朔方军前效力,听候节度使调遣。钦此!”
宣旨宦官的声音尖利而冰冷,不带丝毫感情。
这道旨意,简直荒谬!明心不过十余岁,灵生稍长,但也仍是少年,且灵生大病初愈,精神萎靡,如何能上阵效力?这分明是明升暗降,调虎离山!将陆昭最牵挂的两个孩子送至苦寒边关,名为历练,实为质子!
沈青桐脸色瞬间煞白,几乎站立不稳。陆昭强压着心中的惊涛骇浪,领旨谢恩。送走宦官后,府内一片死寂。
“陛下……陛下这是何意?”沈青桐声音发颤,“灵生还未痊愈,边关苦寒,若有闪失……”
陆昭面色阴沉如水,负手在堂内踱步。伴君如伴虎,他今日算是真切体会到了。武皇帝此举,一为试探他是否因医案之事心生怨望;二为借此敲打,提醒他权力予夺尽在帝心;三或许……也是真的对那“异世”隐患心存忌惮,将可能成为“钥匙”的明心和灵生调离身边。
“君命难违。”陆昭深吸一口气,“眼下只能遵旨。”
是夜,陆昭心烦意乱,无法入眠。他独坐书房,取出那副传承已久的龟甲。他需要知道,此去是凶是吉,武皇帝的真实意图究竟为何?更重要的是,他需为两个孩子寻一线生机。
净手,焚香,凝神。这一次,他不问国运,只问弟子与骨血的安危与前路。
龟甲在火焰上灼烧,发出细微的噼啪声。陆昭的心神全部沉浸其中,捕捉着那冥冥中的一丝天机。
良久,龟甲上显现出清晰的裂纹。陆昭仔细辨认着裂纹的走向、深浅、交汇之处,对应着八卦方位与爻象。
卦象渐显——上艮下乾,山天大畜!
陆昭先是一怔,随即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精光!他反复推演,确认无误后,紧锁的眉头竟缓缓舒展开来,嘴角甚至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如释重负的笑意。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他喃喃自语。
《周易》大畜卦:艮(山)上乾(天)下,象征天光山中,乃积蓄滋养、厚积薄发之象。卦辞明确:利于坚守正道。不在家中求食(外出发展),吉祥。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克服艰难险阻)。
此卦非但不是凶兆,反而是大吉之象!尤其对应“不家食,吉”、“利涉大川”,正合明心、灵生远离京城、前往边关之事!预示着他们此行虽看似艰苦,却恰是避开眼前京城是非漩涡的良机,在外反而能获得成长与机遇,甚至能克服艰难,有所作为!
更妙的是,大畜卦强调“蓄养”,正对应灵生需要静养恢复,边关之地虽苦,却或许少了京城诸多纷扰与那令牌的无形影响,反而有利于他调养身心,找回失去的感应。
而卦象中隐含的“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似乎也暗示武皇帝此举,并非全然恶意,或许有其更深层的、不便明言的考量,甚至可能暗含一丝保护之意?毕竟,若皇帝真要拿两个孩子做文章,大可不必给予虚衔,直接投入天牢岂不更直接?
想到此处,陆昭心中豁然开朗。君心似海,深不可测,但这一卦,却让他窥见了一丝风浪下的暗流方向。
次日,陆昭夫妇亲自为明心、灵生打点行装。陆昭将两枚精心制作的护身符交给他们,叮嘱道:“边关艰苦,但亦是磨砺之地。谨言慎行,听从军令,遇事多思量。记住,爹爹和娘亲在京城等你们回来。”
他的语气平静而坚定,仿佛只是送孩子去寻常游学。明心和灵生虽有不舍与忐忑,但见父亲如此镇定,也安心不少。
送别之时,陆昭望着两个孩子随着一队精干禁军远去的背影,目光深邃。
“青桐,不必过于忧心。”他轻声对身旁眼眶微红的妻子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这才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他抬头望向北方天空,那里,属于将星的光芒,似乎比往日更加明亮了一些。
而京城之内,关于陆昭失势、子女被贬边关的流言,已然悄悄传开。上官婉儿的嘴角,露出了志得意满的微笑。她却不知,陆昭此刻心中,已开始谋划如何利用这看似不利的局面,反过来下一盘更大的棋。
---
下章预告:
明心、灵生抵达朔方边关,这里虽环境艰苦,军纪严明,却少了京城的勾心斗角。朔方节度使得京中密令,对二人看似冷淡,实则暗中留意。明心的灵觉在广阔天地间似乎更加敏锐,竟能隐约感知到草原深处的不寻常动静;灵生远离令牌影响,精神渐复,对地脉的感应也慢慢恢复,甚至发现边关城墙之下,隐藏着一条微弱却古老的灵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