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1898年11月底,位于太平洋中心的夏威夷群岛,气氛却格外热闹。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整个群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舆论漩涡。街道上,随处可见悬挂的巨幅宣传画——一面是的大夏金龙旗,另一面写着“繁荣、安定、未来”。广播喇叭(岛上有限的几个重要城镇已经架设)里,每天循环播放着加入大夏帝国后的美好蓝图:更低的税收、更强的军事保护、更广阔的市场、以及成为世界强国公民的荣耀。
大夏控制的报纸《夏威夷华报》连篇报道帝国本土的繁荣景象,墨江府(墨尔本)的摩天大楼、神都大学的学术成就、大夏无畏舰队的雄姿……。
由大夏移民和亲夏势力组成的“大夏促进会”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和集会,参与者众多,情绪高涨。相比之下,那些仅存且心怀不满的白人和部分原住民首领的声音,几乎被完全淹没。偶尔有小规模的抗议,也很快被“自发”的华人“爱国群众”冲散。
公投前一天,檀香山(大夏已提前在宣传中称之为“珍珠府”)港口,一艘飘扬着金龙旗的巡洋舰缓缓驶入,在距离海岸不远的地方下锚。没有鸣炮,没有登陆,但那钢铁舰体和狰狞的炮口,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语言。所有岛民都明白,这不是邀请,而是通知。
公投日—11月28日。
各个投票点从清晨就排起了长队。人群中,占据绝对多数的华人移民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期待,他们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投下赞成票。许多夏威夷原住民则显得迷茫而顺从,在部落头人(大多已被大夏暗中笼络)的暗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大多也选择了“是”。那些欧裔和美裔白人,有的愤怒地弃权或投下反对票,但更多的,在看清大势后,为了自身未来的生计,也无奈地选择了顺从。
投票过程“井然有序”,“顺利”得超乎想象。
计票工作在大夏安全处人员和“促进会”成员的“监督”下快速进行。结果毫无悬念。
1898年12月1日,公投结果正式公布:赞成并入大夏帝国比例:96.7%。
消息传出,檀香山(珍珠府)的主要街道上瞬间沸腾。金龙旗被发放到每一个人手中,漫天飞舞。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响彻云霄。早就准备好的庆祝活动纷纷上演,舞龙舞狮,热闹非凡。大夏皇家海军那艘巡洋舰也很“应景”地鸣响了礼炮,一声声轰鸣,仿佛在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启敲响钟声。
就在公投结果公布的当天,神都方面发出皇帝洪天佑的正式诏令:
“顺应夏威夷全体民众之公意,秉承天下一家之理念,自即日起,夏威夷群岛正式成为大夏帝国之直辖领土,设立 【珍珠省】!原檀香山,更名为珍珠府,为珍珠省省会。帝国法律、货币、教育体系即日起在珍珠省全面推行!”
诏令同时宣布了对原夏威夷王室及贵族的安置方案:
“念及夏末代国王大卫·卡拉卡瓦**(虽已故,但其家族代表仍需安抚)及其臣属顺应天命,归附有功,特册封原夏威夷王室代表莉莉乌欧卡拉尼(已故国王之妹,象征性人物)为夏威夷侯爵,世袭罔替,享爵禄,赐神都宅邸,以示优容。”
“为稳定地方,融合民心,珍珠省首任行政官员任命如下:
省长:周安邦(皇后周氏玉茹之父,德高望重的老臣)。
副省长(负责民生、文化):原夏威夷王国首相桑福德·多尔(已将其笼络,给予虚职高位,明升暗降)。
珍珠府尹(首府最高行政长官):林永良(大夏本土派遣的精英官僚)。
财政司长:陈泽荣(南洋华商代表,熟悉当地种植园经济)。
警政司长:王铁柱(原驻夏威夷第20师宪兵队负责人,确保武力控制)。
教育司长:原夏威夷贵族约翰·卡明斯(给予职位,安抚欧裔情绪)。
农林渔牧司长:原夏威夷王室成员阿比盖尔·卡瓦娜娜科亚(象征性任命,利用其传统影响力)。
工商司长:郑锡明(大夏商务部直接指派,控制经济命脉)。
卫生与公共工程司长:原夏威夷贵族詹姆斯·卡斯特。”
这份任命名单显得巧妙:一半左右的副职及非关键部门正职,由原夏威夷贵族及其代表担任,满足了他们的表面诉求,维持了“平稳过渡”的假象。但所有核心要害部门,如财政、警政、工商,以及最高的省长职位,全部牢牢掌握在大夏自己人手中。洪天佑很清楚,这只是第一个任期内的权宜之计,待统治稳固后,这些旧贵族自然会逐渐被边缘化。
当听到夏威夷公投结果后,各列强反应却显得截然不同。
美利坚合众国反应最为激烈。其政府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对夏威夷公投的“自由与公正性”表示“最严重的质疑和关切”,指责大夏帝国“以军事威慑和政治渗透手段,粗暴干涉太平洋地区事务,破坏地区力量平衡”,并宣称“美国在夏威夷拥有长期且特殊的利益,不会对此坐视不理”。然而,此时的美国,内部东西部矛盾、种族冲突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愈演愈烈,海军力量与大夏相比更是望尘莫及,所谓的“不会坐视”,也仅限于口头抗议,显得苍白无力。
英国正处于布尔战争的泥潭以及与德国海军竞赛的压力下,对于遥远的太平洋岛屿归属,虽然不愿看到大夏进一步坐大,但实在无力也无意为了夏威夷与大夏这个新兴的庞然大物正面冲突。官方表态含糊其辞,仅仅“注意到了太平洋地区局势的变化”,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法国的目光聚焦于欧洲大陆的宿敌德国和非洲的殖民地争夺,对夏威夷兴趣寥寥。简单表态“尊重当地人民的选择”(实则默认)。
德国正渴望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乐于见到其他势力(尤其是大夏)在全球范围内给英法制造麻烦,甚至暗中欣赏大夏在美国后院“插刀”的行为。其表态近乎于“祝贺”,认为这是“太平洋地区力量的自然调整”。
大夏帝国外交部对美国的质疑只回应了一句话:“大夏帝国尊重并执行的是夏威夷人民通过合法公投表达的、无可争议的集体意志。任何外部势力的无端指责,都是对国际法和夏威夷人民选择权的不尊重,帝国对此坚决反对。”
珍珠省,这颗太平洋上的明珠,就此正式并入了大夏帝国的版图之上。帝国的太平洋防御圈和内线优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