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射机枪的成功量产让瓦窑堡兵工厂名声大噪,可新的烦恼很快就来了。
这天清晨,老张拿着账本急匆匆找到正在车间调试设备的林烽:“厂长,咱们的库存铁矿石只够用三天了!煤矿也见底了!”
“啥?”林烽手里的扳手差点掉地上,“前两天不是刚运来一批吗?”
“别提了!”牛大力气呼呼地插话,“昨天运输队在黑山沟又碰上了鬼子巡逻队,好不容易才脱身,矿石撒了一路!”
王老铁蹲在车间门口直嘬牙花子:“这日子没法过了!刚把高射机枪造顺手,原材料倒跟不上了。小鬼子白天巡逻越来越勤,咱们的运输队都快成他们的活靶子了!”
林烽皱着眉头在车间里踱步,突然停下问:“咱们现在都是白天运输?”
“可不是嘛!”老张叹气,“晚上山路太难走,骡马容易摔跤,以前试过几次,损失比被鬼子劫的还多!”
一直安静旁听的小豆子忽然插嘴:“厂长,我听说附近老乡经常夜里走山货,他们好像有特别的办法...”
这句话点醒了林烽。他猛地一拍大腿:“对啊!咱们怎么把老乡们的智慧给忘了!”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林烽就带着牛大力和小豆子去了附近村庄。
听说兵工厂要找熟悉山路的向导,村民们呼啦啦围了上来。
“这事儿找俺!”一个精神矍铄的白胡子老头挤到前面,“俺年轻时走夜路贩盐,闭着眼都能摸遍这百里大山!”
旁边一个精壮汉子笑道:“李老汉,您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山势变了多少?要说认路,还得是我们这些经常上山打猎的!”
“去去去!张猎户你才进过几次山?”一个背着药篓的老太太不乐意了,“俺采药三十年,哪条沟沟坎坎不熟?”
眼看要吵起来,林烽赶紧打圆场:“各位乡亲别急!咱们需要各种人才!认路的、照料牲口的、会修路的,都要!”
最终,他们组建了一支特别的“夜间运输顾问团”。领头的就是那位白胡子李老汉,他捋着胡子自信满满:
“林厂长放心!从铁矿到咱们这儿,确实有条老路,虽然绕点远,但特别隐蔽,鬼子绝对发现不了!”
张猎户补充道:“路上有几处险要地段,咱们稍微修整一下,骡马就能过。”
采药大娘拍着胸脯:“俺认识几种夜光草,沿路种上,晚上能指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第二天夜里,第一次夜间运输试验开始了。
月黑风高夜,正是运货时。二十多头骡马披着深色布罩,蹄子包着棉布,悄无声息地出发了。
李老汉打头阵,手里拄着根特制的长竹竿,边走边探路。
“停!”李老汉突然举起竹竿,“前面路塌了一块,得修修!”
早就等候多时的修路队立刻上前,叮叮当当干了起来。牛大力看着直嘀咕:“这速度,还不如白天硬闯呢!”
可令人惊讶的是,不到一炷香功夫,路就修好了。张猎户笑道:“咱们用的都是现成的木料石块,快着呢!”
继续前行,采药大娘种的夜光草在黑暗中发出幽幽绿光,果然指路效果极佳。
走到最险要的“一线天”时,小豆子想出了个好主意——在悬崖边拉起绳索,骡马贴着山壁走,安全多了。
这一夜,运输队平安返回。清点下来,运量虽然只有白天的六成,但最重要的是——零损失!
“成功了!”整个兵工厂都沸腾了。
随后的日子里,夜间运输队越来越熟练。老乡们还想出了许多绝妙的主意:
有的在险要处架起简易木桥,有的在转弯处挂上铃铛示警,还有的专门训练了几头“头马”带路。
最绝的是李老汉发明的“报数法”——运输队每个人隔一会儿就报个数,确保没人掉队。
这天夜里,林烽亲自跟着运输队走了一趟。月光下,长长的骡马队伍像一条游动的长龙,悄无声息地穿梭在山林间。
“瞧瞧!多壮观!”李老汉不无自豪,“小鬼子做梦也想不到,咱们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搞出这么大动静!”
正说着,前方突然传来一声夜猫子叫——这是警戒信号!
所有人立即停下,骡马被迅速牵到路旁树林里隐蔽。果然,不远处的山脚下,一队鬼子巡逻兵正在生火做饭。
牛大力紧张地握紧了枪把:“他娘的,要不要干他一票?”
林烽按住他:“别节外生枝!咱们的任务是运输。”
大家屏息凝神,直到鬼子巡逻队离开,才继续前进。
张猎户笑道:“要是放在白天,早打起来了!还是夜里好,能躲就躲!”
这晚回到兵工厂,清点收获时大家都乐坏了——运量居然达到了白天的八成!而且人困马不乏,还能继续干活!
老张扒拉着算盘,越算越开心:“照这个效率,咱们的原材料供应不仅能恢复,还能超出计划两成!”
王老铁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太好了!车间里再也不用停工待料了!”
然而好景不长。半个月后,新的问题出现了——
连续几天的雨水,让山路变得泥泞不堪。一夜之间,三头骡马摔伤了腿,运输效率大打折扣。
“这可咋整?”牛大力急得直转圈,“眼看高射机枪的生产就要跟不上了!”
这次站出来的是采药大娘。她冒着雨上山采来一种特殊的草:“这是‘铁线草’,根系特别发达。把这种草种在容易打滑的地方,保准管用!”
大伙儿将信将疑地试了试,果然,铺了铁线草的路面再不泥泞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老乡们还在沿途开辟了几个秘密休息点,里面有干净的水源和草料。骡马中途能歇歇脚,运输效率又提升了一截。
这天,李云龙又来兵工厂“蹭装备”,正赶上夜间运输队出发。
看着井然有序的队伍,李云龙惊叹不已:“好家伙!你们这是把运输搞成艺术了!”
林烽笑道:“这都是老乡们的功劳!”
“不行不行!”李云龙连连摆手,“这么好的经验,得在全师推广!明天我就让各团都派人来学习!”
果然,没过几天,129师各部队都派代表来取经。瓦窑堡的夜间运输经验很快在整个太行山区推广开来。
一天深夜,运输队照常出发。行至半路,前方侦察的小豆子突然跑回来:
“厂长,前面发现一队可疑人物!”
大家立即隐蔽。借着月光仔细一看,居然是一支国军的运输队,也是夜间行军,看样子也是要躲避日军。
“怎么办?”牛大力小声问,“要不要...”
林烽思索片刻,毅然道:“都是中国人,都是打鬼子的,能帮就帮!”
他让李老汉派人去指点国军队伍绕过了一处险要。对方感激不已,非要留下两箱弹药表达谢意。
这件事让林烽深受启发。回来后,他立即在运输线上设立了几个互助点,专门帮助过往的抗日队伍。
时光飞逝,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统计数据显示,采用夜间运输后,原材料供应量比之前提升了百分之五十,损失率却下降了八成!
庆功会上,李老汉被请到上座。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俺活了七十多年,头一回觉得这把老骨头还有这么大用处!”
林烽端起一碗水酒:“来!让我们敬所有的乡亲们!没有你们,就没有咱们兵工厂的今天!”
“干!”
欢笑声中,老张凑到林烽耳边:“厂长,现在原材料供应稳定了,咱们是不是该考虑扩大生产了?”
林烽望着窗外月光下隐约可见的群山,目光炯炯:
“没错!下一步,咱们要把高射机枪产量再翻一番!让小鬼子知道,咱们八路军不是好惹的!”
就在大家踌躇满志之时,哨兵突然送来紧急情报——日军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正在增派夜间巡逻队!
新的挑战,又来了。
林烽却不慌不忙,笑着对大家说: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有这么多聪明的乡亲,还怕想不出办法?”
车间里顿时响起一片爽朗的笑声。在这笑声中,又一个不眠之夜开始了...
而此刻,月光下的山间小道上,运输队的骡铃声正清脆地响着,仿佛在奏响一曲抗日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