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门“41式-1型”105毫米榴弹炮的总装完成,如同在瓦窑堡兵工厂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兴奋与期待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那尊披覆重甲、线条冷峻的钢铁巨兽静静地踞伏在车间内,虽然沉默,却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压。所有人都清楚,总装成功只是它生命的开始,能否真正成为战场上令敌丧胆的“战争之神”,还需要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检验——实弹试射!
这一次,林烽选择了一个更为开阔、且更加隐蔽的河谷地带作为试射场。这片区域纵深足够,两侧山峦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既能满足超远射程的测试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密。目标点,设定在河谷尽头,一万一千米外一座天然石山的向阳面。工兵们在那里用白灰圈出了一个醒目的、直径约三十米的圆形区域作为靶标。
试射前夜,林烽几乎彻夜未眠。他反复核对着火炮的诸元数据,推演着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不仅是对火炮性能的终极考验,更是对他自身设计理念和瓦窑堡整个军工体系的一次大考。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参与试射的核心人员以及得到特许观摩的少数骨干,便已经秘密抵达了预设炮位。那门“41式”被精心地牵引、架设在一片相对平坦的开阔地上,厚重的炮盾指向目标方向,长长的炮管以极大的仰角昂首向天,直指远方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靶标区域。
气氛比之前任何一次测试都要凝重。超远距离射击,对火炮的制造精度、弹道计算、装药一致性、乃至当时的风速、气温、湿度都极其敏感。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误差,经过十一公里的飞行放大后,都可能造成脱靶。
“家伙什都检查利索了没?可别关键时刻掉链子!”牛大力围着火炮转了好几圈,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仿佛这样就能给火炮加持好运。他今天被特许留在炮位观摩,兴奋得像个孩子,但紧张也显而易见。
“放心,牛排长,咱们检查了三遍,连个螺丝帽都没放过!”负责直接操作的火炮试射班班长,一个叫石头的沉稳老兵,认真地回答道。
小豆子则带着他的组员,最后一次仔细地擦拭、检查着周视瞄准镜和高低机、方向机,确保每一个刻度都清晰,每一次转动都平滑精准。
林烽站在炮队镜后,仔细观察着远方的目标区。晨雾尚未完全散去,那座作为靶标的山体在望远镜里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
“气象数据?”林烽头也不回地问道。
苏婉立刻报出数据:“风向东南,风速每秒两米,气温摄氏五度,湿度百分之六十。”
老张在一旁迅速地进行着最后的弹道计算,在射表上做着微调:“根据现有数据,方向修正左密位二,高低角增加一刻度。”
林烽点了点头,对石头下令:“目标,正前方石山靶标,距离一万一千米!装定诸元!”
“明白!距离一万一千米,方向左二,高低加一!”石头复诵着命令,炮手们开始紧张而有序地摇动高低机和方向机的手轮。巨大的炮管随着齿轮的转动,微微调整着指向,发出细微而坚实的“咔哒”声。
一枚涂着暗绿色油漆、弹体上打着“试-001”白色编号的105毫米榴弹,被两名炮手用送弹棍小心翼翼地推入了炮膛,发出了沉闷的闭合声。
“炮弹装填完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林烽身上。他深吸了一口清冷而稀薄的空气,感受着心脏有力的搏动。成败,在此一举!
“预备——”林烽举起了右手。
整个炮位乃至后方的观测点,瞬间鸦雀无声,连风声似乎都停止了。牛大力下意识地捂住了耳朵,眼睛却瞪得溜圆。
“放!”
林烽的手臂猛地挥下!
石头几乎在同一时刻,用力拉动了击发绳!
下一刻——
“轰!!!!!!!!!!!”
一声前所未有的、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撕裂开的巨大轰鸣,猛然从炮口炸响!炮口制退器两侧喷出的炽热燃气和火光,瞬间形成了一个直径数米的巨大火球,卷起地面的尘土,形成一圈猛烈的冲击波向四周扩散!即使是捂住了耳朵,那难以形容的巨大声响和胸腔的共振感,依然让近距离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阵短暂的眩晕和耳鸣!
与此同时,炮身猛地向后一坐,沉重的炮盾巍然不动,而驻退复进机则高效地工作着,将大部分后坐能量吸收,然后平稳地将炮身复进到原位。整个炮架只是轻微地晃动了一下,显示出极佳的稳定性。
几乎在巨响传来的瞬间,一道模糊的黑影以肉眼难以追踪的速度,撕裂空气,带着一种独特的、令人头皮发麻的尖锐呼啸声,朝着远方的天际电射而去!弹道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而巨大的弧线,迅速缩小,最终消失在众人的视野尽头。
“炮弹已出膛!”石头高声报告,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接下来,便是最难熬的等待。炮弹需要飞行近二十秒才能抵达目标。这二十秒,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死死地盯着远方那座作为靶标的石山,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观测所里,各种观测仪器都对准了目标区域。
林烽紧握着望远镜,手心里全是汗。苏婉屏住呼吸,看着秒针一格一格地跳动。老张则不停地搓着手。牛大力更是急得直跺脚,嘴里无声地念叨着什么。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
十五秒……
十七秒……
十九秒……
就在众人几乎要怀疑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时——
远方的石山靶标区域,毫无征兆地,猛地向上爆起一团巨大的、夹杂着浓烈黑烟和火光的尘土烟云!
“命中了!!!”观测所里,负责观测的战士第一个激动地跳了起来,声音都变了调!
望远镜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爆炸点几乎就在白色靶圈的中心区域偏右一点的位置!巨大的烟尘缓缓升腾,在石山灰色的背景上格外醒目!
“命中靶标!命中靶标!”消息通过电话线迅速传到炮位。
“打中啦!哈哈哈!打中啦!”牛大力第一个蹦了起来,兴奋地一把抱住身边的石头,差点把对方勒得喘不过气,“十一公里啊!真他娘的打中啦!”
炮位上一片欢腾,炮手们相互击掌,激动地欢呼着。小豆子和他组里的年轻人更是高兴地抱在一起,又跳又叫。
老张迅速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了着点精度:“着点距离靶心偏差约30米!在有效杀伤半径内,完全满足攻坚需求!”
“三十米!好!太好了!”林烽重重地一拳捶在自己的手掌上,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彻底释然而又无比自豪的笑容!这个精度,对于第一门试制火炮,在如此极限距离上的首发射击,已经堪称完美!
然而,就在瓦窑堡的众人还沉浸在试射成功的巨大喜悦中时,一阵急促而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只见一队骑兵护卫着几位身着洗得发白的军装、气质不凡的首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炮位现场!
为首一人,面容清癯,目光如炬,正是129师那位以严谨和善于抓住战机而闻名的刘师长!他的突然到来,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连忙整理军容,肃立敬礼。
“哈哈!好大的动静!我在师部都隐约听见了,就知道是你们这边搞出了大名堂!”刘师长大笑着还礼,目光却早已被那门昂首挺立、炮口还残留着一丝硝烟气息的“41式”榴弹炮牢牢吸引。他快步走到火炮前,饶有兴致地打量着那厚重的炮盾、修长的炮管和精密的瞄准装置。
“好家伙!这就是你们捣鼓出来的‘大家伙’?比图纸上看着可气派多了!”刘师长拍了拍冰冷的炮身,转头看向林烽,“林烽同志,刚才那一炮,成绩如何?”
林烽强压住内心的激动,立正报告:“报告师长!首门‘41式-1型’105毫米榴弹炮实弹试射,射程一万一千米,命中靶区,着点偏差约30米,测试圆满成功!”
“一万一千米!偏差三十米!”刘师长眼中精光一闪,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赏,“好!打得好!造得更好!”
他围着火炮又转了两圈,着重看了看那面有着明显测试凹痕的炮盾,点了点头:“听说这铁甲能挡住鬼子的反坦克炮?现在又能打得这么远,这么准!好啊!有了这东西,我看鬼子那些乌龟壳子,还怎么耀武扬威!”
他停下脚步,面向所有参与研制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你们为咱们八路军,为整个华北抗战,立下了一大功!你们造出的,不是一门普通的炮,这是砸向鬼子碉堡群、打开胜利之门的‘铁锤’!是能改变局部战场力量的‘定盘星’!”
首长的肯定和“铁锤”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让所有人倍感光荣,热血沸腾。
刘师长目光炯炯地看向林烽,语气变得严肃而急切:“林烽同志,我现在以师部的名义要求你们,集中一切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加快这种榴弹炮和配套炮弹的量产速度!前线,急需这样的利器!”
“请师长放心!”林烽挺直胸膛,声音铿锵,“瓦窑堡兵工厂全体人员,保证完成任务!我们一定让更多的‘铁锤’,尽快砸到鬼子的头上!”
“好!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刘师长满意地点点头,又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那门威武的巨炮,这才在众人的目送下,带着警卫员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师首长的亲临肯定与紧急命令,如同最强劲的催化剂,将试射成功的喜悦瞬间转化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澎湃的生产热情。
望着首长远去的身影,又看看身旁这尊已然证明了自己的钢铁巨兽,林烽心潮起伏。他转过身,面对着一双双充满期待和干劲的眼睛,朗声说道:
“同志们,都听到了吗?首长称咱们的炮是‘铁锤’!前线在等着我们的‘铁锤’!我们成功了第一步,但绝不能停下脚步!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只有一个——生产!生产!再生产!让我们的‘战争之神’,成群结队地开赴战场,用它们的怒吼,告诉所有侵略者——”
他停顿了一下,用尽全身力气吼道:
“华夏大地,不容侵犯!”
“吼!”所有人的咆哮声汇聚在一起,与山谷间那尚未完全散去的炮火回响交织,宣告着一个属于中国兵工人的全新时代,正式开启!钢铁的洪流,已见端倪,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