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沟子的夏日,是被无限拉长的蝉鸣、浓郁的绿荫和灼热的阳光共同编织而成的。日子粘稠而缓慢,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慵懒的睡意。林羽的生活节奏,依旧顽固地保持着与外界喧嚣绝缘的状态。
清晨,他照例在鸟鸣声中醒来。第一件事不是查看手机里可能存在的、关于《楚乔传》项目进展的汇报,而是拎着水桶去后院。经过精心照料,菜畦里的景象越发喜人:西红柿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需要赶紧支架以防坠断;黄瓜顶花带刺,翠绿欲滴,一天就能蹿高一截;豆角架上也密密麻麻垂下了细长的豆荚。还有那几垄西瓜,藤蔓肆意蔓延,已经结出了毛茸茸的小瓜,让人期待不已。
他花了大半个上午的时间,仔细地给西红柿加固支架,采摘已经熟透的果实,给瓜藤梳理过于密集的枝叶,顺便拔掉畦里的杂草。汗水浸湿了他的衬衫后背,泥土沾满了他的手指和鞋帮,但他乐在其中,仿佛眼前这一方小小的绿色天地,便是世界的全部。
午后,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分。树叶子都晒得打了蔫,大黄狗趴在堂屋的门槛边,吐着舌头喘气。林羽冲洗掉身上的汗水和泥土,换上一身干爽的旧汗衫,坐在堂屋通风处,就着一壶放凉了的菊花茶,慢条斯理地打磨那支沉香木发簪。
木料质地坚硬,纹理细腻,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他先用刻刀小心地修出大形,是一支简洁大方的祥云纹簪子,没有过多繁复的雕饰,重在木料本身的质感和流畅的线条。然后用从粗到细的砂纸,一遍又一遍,极其耐心地打磨,直到木质表面光滑如镜,触手温润。整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他却做得行云流水,仿佛这是一种最佳的冥想方式。
姥姥摇着蒲扇,在一旁打着盹。林母则忙着将儿子早上摘回来的西红柿洗净去皮,准备熬制西红柿酱,满屋子都是酸甜的香气。
偶尔,林羽放在桌上的手机会屏幕微亮,提示有新的邮件或消息进来。大多是欧阳倩或蔡欣怡发来的项目简报。他通常会在休息间隙,比如喝口茶的功夫,拿起来快速浏览一下。
简报的内容通常是这样的: “林董,《楚乔传》导演组已全部进驻横店,美术团队初步搭景方案已审核通过。” “主演林晓定妆照初版已出,已发您邮箱,整体反响内部评估良好,稍作微调即可。” “与芒果台、央视八套的联合播出详细协议条款已最终确认,法务部审核无误。” “武术指导团队已开始对主要演员进行前期培训,林晓训练刻苦,状态良好。” “首批服装打样已完成,质感上乘,符合历史背景与人物设定。”
信息量大且专业,涉及项目的方方面面。林羽的回复却永远言简意赅: “已知悉。” “可。” “按计划推进。” “训练注意安全。” “服装细节可再斟酌。”
他从不越级指挥,从不干涉具体执行细节,只在大方向上给予肯定或提出一两个关键点的问题。充分信任以秦兰、赵雅雯为首的“阿姨天团”的专业能力。这种放权,反而让前线团队感到压力与动力并存,做事更加精益求精。
苏瑶也会偶尔来电,汇报一些更高层面的情况,比如又有哪些顶级品牌开始接触询价广告植入,或者某些业内大佬希望通过她牵线搭桥,与林氏文娱乃至他本人建立联系。林羽的指示通常是:“商业合作你与秦总把控原则,不破坏剧集质感即可。其他应酬,一律婉拒。”
他就像一位稳坐中军帐的统帅,外界风起云涌,战报频传,他却气定神闲,仿佛只是在品茗对弈,偶尔落下一子,便定下乾坤。
夕阳西下,热气稍退。林羽终于完成了那支沉香木发簪的最后抛光。簪体乌黑油亮,祥云纹路流畅自然,散发着内敛的光泽。他拿给母亲,林母喜得合不拢嘴,当场就试着绾了绾头发,连声夸赞儿子手艺好。
晚饭是清爽的麻酱拌黄瓜、糖拌西红柿、玉米粥,就着林母新蒸的馒头,简单却可口。
夜幕降临,蛙声渐起。林羽坐在院子里乘凉,摇着蒲扇,看着满天繁星。远处山峦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模糊而宁静。
他或许会想起远在横店,正在辛苦接受武术训练、啃读剧本的林晓;想起在办公室里熬夜开会、审核方案的秦兰和赵雅雯;想起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的苏瑶……但那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
progress 在横店那片灯火通明的摄影棚里,在繁华都市的写字楼间,正以惊人的效率和庞大的资源消耗飞速推进。而在林家沟子,它只化作了几封简短的邮件、几句更简短的回复,以及一份沉静如水的期待。
林羽打了个哈欠,起身回屋睡觉。明天,后院的豇豆该摘了,不然就老了。至于《楚乔传》?让它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生长吧。就像地里的西瓜,时候到了,自然瓜熟蒂落。
他关心的,是眼前触手可及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生活。而远方的那场盛大烟火,自有该操心的人去操心。他只需,在烟花绽放时,抬头看一眼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