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春雨,缠绵而持久,淅淅沥沥地敲打着分部办公室的窗玻璃,将外面世界的喧嚣模糊成一片朦胧的光影。室内,暖气开得足,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新鲜打印件的油墨味和咖啡的醇香。
苏瑶将一份最新整理好的市场反馈报告轻轻放在林羽的办公桌上。他正专注地看着电脑屏幕,上面是“琉璃”虚拟歌姬的3d模型旋转视图,手指偶尔在键盘上敲击几下,进行调整。
“这是动画《星轨协奏曲》使用我们op后,在Niconico和推特上的舆情分析汇总,总体评价非常积极,尤其是对音乐品质的认可度超过了85%。另外,‘琉璃’预告片在A站(AbematV)的独立点击量已经突破百万,期待值还在持续攀升。”苏瑶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干练平稳,汇报着工作的进展。
林羽的目光从屏幕上移开,落在报告上,只是快速扫了几眼关键数据,便点了点头:“嗯。舆情监控继续跟进,注意收集对编曲细节和歌手表现的具体评价。‘琉璃’的预告热度在预期之内,下一步官方演示曲的发布节点和渠道再精确测算一下。”
他的反应平淡得近乎漠然,仿佛这些令人鼓舞的成绩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甚至不值得多花一秒时间去欣喜。
苏瑶站在原地,看着他重新将注意力投入电脑屏幕上的模型细节,心中却不禁再次泛起那种熟悉的、夹杂着惊叹与些许苦涩的复杂情绪。
她带领团队在日本摸索、碰壁了那么久,尝试了各种常规甚至非常规的方法,却始终感觉像是在一堵无形的橡胶墙上发力,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真正切入。而林羽到来之后,甚至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仅仅是听了她和市场经理的几次汇报,翻阅了一些核心数据,便精准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二次元切入”和“虚拟歌姬”这两大堪称神来之笔的战略方向。
这不仅仅是智慧,更像是一种近乎妖孽的、对市场本质和人性需求的穿透性直觉。他仿佛总能跳出常规思维的桎梏,从一个更高的维度俯瞰全局,然后轻描淡写地落下最关键的那一子。
这种绝对的能力碾压,让她在职场上的骄傲和专业自信,一次次被刷新,也一次次……让她那颗沉寂已久的心,不受控制地为之悸动。
有时,在深夜独自回到公寓,看着窗外东京璀璨却冰冷的夜景,她会忍不住地想:如果……如果晓晓没有先认识他,如果自己不是在这样一个尴尬的身份和年龄遇见他,结局是否会不一样?
她并非奢求能成为他名正言顺的妻子,那太不现实,也深知林羽对林晓和苏婉清的责任与感情。她只是……只是偶尔会幻想,或许能以另一种更亲密、更平等的方式,站在他的身边,分享他的荣耀,分担他的压力,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得力的下属、一个需要保持距离的长辈。
哪怕只是作为一个不被外人知晓的、隐秘的爱人……这个念头刚刚冒头,就被她强行摁了下去,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羞耻感。她是苏瑶,是林晓的母亲,是集团的元老,她怎么能有如此荒唐而不堪的念头?
可情感若能轻易用理智控制,世间又哪来那么多痴男怨女。越是压抑,那潜藏的倾慕与渴望,反而在每一次目睹他挥斥方遒的智慧、每一次感受到他看似冷漠实则强大的庇护时,变得愈发清晰,如同心底细细密密的针扎,带来一阵阵隐秘的刺痛与酸楚。
世事无常,莫过于此。给了她重逢与并肩作战的机会,却偏偏设置了最无法逾越的鸿沟。
“还有事?”林羽似乎察觉到她还未离开,抬起头,有些询问地看了她一眼。他的眼神深邃平静,看不出任何多余的情绪,仿佛那晚在洛杉矶的意外从未发生过。
苏瑶猛地回过神,压下心头的波澜,脸上迅速恢复职业化的表情:“哦,没有了。我去跟进演示曲发布的细节。”她微微颔首,转身退出了办公室。
轻轻带上门,隔绝了室内那个让她心绪不宁的身影。走廊里安静无人,只有中央空调系统低沉的运行声。她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微微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将那些不合时宜的纷乱念头全部驱散。
工作是最好的麻醉剂。她整理了一下衣襟,重新迈开脚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高跟鞋敲击在地面上,发出清脆而坚定的回响,仿佛在提醒着自己应有的身份和位置。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变得大了一些,敲打窗户的声音更加密集。 progress 在日本市场的战略正按部就班地推进,而其中核心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暗流,却也在这异国的春雨中,悄无声息地滋生、蔓延,成为这场商战背后,无人知晓的另一场无声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