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最高档酒店的套房内,气氛与“星火农园”的田园宁静截然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临时组建的前线指挥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和对数据的绝对崇拜。
王老五冒着风险弄来的“赃物”——一小袋湿润的泥土和两个品相极佳的紫黑色茄子,被小心翼翼地放在铺着白色桌布的茶几上。陈明博士几乎是以一种朝圣般的态度,戴上了无菌手套,拿起那个表皮光滑得不像话的茄子,指尖传来的紧实饱满触感让他眼角微微抽动。
“形态完美,色泽均匀深邃,果蒂新鲜,无明显虫害或机械损伤。”他低声念叨着,像是在进行一场严谨的解剖前的观察,“仅从外观和手感判断,其细胞充盈度和物质积累就远超常规范畴。”
林薇坐在对面的沙发上,优雅地交叠着双腿,手里端着一杯咖啡,却没有喝,只是静静地看着陈明博士的操作。赵助理则已经连接好了便携式设备,准备对样本进行初步的快速检测。
“开始吧。”林薇淡淡开口。
陈明博士用特制的取样器,在茄子不同部位取了微量样本,放入赵助理准备好的微型检测仪中。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屏幕上的数据开始飞速滚动。同时,那袋土壤也被取样,进行基础的ph值、有机质含量、主要微量元素速测。
等待结果的时间并不长,但对林薇而言,却仿佛被拉长了。她需要这些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来撕开沈星澜那看似无懈可击的“土质谎言”。
几分钟后,赵助理看着屏幕,平直的声线第一次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波动:“茄子样本……初步检测结果:维生素c含量,超出常规优质茄子基准值约210%;可溶性糖含量,超出185%;同时检测到多种高活性抗氧化物质,部分为未登记谱系。组织密度高于常规35%。”
他顿了顿,看向那袋土壤的速测结果:“土壤样本,ph值呈弱酸性,适宜茄科作物生长。有机质含量……6.8%,显着高于周边区域平均水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但……并未发现已知的、能导致植物产生如此剧烈生理变化的外源化学物质或特殊微生物标记。”
陈明博士猛地抬起头,眼神灼灼:“没有外源物质?这怎么可能!这种品质的提升,必然是受到了强烈的、定向的干预!难道是某种我们尚未认知的……生物刺激素?或者,真的是这片土地本身蕴含着我们无法理解的‘能量’?”他的世界观再次受到冲击,声音里带着困惑与不甘。
林薇放下咖啡杯,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她站起身,走到茶几旁,目光锐利地扫过那普通的布袋和两个茄子。
“没有发现,不代表不存在。”她的声音冷静得像冰,“可能是技术限制,可能是物质形态特殊,或者……对方的技术层级,超出了我们目前的检测范围。”她绝不相信什么“土地能量”的鬼话。
她看向赵助理:“联系我们在省农科院和更高级别检测机构的人,用最快的速度,对这批样本进行最全面、最深入的分析。我要知道这里面每一个分子的构成!土壤要进行同位素和稀有元素分析!我不信找不出破绽!”
“是。”赵助理立刻应下,开始操作通讯设备。
陈明博士却依然沉浸在数据的迷宫中,他喃喃道:“如果……我是说如果,沈星澜说的是真的呢?如果整个白云村,真的因为某种未知的地质原因,形成了如此独特而优越的土壤微环境……”
“陈博士,”林薇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科学需要大胆假设,更需要小心求证。在排除所有人为干预的可能性之前,我不会接受任何过于玄学的解释。你现在要做的,是尽快拿出一个覆盖整个白云村的、系统的采样分析方案。我要看到沈家坳、周边合作社土地、乃至更偏远村落的对比数据!如果真是‘全村土质特殊’,那这种‘特殊’,也必然有梯度,有核心!”
她要将沈星澜的谎言,放在数据的放大镜下,一寸寸地审视。
陈明博士深吸一口气,推了推眼镜,强迫自己从震惊中冷静下来:“我明白了,林总。我会立刻着手制定方案。”
就在套房内为数据和方案忙碌时,沈星澜在沈家坳的家中,也并未入睡。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桌上摊开着合作社的土地分布图和一些往期的土壤基础记录。沈星澜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王老五家的地块,以及那片被他“光顾”过的沈家坳边缘地块上。
她的眼神专注,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算计。王老五的背叛,虽然令人心寒,却也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将计就计,坐实“土质特殊论”的契机。
她很清楚,林薇拿到样本后,必然会进行极其精细的检测。单纯依靠之前夜晚大范围、低浓度的“浸润”,或许能提升整体土壤活性,但想要完全模拟出沈家坳核心区那种“异常”,并形成合理的梯度,还不够。
她需要更精准的“调控”。
意识再次沉入灵泉空间。这一次,她没有急于引导泉水气息外放,而是将全部精神集中在泉眼本身,感受着那汩汩涌动的、蕴含无限生机的力量。她尝试着,不是引出一道水流或气息,而是剥离出更本质的、一种关于“生长”和“优化”的规则意念。
这比引导气息更加抽象,更加困难。她感觉自己的意识像是在拉扯着千斤重担,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不知过了多久,她仿佛捕捉到了一丝微妙的韵律。她将这丝韵律,混合着极其微量的灵泉本源能量,如同编制一道无形的程序,小心翼翼地“注入”到她对整个白云村土地的认知和连接中。
这不是粗暴的能量灌输,而更像是一种“设定”。一种让这片土地上的植物,在现有基础上,自发地、温和地朝着“更优品质”、“更强抗性”、“略微缩短周期”的方向进行“表达”的潜在指令。这种表达,会因土地原本的肥力、作物品种、管理水平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形成自然的梯度——沈家坳最好,周边合作社次之,普通村落再次之,但整体都会优于外界。
这几乎耗尽了沈星澜全部的心神。当她从这种玄妙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时,脸色苍白如纸,太阳穴突突直跳,强烈的眩晕感让她几乎站立不稳。
她扶着桌子,大口喘着气,感受着精神力被彻底掏空的虚弱。但与此同时,她也能模糊地感知到,一种无形的、细微的波动,以她为中心,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悄然覆盖了她意念所及的土地。
她不知道这种方法能起到多大效果,能持续多久。这更像是一次赌博,一次基于对灵泉空间更深层次理解的冒险。
她抬起头,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仿佛穿透黑暗,看到了那些在土壤中沉睡的种子,正在无声地接受着这场来自本源力量的“编程”。
样本已经送出,检测正在进行,无形的“程序”也已悄然植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林薇那边的检测报告,等待这片土地,是否会如她所期望的那样,给出一个统一的、完美的“谎言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