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战略确定后,铁锈镇避难所悄然发生着变化。
塔冥将建设安全区的想法与老李进行了沟通。
出乎意料,老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蜡黄的脸上因为激动而泛起红晕。
“好!太好了!”
他紧紧握住塔冥的手,声音颤抖。
“我们这些人,早就受够了东躲西藏、朝不保夕的日子!只要你们肯带领我们,给我们一条活路,让我们干什么都行!”
本土幸存者的力量被迅速动员起来。
在老李的组织下,一些身体相对强健的男人,开始在星璇的指导下,利用废墟里找到的金属板和混凝土块,加固避难所的入口和薄弱环节,设置简单的预警陷阱。
妇女和老人则负责清理内部环境,整理物资。
孩子们也被安排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传递一些小工具,或者帮忙留意一些细微的动静。
整个避难所虽然依旧破败,却焕发出一种久违的、名为“希望”的活力。
塔冥则每隔一两天,会在确保安全和精神力允许的情况下,动用净化核心的力量,小心翼翼地扩大一点净化区域,或者净化一小批收集来的、污染不那么严重的水源。
每一次净化,都如同一次神圣的仪式,让所有幸存者更加坚信,跟随塔冥他们,是唯一的生路。
而“铁锈镇拥有稳定净水”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开始在这片区域挣扎求生的试炼者和小型团队之间悄然流传。
起初,只是零星的、小心翼翼的窥探。
一些面黄肌瘦、装备破旧的散人,远远地观察着这片区域,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和渴望。
他们被掠夺、被背叛了太多次,不敢相信这废土上会存在“分享”和“秩序”。
石猛好几次按捺不住,想出去“邀请”那些窥探者,都被塔冥用眼神制止。
“强扭的瓜不甜。我们需要的是真心愿意留下的人,不是被武力胁迫的奴隶。”
塔冥沉声道。
“让他们自己看,自己选。”
几天后,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出现了。
那是一个瘦小的年轻男人,身上穿着打满补丁的防护服,手里紧紧攥着一把锈迹斑斑的砍刀。
他站在避难所入口远处,犹豫了很久,最终像是下定了决心,一步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豁出去的决绝和深深的恐惧。
“我……我叫阿亮。”
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结巴。
“我听说……这里……有水?”
老李看向塔冥,塔冥微微点头。
老李走上前,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
“是有水。但这里不是慈善堂。想喝水,要么用东西换,要么……留下来,出力。”
阿亮紧张地吞咽着口水,看了看老李,又看了看站在后面、气势不凡的塔冥三人,尤其是石猛那魁梧的身材和骇人的战斧,身体微微发抖。
“我……我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他咬了咬牙。
“但我能干活!我熟悉这片区域,知道哪里能找到一些还能用的零件,哪里危险不能去!我……我可以帮你们侦察!”
塔冥走上前,目光平静地看着他。
“我们这里,讲规矩。不内斗,不背叛,听从指挥,共同防御。能做到吗?”
阿亮看着塔冥那双深邃却并无恶意的眼睛,心中的恐惧莫名消散了一些。
他用力点头。
“能!我能做到!只要给我一口干净的水喝,让我做什么都行!”
塔冥对老李示意了一下。
老李拿出一个干净的杯子,从那个被净化过的蓄水池里,舀了半杯清澈的水,递了过去。
阿亮颤抖着接过杯子,看着里面晃动的、在昏暗光线下依然显得无比纯净的水,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小口,甘甜、清凉的感觉顺着喉咙滑下,仿佛滋润了他干涸已久的灵魂。
他再也忍不住,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了下来,混合着杯中的清水。
“谢谢……谢谢……”
他哽咽着,语无伦次。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阿亮的经历,像是一个活广告。
陆续又有几个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散人试炼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
他们有的用自己找到的稀有零件交换净水,有的则像阿亮一样,选择留下,用劳动和忠诚换取一个相对安全的栖身之所和生存物资。
甚至还有一个三人组成的小型团队,在遭遇了“重锤”军团的驱逐和洗劫后,走投无路之下,也选择了前来投靠。
他们的队长,一个脸上带着刀疤、名叫黑牙的汉子,看着塔冥,直接说道:
“我们被‘重锤’抢了,兄弟也死了一个。没别的要求,给个地方落脚,给口干净水喝。以后有架打,叫上我们,绝无二话!”
塔冥接纳了他们,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遵守规矩,接受星璇的统一调度。
黑牙团队虽然野性难驯,但在绝对的生存压力和塔冥小队展现出的实力面前,选择了服从。
铁锈镇避难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一个只有二三十个本土幸存者的绝望巢穴,逐渐变成了一个拥有近五十人、包含试炼者和本土居民、初具雏形的小型共同体。
人心,如同涓涓细流,开始向着这片象征着“秩序”与“希望”的绿洲汇聚。
虽然依旧弱小,虽然前路未知,但一种不同于废土残酷法则的、微弱却坚韧的向心力,正在这里悄然生成。
石猛看着越来越多的人,乐得合不拢嘴,干活也更加卖力。
星璇则更加忙碌,她需要规划防御,分配任务,调解可能出现的摩擦。
塔冥站在加固后的入口内,看着外面依旧昏黄压抑的天空,感受着身后避难所里传来的、虽然细微却真实存在的生机。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吸引来的,大多是挣扎求生的底层。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但至少,他们迈出了第一步。
在这片以掠夺和背叛为主旋律的废土上,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还有另一种可能。
人心的向背,往往就取决于,谁愿意在黑暗中,率先点亮那盏微弱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