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半岛的烈日,将戈壁滩上的沙石烤得滚烫,也将那两辆德军装甲车20毫米机关炮的炮口,映照得寒光凛凛。死亡的气息,如同实质般扼住了每个人的喉咙。林晓甚至能清晰地看到那名德军校级军官嘴角那抹冷酷的弧度。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呜——噫——!!!”
一阵凄厉到足以撕裂灵魂的尖啸,毫无征兆地从高空猛扑而下!这声音是如此熟悉,又是如此令人绝望!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抬头,只见三架容克斯Ju-87那标志性的倒海鸥机翼,正以一种近乎垂直的角度,带着毁灭一切的势态,从云层中向着……向着那两辆德军装甲车以及他们后方的石林区域,猛扑下来!
怎么回事?!德国人的飞机在轰炸自己人?!
这个念头刚闪过林晓的脑海,那令人牙酸的俯冲啸叫声已然达到了顶点!
“轰!!!轰!!!轰!!!”
三枚重磅炸弹并非落在林晓他们所在的开阔地,而是精准无比地砸在了那两辆Sd.Kfz.222装甲车以及石林中德军步兵藏身的区域!巨大的火球和浓烟瞬间吞没了目标,灼热的气浪夹杂着碎石和金属破片,如同风暴般向四周席卷!
那两辆刚才还耀武扬威的装甲车,顷刻间化为燃烧的废铁!石林中德军的枪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凄厉的惨叫和混乱的呼喊!
绝处逢生!突如其来的空中打击,不仅瞬间瓦解了德军的包围,更将追击他们的那支精锐小队重创!
林晓来不及细想这匪夷所思的援军从何而来,嘶声吼道:“快!趁现在,撤!”
幸存的小队成员架起伤员,用尽最后的力气,头也不回地冲进了戈壁滩深处,借助起伏的沙丘和岩石的掩护,拼命远离那片已然化为炼狱的区域。
直到再也听不到身后的爆炸声和枪声,直到肺叶如同风箱般撕裂疼痛,他们才瘫倒在一处背风的沙谷中,每个人都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浑身被汗水和沙土浸透,只剩下劫后余生的剧烈喘息。
“刚……刚才……是怎么回事?”雷诺上气不接下气地问道,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德国佬的飞机……炸了德国佬?”
没有人能回答他。这违背常理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感到困惑和不安。
休息了约半小时,确认没有追兵后,他们才小心翼翼地踏上归途。一路无话,气氛凝重。这次侦察行动,虽然阴差阳错地证实了“兀鹰之巢”的存在及其危险性,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名LRdG士兵牺牲,一人重伤,几乎所有人都带了轻伤,而且差点全军覆没。
当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小队终于返回加萨拉镇的废弃神庙时,得到消息的霍华德少校和格雷厄姆少校早已焦急地等在那里。
看到他们的惨状,霍华德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发生了什么?任务失败了?”
“不,任务……从某种角度说,完成了。”林晓的声音沙哑,他示意oSS的通讯兵照顾伤员,然后快速将遭遇德军精锐小队、被装甲车合围,以及最后那匪夷所思的空中打击,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
听完林晓的叙述,霍华德和格雷厄姆都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思索。
“使用缴获的盟军武器,配备装甲车,战术素养极高……”格雷厄姆喃喃道,“这绝不是普通的守备部队。林,你的判断可能是对的,你们很可能撞上了隆美尔直属的‘非洲军团’侦察分队。”
“至于那场空袭……”霍华德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我刚刚通过加密频道收到了开罗总部的紧急通报。今天上午,盟军地中海航空队策划了一次针对西奈半岛疑似德军前线指挥节点的空袭行动……目标坐标,与你们遭遇装甲车的位置……基本吻合。”
真相大白!
那场拯救了他们生命的空袭,并非什么神迹或内讧,而是盟军一次计划中的军事行动!他们是在鬼门关前,被自己人间接救了回来!
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谬感和后怕,涌上所有队员的心头。
“也就是说……”雷诺咧了咧嘴,想笑却笑不出来,“咱们是走了狗屎运,正好赶上空军老爷们炸碉堡?”
“可以这么理解。”霍华德点了点头,神情严肃地看向林晓,“但这也从侧面证明,你们获取的情报是准确的,并且,你们在极端劣势下的生存能力和判断力,得到了最严酷的实战检验。”
他顿了顿,走到林晓面前,不再是之前那种审视和评估的态度,而是带着一种正式的、平等的尊重。
“林晓少校,以及‘东方旅’的诸位,”霍华德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我,霍华德少校,代表oSS驻开罗情报站,并经由与开罗盟军总部沟通授权,正式向你们提出合作邀请。”
“经过此次联合侦察行动,我们认为,‘东方旅’具备在敌后复杂环境下执行高风险任务的卓越能力。我们建议,在你们前往远东战区之前,暂时纳入oSS在北非及中东地区的特别行动体系,进行深度合作。我们将为你们提供必要的情报、后勤支援,并共享部分行动资源。”
他看了一眼格雷厄姆,格雷厄姆也点了点头:“LRdG方面没有异议,并将继续为你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
这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基于实力和贡献的、相对平等的合作联盟!这意味着,“东方旅”这支残存的、身份特殊的队伍,终于获得了盟军情报系统的正式认可和倚重!
林晓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他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合作,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但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和更危险的任务。
“我们接受合作。”林晓伸出手,与霍华德和格雷厄姆紧紧相握,“为了共同的目标。”
简单的仪式,却标志着一种全新关系的建立。曾经的溃兵、流亡者,如今成为了盟军秘密战线上的一支正式合作力量。
“那么,作为合作的第一步,”霍华德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兀鹰之巢’的威胁。你们带回的情报至关重要,它表明德军在这一带的活动比我们预想的更加大胆和深入。我们必须尽快制定新的渗透路线,确保你们安全前往巴勒斯坦。”
接下来的几天,加萨拉这个破败的小镇,成了三方合作的临时指挥中心。oSS的情报分析员、LRdG的沙漠作战专家以及“东方旅”的队员们,围在地图和电台前,反复推敲着新的行动方案。
林晓也利用这段时间,一边养伤,一边更加深入地研究那本羊皮古书。在加萨拉这个尼罗河畔的小镇,书的悸动似乎比在沙漠中更明显,但他依旧无法解读那些符号。他只能将其归于纳比勒预言的神秘性,暂时搁置,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眼前的现实挑战中。
合作联盟已然确立,但前路依旧布满荆棘。德军的阴影并未远去,新的渗透路线充满了未知,而遥远的东方战场,更是如同一片巨大的、燃烧的谜团,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在确定最终行动方案的会议上,霍华德指着地图上一条沿着西奈半岛海岸线迂回的路线说道:“这条路线风险较高,需要穿越部分德军巡逻区,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兀鹰之巢’的直接影响范围。我们将为你们安排接应的船只,在预定地点汇合。”
林晓看着那条蜿蜒曲折的路线,目光坚定。
“就这么定吧。”他说道,“‘东方旅’,随时可以出发。”
联盟已成,利刃出鞘。这一次,他们将不再是被动逃亡,而是主动向着目标,发起了新的冲击。东方,虽然遥远,但每一步,都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