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光未明,苏家老宅的庭院还笼罩在薄雾之中。
苏倾月站在窗前,指尖轻轻摩挲着颈间的古旧铜钥。
昨夜那一幕仍在她心头回荡——傅司寒执笔写下她名字时的停顿,笔尖悬空三秒才落下的慎重,合上笔记本后那近乎虔诚的锁柜动作。
他知道,这本黑色硬壳册子是他一生最深的防线,是他在无数风暴中独自扛起一切的凭据。
而如今,他将她的名字刻进了这道最后的壁垒。
可她比谁都清楚,真正的守护,从不是被动地被保护。
她早让五哥调取了保险柜的指纹记录,并非出于怀疑,而是为了反向构建一条双向应急链。
她连夜联系傅氏法务部元老陈叔,以“家族联姻协议补充条款”为由,秘密设立“双签应急通道”:凡涉及傅司寒人身安全、重大医疗决策或紧急避险指令,必须由她与指定安保主管联合授权方可执行。
系统后台,她留下一行暗码:
“他不许再一个人扛。”
这不是越权,是补救。
那个曾在密室之外跪了一夜却无人开门的少年,不该再被逼进孤绝的角落。
三天后,傅氏新能源项目竞标会前夕,苏倾月坐在书房翻阅合作方背景资料。
窗外阳光斜照,纸页翻动间,她目光骤然一凝。
其中一家海外基金的实际控制人,赫然是当年参与傅家政变资金链的幕后掮客之一——瑞士籍金融操盘手雷蒙·克劳斯。
此人早已洗白身份,伪装成绿色能源倡导者,却在暗中操控多个离岸实体,专挑豪门弱点下手。
她没有惊动任何人。
当晚,一封匿名邀请函通过加密通道发出,署名“星燧机构”。
这是她早年以神医身份救治过的某位国际伦理委员会主席所信赖的秘密评议组织。
闭门听证会迅速召开,议题直指该项目碳核算数据的透明度缺失与第三方审计盲区。
七位业内权威联名质疑,舆论压力如潮水般涌来。
不到二十四小时,那家基金便主动宣布“基于战略调整”,退出联合投资。
而全程,傅司寒毫不知情。
午夜,苏倾月将听证纪要打印成册,纸张微温,墨迹清晰。
她缓步走入他的书房,打开那本他常读的《资本论》,轻轻将文件夹进第137页——正是他最爱标注“资本的本质是权力”的那一段。
她唇角微扬,低语如风:“这次我不告诉你,是因为……你也该学会安心。”
与此同时,五哥苏景行在追查康复中心残余势力时,截获一条来自境外服务器的加密通讯,内容仅一句:
【目标配偶已渗透核心层,建议启动‘灰烬计划’。】
他立即上报,提议加强苏倾月的人身保护,甚至建议她暂时回避集团事务。
她却摇头,眸光清冷如雪峰之巅:“他们想让我退缩,我就偏要更靠近他。”
翌日清晨,晨光洒进主卧,傅司寒正系领带,动作利落却带着惯有的疏离感。
门轻响,苏倾月走了进来,穿着一身剪裁极简的藏青色套装,发丝挽起,气质沉静。
她没说话,只是走近,指尖轻轻搭上他领口。
“我来吧。”声音很轻,却不容拒绝。
他微微一怔,任她解开领带结,重新整理,动作细致得仿佛在调试精密仪器。
她靠得很近,呼吸若有若无拂过他耳际。
然后,她停下,抬眼看他,唇畔勾起一抹浅笑:“从今天起,我的行程和你同步。”
话落,她转身拿起公文包,径直走向门外。
司机在楼下等了十年,头一回看见傅总夫人坐进防弹车副驾,差点以为自己看错。
安保团队面面相觑,无人敢问。
傅司寒走进车内时,神情依旧冷峻,可眼底深处,却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悄然漾开。
车辆缓缓驶出苏家大门,城市轮廓在晨光中渐次清晰。
苏倾月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指尖在膝上轻轻敲击,节奏如代码流般精准。
她在等,等下一波风雨来临。
因为她知道,当“灰烬计划”被提上议程时,敌人已经慌了。
而她要做的,不只是挡在他身前。
她要让他明白——
这一次,不是谁拯救谁。
是他们并肩而立,共掌风云。
午间,傅氏集团顶楼餐厅,落地窗外云卷云舒。
她放下筷子,忽然转头看他,声音轻得像一片叶落在水面: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正式见面吗?在慈善晚宴,你说……‘联姻不必走心’。”
他一顿。午间,傅氏集团顶楼餐厅。
阳光透过整面落地窗倾洒进来,将大理石地面映照得如镜般澄澈。
苏倾月指尖轻点瓷勺,搅动着碗中尚未动几口的南瓜浓汤。
她抬眸看向对面的男人——傅司寒正低头翻阅一份文件,眉峰微敛,神情冷峻如初雪覆山。
她忽然笑了,声音很轻,却像一根细弦拨进了寂静的湖心:
他执笔的手一顿,钢笔尖在纸上洇开一小团墨迹。
记忆如潮水倒灌——那夜金碧辉煌,香槟塔折射出无数碎光,她穿着素白礼服站在人群边缘,像一株误入喧嚣的月下昙花。
而他走过去,语气淡漠:“苏小姐,合作而已,不用演深情。”
他曾以为,这场婚姻不过是家族权衡后的交易,一个乡下来的真千金,再怎么包装也掀不起风浪。
可她没有争宠,不哭不闹,只用一次次无声的布局,把他从泥沼般的旧局里拉出来:破解商业围猎、平息董事会兵变、甚至在他高烧昏迷时,以“鬼手神医”身份悄然入院施针,救回他一条命。
他放下筷子,金属与瓷盘碰撞出清脆一响。
目光终于抬起,直直落进她眼底,仿佛要穿透那层温婉表象,触到最深处燃烧的火焰。
“现在我知道,”他嗓音低沉,像远山 thunder 在云层下滚动,“心一旦交出去,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话音未落——
刺耳的警报声骤然撕裂宁静!
红光在天花板急旋,广播机械女声冰冷响起:“一级预警!b3地下车库检测到高强度信号源,疑似远程追踪装置,已启动全域封锁程序。”
傅司寒神色瞬变,霍然起身。
安保主管疾步冲入,脸色铁青:“发现一枚伪装成小米充电宝的设备,内置多频段跳变发射器,定位信号正向瑞士某加密中转站上传,目标极可能是您今日行程数据。”
“灰烬计划”的獠牙,终于露出了第一颗毒牙。
苏倾月却未动,只是缓缓合上汤碗盖子,唇角勾起一抹近乎冷艳的弧度。
她早该想到,敌人不会只盯着傅司寒一人。
他们真正忌惮的,是那个悄无声息渗透进权力核心的女人——这个本该怯懦无知的“乡下千金”,竟成了斩断黑手的第一把利刃。
“查通讯链路。”她淡淡道,“我要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把这东西送进了车里。”
五分钟后,行车记录显示:今晨司机例行检查车辆时,一名自称“物业后勤”的男子曾短暂靠近防弹车后备箱区域,全程未刷权限卡,却因人脸识别系统短暂故障被放行。
人为漏洞。精准切入。
这不是普通的商业窃密,而是冲着傅司寒性命来的定点猎杀。
返程途中,车内气氛凝重如铅。
手机震动,来电显示“阿阮”。
苏倾月接通,听筒里传来老人略带颤抖的声音:“小姐……我在整理夫人遗物时,翻出一本旧通讯录。有一页用红笔圈了名字——‘陈砚舟’,备注写着……‘傅家旧部,可信’。”
她的呼吸微微一滞。
陈砚舟。
这个名字像一道惊雷劈开尘封十数年的迷雾。
当年傅家政变之夜,傅母被困主宅,所有亲信被架空,唯有一名贴身副官冒险将密信藏于女儿发簪送出,换来一线生机。
那人便是陈砚舟。
事后他被冠以“叛主”罪名流放边陲,从此销声匿迹。
外界皆道傅父手段狠绝,清除异己毫不留情。
可若……他是故意留下这一线生机呢?
她立即拨通五哥电话:“查陈砚舟现况,生死、住址、社会关系,全部调出来。”
不到十分钟,回复传来:西南滇南县,梧桐镇,一家名为“老工匠”的修车铺老板,独居,无网络痕迹,靠手工修理 vintage 车辆维生,十年未曾离开小镇一步。
她转头看向身旁的男人,眼神清冽如雪山融泉。
“你父亲当年清除异己,唯独漏了一个人。”她低声说,带着洞悉真相的震颤,“我想,他是故意的。”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
风穿过电波,仿佛吹过荒原上的枯草。
终于,一声低沉回应落下,坚定如磐石:
“明天,我们一起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