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的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老槐树被一层轻纱似的雾气笼罩着,像是一位身着素袍的老者,静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热闹。苏晚早早地起了床,昨晚她在梦里又见到了玉秀婆和守义公,他们站在栀子花海和菊丛中,微笑着向她招手。这个梦让她心里满是温暖,也多了几分对今天画展的期待。
陆时衍已经在院子里忙碌起来,他把昨晚整理好的旧物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每一件都摆放妥当。见苏晚出来,他笑着递过一杯刚煮好的热茶:“尝尝,张婶新晒的菊花茶,说是加了点蜂蜜,味道清甜。”苏晚接过茶杯,轻抿一口,菊花的清香和蜂蜜的甜在舌尖散开,让她精神一振。
两人带着木匣和布帘来到老槐树下时,村里的人已经来了不少。画先生正指挥着几个年轻人,把最后的装饰挂在木架上。丫丫和虎头在一旁帮忙递着工具,小脸上满是兴奋。“晚姐姐,你看!”丫丫跑过来,手里举着一串用干菊和红绳编的风铃,“这是我和虎头一起做的,挂在画展上肯定好看!”苏晚接过风铃,轻轻摇晃,清脆的声响在空气中回荡,和老槐树的枝叶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像是奏响了一曲欢快的乐章。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雾气慢慢散去,老槐树的轮廓愈发清晰。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画先生把《晴芳》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周围是他这些年画的梅岭四季图。每一幅画都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透过它们,可以看到梅岭的时光流转,岁月变迁。
苏晚和张婶、李婆婆一起,把玉秀婆的手札和信纸装裱好,挂在玻璃框里。这些泛黄的纸张,承载着玉秀婆和守义公的故事,是梅岭最珍贵的记忆。苏晚看着信纸上的字迹,仿佛能看到玉秀婆当年坐在窗前,一笔一划写下这些文字的模样。“玉秀婆要是知道今天的画展,肯定高兴坏了。”张婶说着,眼里闪着泪光,“她等了这么多年,这些故事终于能被更多人知道了。”
临近中午,村口渐渐热闹起来。几个外乡的游客顺着山路走来,他们被老槐树下的画展吸引,好奇地张望着。“这是在办画展吗?”一个年轻的女孩问,眼里满是惊喜。“是啊,姑娘,进来看看吧!”三叔公热情地招呼着,“这画里可有咱梅岭几十年的故事呢!”女孩和同伴走进画展,立刻被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吸引住了。他们站在《晴芳》前,仔细端详着画里的栀子花海,不时发出赞叹声。
中午时分,阳光变得有些炽热。张婶和李婆婆在一旁支起了炉灶,煮起了菊花粥和艾叶蛋。浓浓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引得大家食欲大增。“来来来,都过来吃点!”张婶招呼着众人,“吃饱了才有力气看画展!”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边分享着梅岭的故事。苏晚发现,那些原本陌生的游客,在听完这些故事后,脸上都露出了感动的神情,仿佛他们也成为了梅岭的一部分。
午后,来看画展的人越来越多。附近村子的村民也闻讯赶来,小小的老槐树下挤满了人。大家在画前驻足,在旧物前停留,听着画先生、三叔公他们讲述玉秀婆和守义公的点点滴滴。有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守义公的菊篮前,久久不愿离去。他说,他小时候也见过守义公编菊篮,那时候的梅岭,虽然日子清苦,但是邻里之间的情谊却格外深厚。“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再看到这些熟悉的东西。”老人感慨地说,“梅岭还是那个梅岭,一点都没变。”
在人群中,苏晚注意到一个背着相机的年轻人。他穿梭在画展中,不停地按下快门,像是要把每一幅画、每一件旧物都记录下来。“你好,我叫林宇,是个摄影师。”年轻人主动走过来打招呼,“我在附近采风,听说这里有画展,就过来看看。没想到,这里藏着这么多动人的故事。”林宇说着,把相机里的照片给苏晚看,那些照片里,有老槐树的沧桑,有画轴的飘逸,有旧物的质朴,还有人们脸上的温暖笑容。“我想把这些照片整理成一个系列,让更多的人知道梅岭的故事。”林宇认真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画展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有人在画前吟诗,有人在分享自己的回忆,还有人在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老槐树像是一个无声的见证者,静静看着这一切,它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像是在为这场盛会鼓掌。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老槐树上,给整个画展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画先生站在《晴芳》前,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眼里满是欣慰。“玉秀婆,你看到了吗?”他轻声说,“你的故事,终于走出了梅岭,被更多的人记住了。”苏晚和陆时衍站在一旁,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感受着这温馨的时刻。“今天的画展,比我想象中还要成功。”苏晚笑着说,“玉秀婆和守义公要是在天有灵,一定会很开心的。”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阿砚站在老槐树的另一边,正吹奏着一首古老的曲子。那曲子里,有梅岭的山水,有岁月的沧桑,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大家静静地听着,仿佛被这笛声带入了一个遥远而又熟悉的世界。一曲终了,掌声响起。阿砚放下笛子,笑着说:“这是我爷爷以前教我的曲子,他说,这首曲子里藏着梅岭的根。今天,我把它吹给大家听,希望梅岭的故事,能像这曲子一样,一直流传下去。”
夜幕渐渐降临,老槐树上挂起了灯笼,昏黄的灯光照亮了画展。村里的人开始准备晚餐,他们把桌椅搬到树下,摆上了丰盛的饭菜。游客们也被邀请一起用餐,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仿佛是多年的老友。苏晚和陆时衍穿梭在人群中,为大家添茶倒水,招呼着每一个人。这一刻,她觉得梅岭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走进这里,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晚餐过后,大家意犹未尽。有人提议点起篝火,一起跳舞。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很快,一堆篝火在老槐树下燃起,熊熊的火焰照亮了夜空。大家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了舞,欢快的笑声在梅岭的夜空中回荡。苏晚和陆时衍也加入了跳舞的人群,他们跟着节奏旋转、跳跃,尽情享受着这欢乐的时光。
在篝火的映照下,苏晚看到了丫丫和虎头天真的笑脸,看到了张婶和李婆婆满足的神情,看到了画先生眼中闪烁的泪光,也看到了那些游客们脸上洋溢的幸福。这一刻,她忽然明白,梅岭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不仅仅是因为玉秀婆和守义公的爱情,更是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心守护着这份温暖,这份传承。
夜深了,篝火渐渐熄灭,人群也渐渐散去。游客们带着对梅岭的美好回忆离开了,村里的人则回到家中,期待着新的一天。苏晚和陆时衍留在老槐树下,收拾着画展的残局。他们把画轴小心地取下,把旧物放回木匣,把灯笼熄灭。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像是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银纱。
“今天真的很美好。”苏晚轻声说,“我从来没想过,一个画展能让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陆时衍点点头,他看着苏晚,眼里满是爱意:“这都多亏了你,是你的坚持,让玉秀婆的故事有了被看见的机会。”苏晚笑了笑,她望向老槐树,仿佛看到了玉秀婆和守义公在月光下携手漫步的身影。“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她说,“我希望,以后的每一年,我们都能在这里,举办这样的画展,让梅岭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两人收拾好一切,手牵手走回院子。夜空中,繁星闪烁,像是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梅岭这个宁静而又温暖的小村庄。回到院子后,苏晚把那几粒栀子种子从屋里拿出来,再次仔细端详了一番。她来到院角的菊丛边,蹲下身子,用小铲子在松软的泥土里挖了几个小坑,将种子轻轻放进去,然后盖上土,浇了些水。
“希望你们能快快发芽长大。”苏晚轻声对着种子说,眼中满是期待。她想象着来年春天,这些种子破土而出,长出嫩绿的新芽,夏天时,洁白的栀子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雅的香气。到那时,玉秀婆的栀子和守义公的菊将在梅岭的土地上一同绽放,共同讲述着那段跨越岁月的美好故事。
苏晚回到房间,躺在床上,思绪仍沉浸在今天的画展中。她想着那些前来参观的人们,他们脸上的笑容、眼中的感动,还有他们分享的故事。这些瞬间,都成为了梅岭记忆的一部分,也让她更加坚信,这个小小的画展,不仅仅是对玉秀婆和守义公的纪念,更是梅岭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温暖与美好的传递。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头的檀香木匣上。苏晚看着木匣,心中满是宁静。她知道,匣子里的旧物,承载着梅岭的历史和情感,而她和陆时衍,还有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将继续守护这份珍贵的记忆,让梅岭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带着这份美好的憧憬,苏晚渐渐进入了梦乡,嘴角还挂着一抹浅浅的微笑。在她的梦里,梅岭的明天,依旧充满阳光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