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的倒台,如同在青州官场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其引发的冲击波远超王通落马之时。财政局是钱袋子,掌管着全市的命脉,李爱国更是李振邦体系的核心支柱。他的垮塌,让所有依附于李振邦的干部都感到脖颈一凉,也让许多观望者彻底看清了风向。
一时间,前来向我汇报工作、表态支持的干部络绎不绝。甚至连之前一些态度暧昧的常委,见了我笑容也真诚了几分。孙耀民市长更是精神焕发,开始主动与我商议接任财政局长的人选,以及如何尽快重启被搁置的战略资金。
“林市长,现在是时候了!”孙耀民显得有些激动,“趁着这股势头,我们把规划和资金落实方案再上次常委会,一定能通过!”
我比他冷静得多。我深知,打掉了李爱国,只是砍断了李振邦的一条臂膀,远未伤及其根本。只要他还在市委书记的位置上,掌握着常委会的主导权和那份无形的“一票否决权”,他就依然拥有翻盘的资本。
“孙市长,稍安勿躁。”我提醒道,“李书记那边,绝不会坐视我们顺利推进。常委会上,必定还有一番较量。”
果然,当组织部门根据我和孙耀民的意见,酝酿的财政局长人选(一位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的省财政厅交流干部)提交书记办公会酝酿时,李振邦直接予以否定。
“这位同志业务能力可能不错,但对青州情况不熟悉。财政局现在处于特殊时期,稳定是第一位的,不宜空降干部。”他轻描淡写地就将我们推荐的人选搁置,转而提出了他自己的人选——现任市政府秘书长,他的另一位心腹。
在书记办公会上,我和孙耀民据理力争,但李振邦态度坚决,最后以“意见不统一,提交常委会表决”为由,结束了讨论。
我知道,真正的决战将在常委会上展开。
这次常委会的气氛,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一位常委的表情都异常严肃。李振邦坐在主位,面色沉静,但眼神深处压抑着风暴。
当进行到财政局长人选议题时,组织部长刘明刚介绍完两位候选人的情况,李振邦就直接定了调子:
“我认为,秘书长同志更合适。他政治可靠,熟悉全市情况,由他接任财政局长,有利于稳定大局,平稳过渡。”
他根本没有给我们讨论和比较的时间,直接就要拍板。
孙耀民立刻发言反对:“李书记,秘书长同志固然优秀,但财政工作专业性强,需要极强的业务能力。从工作衔接和发展角度看,我认为从省厅引进专业干部更有利于我们青州长远发展!”
几位之前态度有所松动的常委,看到李振邦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又纷纷低下头,或者出言附和书记的意见。
轮到我发言时,我知道常规的道理已经无法打动这些在权力天平上摇摆的人了。
“我完全同意孙市长的意见。”我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常委,“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训!为什么李爱国能在财政局长位置上为所欲为?就是因为外行领导内行,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专业监督!如果我们现在再次选择一个不熟悉财政业务、只强调‘稳定’和‘可靠’的干部,谁能保证不会是下一个李爱国?”
我的话掷地有声,直接戳破了李振邦“稳定”说辞下的隐患。
会场一片寂静。
李振邦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他不再试图说服,而是直接动用了作为一把手的终极权力。他猛地一拍桌子,虽然不是巨响,但那动作本身蕴含的威势让所有人心头一跳。
“够了!”他声音不高,却带着冰冷的决绝,“讨论到此为止!我是市委书记,要对青州的大局负责!秘书长同志担任财政局长,是当前最合适、最稳妥的选择!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如果谁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向上级反映!”
一票否决!
他不是在投票,而是在宣布决定。他用绝对的权威,强行压下了所有反对声音。
我和孙耀民的努力,在市委书记不容置疑的权力面前,再次化为泡影。
看着李振邦那带着一丝凌厉和警告的眼神,我明白了他“来日方长”的含义。只要他还在这个位置上,他就依然有能力否决任何他不想看到的人事安排,有能力卡住任何他不想推动的决策。
常委会在压抑的气氛中结束。新任财政局长,依然是李振邦的人。
孙耀民跟在我身边,脸色灰败,喃喃道:“怎么会这样……我们明明……”
“孙市长,”我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坚定,“我们只是输掉了一城,并没有输掉整个战争。他可以用权力否决一次人事任命,但他否决不了青州发展的需要,否决不了民心所向。”
我抬头看向市委大楼那庄严的门楣。李振邦用他的一票否决权,给我上了最深刻的一课,也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接下来的斗争,不能再局限于常规的常委会博弈了。我必须找到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超越他市委书记权限的力量,来打破这个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