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的梧桐叶开始泛黄,风一吹,落叶打着旋儿落在青砖地上,被来往的脚步踩出细碎的声响。张阿婆正蹲在托儿所门口,给孩子们晒被褥,花花绿绿的被褥晾在竹竿上,像一面面小旗子,阳光透过被褥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阿婆,今天托儿所来了个新孩子,叫小宝,父母都在工厂上班,没人带。”负责托儿所的李婶走过来,手里抱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这孩子有点认生,您多哄哄他。”
张阿婆放下手里的木槌,接过小宝,轻轻拍着他的背:“不怕不怕,阿婆给你做小布偶。”她从口袋里掏出个刚缝好的小兔子布偶,塞到小宝手里,“你看,小兔子多可爱,以后阿婆天天陪你玩。”
小宝捏着布偶,眼里的怯意少了些,小声喊了句“阿婆”。张阿婆笑着应着,往局里的方向望了望,心里盘算着:振邦今天要去红星针织厂回访,不知道厂里的秋装生产怎么样了,晚上得给他留碗热粥,他胃不好,不能吃凉的。
李振邦此刻正站在红星针织厂的车间里,机器“轰隆隆”地运转着,工人们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手脚麻利地操作着缝纫机,布料在他们手里翻飞,很快就变成了一件件整齐的秋装。刘厂长陪着他,脸上满是笑容:“李股长,多亏了你追回的棉纱,我们的秋装生产很顺利,再过五天就能按时交货了,工人们的工资也能按时发了。”
李振邦走到一台缝纫机旁,仔细看了看工人的操作,又摸了摸刚做好的秋装,面料厚实,针脚整齐。“刘厂长,生产安全一定要注意,尤其是车间的消防设施,要定期检查,不能有任何隐患。”他转头对身边的老郑说,“老郑,你明天带两个人来,帮厂里做一次安全排查,有问题及时整改。”
“好,我记下来了。”老郑掏出笔记本,认真地写着,他现在对李振邦的安排毫无异议,甚至觉得李振邦考虑得比他周全。
从针织厂出来,李振邦刚要上车,就接到了老吴的电话,声音里带着焦急:“李股长,不好了!闸北区的一个粮店,发生了哄抢事件,有十几个居民因为买米的事吵了起来,还把粮店的柜台砸了,我们已经赶到现场,但场面有点控制不住,你赶紧过来看看!”
“我马上到!”李振邦挂了电话,立刻发动自行车,往粮店赶。路上的行人很多,他不得不放慢速度,心里却很着急:粮店哄抢可不是小事,要是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更大的混乱,影响市场稳定。
粮店门口已经围了很多人,十几个居民正和粮店的伙计争吵,柜台被砸得乱七八糟,米袋散落在地上,米粒撒了一地。“你们凭什么限量供应?俺家有五个孩子,这点米根本不够吃!”一个中年男人涨红了脸,手里还攥着个空米袋。
“不是我们限量,是粮票供应有规定,每户每月只能买二十斤米,这是国家政策,我们也没办法!”粮店的王经理急得满头大汗,试图解释,却没人听他的。
“李股长来了!”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李振邦身上,争吵声渐渐小了下来。
李振邦挤到人群前面,先让老吴和民警把散落的米袋收拾好,然后对大家说:“乡亲们,大家安静一下,我知道大家家里人口多,米不够吃,但粮票供应是国家政策,是为了保证每个居民都能买到米,要是不限量,就会有人囤积居奇,到时候大家更买不到米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笔记本,对大家说:“家里人口多、确实有困难的乡亲,你们把名字和家庭情况告诉我,我帮你们向街道办申请困难补助,争取多给你们批点粮票,好不好?”
人群里安静了下来,刚才争吵的中年男人走出来,不好意思地说:“李股长,俺刚才太冲动了,不该砸柜台,俺给你道歉。俺家确实有五个孩子,最大的十岁,最小的才两岁,二十斤米确实不够吃,你能帮俺申请补助吗?”
“当然可以,你把名字和地址告诉我。”李振邦认真地记着,又对大家说,“大家有困难,我们会帮大家解决,但不能用这种过激的方式,有问题可以找街道办,找我们公安,我们都会帮大家想办法。”
经过李振邦的耐心劝说,居民们的情绪都稳定了下来,纷纷表示以后不会再冲动,有困难会及时反映。粮店的王经理松了口气,握着李振邦的手:“李股长,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今天的事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李振邦说,“你明天把粮店的损失统计一下,我帮你向街道办申请补助,尽快把柜台修好。”
处理完粮店的事,已经是中午了,李振邦和老吴、老郑在附近的小饭馆吃了碗面,刚要回局里,就接到了张阿婆的电话:“振邦,你赶紧回家看看,安安刚才在托儿所玩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额头磕破了,淑娴已经带他去医院了,你快去看看!”
李振邦心里一紧,立刻骑车往医院赶,路上的风都带着凉意,他恨不得立刻飞到医院。到医院时,林淑娴正抱着安安坐在急诊室门口,安安的额头上贴了块纱布,眼睛红红的,看到李振邦,委屈地哭了起来:“爸爸,疼!”
李振邦赶紧走过去,接过安安,轻轻吹了吹他的额头:“安安不怕,爸爸在,不疼了。”他看向林淑娴,眼里满是担忧,“医生怎么说?严重吗?”
“医生说只是皮外伤,缝了两针,没伤到骨头,就是孩子受了点惊吓。”林淑娴的眼睛也红红的,显然是担心坏了,“都怪我,没看好孩子。”
“不怪你,是孩子太调皮了。”李振邦安慰着她,又低头对安安说,“安安以后要听话,不能乱跑,不然爸爸和妈妈会担心的,知道吗?”
安安点点头,把脸埋在李振邦怀里,小声说:“知道了,爸爸。”
下午,李振邦向局里请了半天假,带着林淑娴和安安回家。张阿婆早就等在门口,手里拿着个刚煮好的鸡蛋,看到安安,赶紧走过来:“安安,疼不疼?阿婆给你煮了鸡蛋,吃了就不疼了。”
“阿婆,不疼了。”安安捏着鸡蛋,脸上露出了笑容。
林淑娴去厨房做饭,李振邦抱着安安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给安安讲办案的故事,故意挑些有趣的讲,逗得安安哈哈大笑。张阿婆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父子俩,心里满是欣慰,她觉得,振邦不仅是个好干部,更是个好丈夫、好父亲。
第二天一早,李振邦刚到局里,就把粮店哄抢事件的处理情况,向赵局长做了汇报,还申请了困难补助,帮那些人口多的居民解决粮票问题。赵局长点点头:“振邦,你处理得很好,既维护了市场秩序,又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这就是我们要的为民服务。”他递给李振邦一份文件,“这是市局下发的通知,让我们开展一次‘民生问题大走访’活动,深入里弄、工厂、学校,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的困难,这个活动就由你牵头负责。”
“是,局长!我一定好好组织,把活动做好!”李振邦接过文件,心里很清楚,这次活动是了解群众真实需求的好机会,他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为群众多做些实事。
当天下午,李振邦就组织刑侦股的同志们,召开了“民生问题大走访”活动部署会议。“老吴,你负责走访里弄,重点关注独居老人、困难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老郑,你负责走访工厂,了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尤其是安全生产和工资发放问题;小王、小李,你们负责走访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安全情况,关注困难学生的帮扶问题。”他把活动方案分发给大家,“大家要认真记录群众的需求,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及时汇总,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绝对不能敷衍了事。”
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李振邦自己则负责走访辖区内的几个困难家庭,第一站就去了独居的王大爷家。王大爷的房子很小,只有一间房,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墙上挂着一张毛主席画像。王大爷正坐在门口,眯着眼睛晒太阳,手里拿着个收音机,里面正在播放新闻。
“大爷,我来看您了。”李振邦走过去,给王大爷递了个刚买的苹果。
王大爷睁开眼睛,看到李振邦,很高兴:“振邦,你来了!快坐快坐,我给你倒杯水。”他起身要去倒水,被李振邦拦住了。
“大爷,您坐着,我自己来。”李振邦给王大爷倒了杯水,坐在他身边,“您最近身体怎么样?煤球够不够用?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身体挺好的,就是眼睛有点花,看东西不太清楚。”王大爷喝了口水,“煤球够?,你上次帮我买的煤球还没烧完。就是有个事,我想给远方的侄子写封信,可我眼睛花,写不了,你能不能帮我写一下?”
“当然可以,您说,我来写。”李振邦掏出笔记本和笔,认真地听着王大爷的话,一字一句地写着,写完后,又给王大爷念了一遍,“大爷,您看这样行不行?有没有要改的地方?”
王大爷点点头:“好,写得好,谢谢你,振邦。”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用布包着的东西,递给李振邦,“这是我攒的几个鸡蛋,你拿着,给安安吃,孩子正在长身体。”
李振邦推辞着:“大爷,您留着自己吃,我不能要您的鸡蛋。”
“你要是不收,就是嫌我老东西的东西不好。”王大爷有点不高兴,“你帮了我这么多,我也没什么能报答你的,就这几个鸡蛋,你一定要拿着。”
李振邦没办法,只好收下鸡蛋,心里暖暖的。他又帮王大爷检查了煤球炉和电线,确认没有安全隐患后,才起身离开。
从王大爷家出来,李振邦又去了张婶家。张婶是扫盲班的学员,丈夫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很困难。张婶正在给孩子缝衣服,看到李振邦来了,赶紧站起来:“李股长,你怎么来了?快坐。”
“我来走访,看看你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李振邦坐在小板凳上,看着两个正在写作业的孩子,“孩子们学习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
“学习挺好的,就是买不起作业本和铅笔,每次都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张婶叹了口气,眼里满是愧疚,“我也想给孩子买,可我一个月的工资,除了买米买面,就没剩多少了。”
“你别担心,作业本和铅笔的事,我来帮你解决。”李振邦掏出笔记本,记了下来,“我明天就去学校,和老师商量一下,给孩子们申请困难补助,再给他们买些作业本和铅笔。”
张婶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李股长,太谢谢你了,你真是个好人,我以后一定好好学认字,好好工作,不辜负你的帮助。”
接下来的几天,李振邦和刑侦股的同志们,走遍了辖区内的里弄、工厂、学校,收集了很多群众的需求,比如独居老人需要有人照顾、困难家庭需要补助、工厂需要加强安全培训、学校需要改善教学条件等。李振邦把这些需求汇总起来,召开了专题会议,和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独居老人的问题,我们可以和街道办、托儿所合作,组织志愿者,定期去看望老人,帮他们买米买面、打扫卫生、看病拿药;困难家庭的补助,我们已经向分局申请了,很快就能批下来;工厂的安全培训,老郑你负责联系专业人员,下周就去厂里开展培训;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小王你负责和教育局联系,争取资金支持。”李振邦把任务分配下去,“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尽快把这些问题解决,让群众满意。”
就在大家忙着解决民生问题的时候,老吴又接到了报案:“李股长,闸北区的一个手工业合作社,被盗了一批铜材,是生产农具零件的急需材料,合作社的王社长急得不行,说要是找不回来,他们的订单就完了。”
这个手工业合作社,正是王师傅所在的合作社,李振邦心里一紧,立刻带着老吴、老郑,往合作社赶。合作社的工具房被撬开了,地上有几个清晰的脚印,是胶鞋印,和之前盗窃棉纱的王强的脚印很像。王社长蹲在地上,看着空荡荡的货架,脸上满是焦虑:“李股长,这批铜材是我们凭工业券买的,价值八百多元,我们接了个大订单,生产农具零件,再过十天就要交货了,要是找不回来,我们不仅要赔违约金,合作社的社员们也会有意见。”
“王社长,你别着急,我们一定尽快把铜材找回来。”李振邦蹲下来,仔细查看脚印,又问,“你最近有没有发现可疑人员在合作社附近徘徊?或者有没有人向你们打听铜材的事?”
“有,”王社长想了想,“大概五天前,有个穿黑布衫的男人,戴个旧帽子,来合作社问过,说愿意高价买铜材,我没理他,他还说,要是我不卖,他自有办法弄到。”
李振邦心里有了底,这个男人很可能和之前盗窃棉纱的王强是一伙的,王强虽然被抓了,但他的同伙可能还在作案。“老吴,你带小王,去技术科比对脚印,看看是不是王强的同伙;老郑,你带小李,去看守所提审王强,问问他还有哪些同伙,有没有盗窃铜材的计划;我去合作社周边的里弄走访,看看有没有其他线索。”
李振邦在合作社周边的里弄走访了一圈,有个居民反映,昨天晚上,他看到一个穿黑布衫的男人,背着一个大麻袋,从合作社方向走出来,往宝山区的方向去了,麻袋里似乎装着很重的东西。
“太好了,这是重要线索!”李振邦立刻给老郑打电话,“老郑,你提审王强的时候,重点问问他有没有同伙住在宝山区,或者有没有藏赃物的地方在宝山区。”
老郑很快就传来了消息,王强交代,他有个同伙叫刘六,住在宝山区的一个废弃仓库里,他们之前就计划盗窃合作社的铜材,王强被抓后,刘六还是按原计划行动了,铜材应该藏在废弃仓库里。
李振邦立刻组织警力,带着王强的指认,往宝山区的废弃仓库赶。仓库里长满了野草,门用铁链锁着,李振邦让民警撬开铁链,推开门,里面果然堆着几个大麻袋,打开一看,正是合作社被盗的铜材。刘六正蹲在地上,往一个小袋里装铜材,看到公安来了,吓得想跑,被老郑一把抓住。
“刘六,你涉嫌盗窃手工业合作社的铜材,跟我们走一趟!”李振邦亮出证件。
刘六被带回局里后,很快就承认了盗窃事实,他说,他和王强是赌友,两人欠了很多债,就想到了盗窃生产资料卖钱还债。
当李振邦把铜材送回合作社时,王社长激动得热泪盈眶,握着李振邦的手:“李股长,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们合作社就完了!我代表全体社员,谢谢你!”
王师傅也走过来,手里拿着个刚做好的自行车铃铛,递给李振邦:“李股长,这是我亲手做的,你别嫌弃,以后你骑车,铃铛响,大家都知道是你来了。”
“不嫌弃,很漂亮,我很喜欢。”李振邦接过铃铛,心里暖暖的。
解决了铜材盗窃案,李振邦又投入到“民生问题大走访”活动的后续工作中。独居老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组建起来了,由街道办、托儿所和扫盲班的学员组成,每天都有人去看望老人;困难家庭的补助批下来了,李振邦亲自把补助款送到每个家庭手里;工厂的安全培训开展得很顺利,工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教育局批了一笔资金,给学校买了新的桌椅和课本。
张强在工厂的技术革新也有了新进展,他改进的机床,不仅效率提高了三成,还节约了原材料,工厂给他升了级,让他负责技术研发小组。张强特意给李振邦送了个小礼物,是个用铜材做的小五角星,上面刻着“为民服务”四个字。“李股长,太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鼓励,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研发出更多好用的机床,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出份力。”
“你做得很好,继续加油。”李振邦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为他高兴。
林淑娴的扫盲班也有了新变化,街道办批了一笔资金,给扫盲班买了新的课本和黑板,还添置了几张新桌椅。扫盲班的学员们,不仅学会了认字,还学以致用,有的学员帮合作社写通知,有的学员帮邻居写家书,还有的学员参加了工厂的文化考试,考上了技术员。
有个学员叫王大哥,是工厂的普通工人,参加扫盲班后,认识了很多字,还学会了看图纸,他改进的一个小零件,让工厂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一成,工厂给他发了奖金,还给他升了班长。王大哥很感激林淑娴和李振邦:“淑娴妹子,李股长,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的扫盲班,我这辈子都只能是个普通工人,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九月底,“民生问题大走访”活动圆满结束,李振邦和刑侦股的同志们,共解决群众困难一百二十多个,帮助困难家庭五十多户,开展安全培训十多场,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三所,群众的满意度很高,分局收到了很多群众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市局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陈局长在全市公安系统会议上,特意表扬了李振邦和闸北分局刑侦股:“李振邦同志和他的团队,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是我们全市公安系统的榜样!希望大家都向他们学习,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
表彰大会结束后,李振邦回到弄堂,居民们都围了过来,张阿婆手里拿着一朵大红花,戴在李振邦的胸前:“振邦,你是俺们弄堂的骄傲,俺们都为你高兴!”
林淑娴抱着安安,站在旁边,脸上满是骄傲的笑容,安安伸出小手,摸了摸李振邦胸前的大红花,奶声奶气地喊:“爸爸,棒!”
王师傅、张强、刘嫂、李婶等居民,也纷纷走过来,给李振邦送上祝福,有的送了自己做的食物,有的送了亲手做的小礼物,弄堂里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晚上,李振邦家的院子里摆了满满一桌子菜,都是居民们送来的,有红烧肉、炒青菜、鸡蛋羹、清蒸鱼,还有安安最爱吃的红薯。弄堂里的居民们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聊着李振邦办案的故事,聊着民生问题解决后的幸福生活,气氛热烈而温暖。
“来,大家干杯!”李振邦举起搪瓷缸,里面是米酒,“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办实事、解难题,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干杯!”大家都举起杯子,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笑声和欢呼声,回荡在弄堂里,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