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再为扶苏迎娶王氏家族之女,将其立为太子妃乃至皇后,那么王氏这一军方力量也将自然归于扶苏麾下。
有了蒙、王两家的支持,扶苏日后再面对另外两派文臣势力时,也足以应对自如。
待其继位后,再扶持一支忠于自己的文官集团,便可真正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掌控。
然而,始皇虽为扶苏布局深远,却未曾预料到自己的猝然离世,也未曾料到扶苏会因一道伪诏而毅然自尽。
有时,蒙恬与蒙毅也真是想对扶苏说:相比那些文臣武将的四大派系,像淳于越这样的儒家博士又能算得了什么?
与其听那些博士们空谈理论,倒不如多去蒙家、王家走动走动,借机向外界释放出这些派系支持你的信号。
只要能听从始皇的安排,不再动辄在朝堂上直谏,触怒始皇,令其难堪,
那么扶苏的太子之位便几无悬念了。
……
而在现实中的扶苏身边,淳于越等儒家博士看到天幕上显示的太子扶苏与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等人频繁来往时,眉头不由紧锁。
如果天幕中的那个自己与太子扶苏相见的时间,和他们在这个世界与长公子扶苏相见的时间一致的话,
那么天幕中的他们,至少还要再等几年,才能在秦王嬴政广纳百家博士之时,正式与太子扶苏接触。
但问题在于,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为时已晚。
在这个世界中,由于扶苏并未主动与王翦、隗状、王绾等人建立联系,
所以这些权臣也未主动与扶苏往来。
直到他们这些儒家博士入秦后,才开始对扶苏进行教导,试图灌输儒家理念,
引导扶苏倾向儒家,排斥其他学派,并与儒家博士建立亲近关系。
但如果按照天幕上的发展,扶苏在未来几年里频繁与王翦、隗状、王绾等人往来接触,
那么等到他们这些博士真正有机会接近扶苏、为他授课之时,
再想让他转向儒家、亲近儒学,恐怕已是难上加难了。
然而,即便淳于越等儒学博士内心再如何不愿接受,天幕上太子扶苏与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等人关系日益密切的事实,也无法因此而改变。
天幕所展现的未来图景,不会因他们的意志而偏移分毫。
旧韩故地,张良仰望天幕之上扶苏的一举一动,不由低声叹息。
此时的太子扶苏,既有始皇帝嬴政的宠信与倚重,又有秦国朝堂上一众文臣武将的拥戴。
在那个世界中,他的储君之位可以说稳固如山,无人能撼动。
想到此处,张良内心再度泛起一丝不甘与怨怼——
秦国,先是诞生了一位横扫六合的强君嬴政,已令人无可奈何;如今竟又冒出一位堪称天生帝主的太子扶苏。
即便这位扶苏来自另一个世界,张良也仍旧觉得命运太过不公。
倘若这样的太子,能出自他们六国、出自他们韩国该有多好!
若他张良能辅佐扶苏为“韩王”,再加之自身才略,纵然面对暴君嬴政,又有何惧?
淮阴县中,少年韩信尚未完全理解天幕上太子扶苏的种种表现背后所隐藏的深意。
但他清楚,《孙子兵法》与《管子·兵法》意味着什么。
那是教导世人如何布阵、用兵、作战的至高兵典!
而自幼便对排兵布阵、统兵征战有着浓厚兴趣的韩信,自然对这两部兵书充满向往。
可惜的是,无论是收到《孙子兵法》的王翦,还是收到《管子·兵法》的蒙武,都未曾翻开手稿细读。
二人只是将兵书小心收起,随后便与太子扶苏谈天说地,聊些琐事。
这让原本想借着天幕机会,偷偷“蹭”学点兵法知识的少年韩信大感失望。
“真希望能完整地读一遍《孙子兵法》,还有那从未听闻的《管子·兵法》……”
韩信望着地上自己随手勾勒的两军对阵沙盘,略带沮丧地喃喃自语。
【太子扶苏离开蒙家后,便返回宫中,前往华阳太后居所请安。】
【华阳太后,本为秦孝文王嬴柱的妃嫔之一,因深受宠爱而被立为正夫人。】
【待秦孝文王登基后,她更进一步,成为王后。】
【虽深受宠爱,但她膝下无子。】
【后在吕不韦的谋划下,她将嬴异人收为养子,并为其改名为嬴子楚。】
【待秦孝文王驾崩,嬴子楚继位,便尊其为“华阳太后”。】
【而嬴子楚的亲生母亲夏姬,则被尊为“夏太后”。】
【彼时后宫之中,华阳与夏太后并列尊位。】
【然自夏太后于秦王政七年去世后,整个后宫以华阳太后地位最为尊崇。】
【这不仅出于她的身份地位,更因她素以睿智着称。】
【直白而言,自秦孝文王驾崩之后,她从不倚仗太后的身份对嬴子楚与嬴政妄加干涉。】
【反倒深居简出,守在华阳宫内,不问世事。】
【相较之后支持嫪毐叛乱的赵姬,她堪称真正的慈祥长者。】
【即便是性格刚强的秦王嬴政,在面对这位安分守己的祖母时,也始终礼敬有加。】
【而太子扶苏之所以特地前来拜访,正是因为华阳太后乃如今秦国宗室中地位最尊之人。】
【换句话说,她便是宗室的象征与代表。】
【若能得到她的支持,便意味着获得整个宗室更深一层的认可。】
【虽说如今已有众多朝臣支持,但若能进一步稳固储君之位,扶苏自然也不会嫌多。】
因此,在听了几句童稚言语,被逗得频频发笑之后,太子扶苏也便说明来意——父王命他前来拜见王室宗亲,并转赐千金。
华阳太后自然不会想到,太子口中所言的这项差遣,其实只是扶苏临场灵机一动的托辞。
毕竟扶苏年仅五岁,这样明显带有政治意图的安排,显然不像是一个幼童所能谋略的。
因此,华阳太后也便顺着太子的话意,自然地领会到了背后真正的用意——来自秦王嬴政的暗示。
那便是希望她这位太祖母出面,为曾孙扶苏撑腰,让王室宗亲更加支持太子。
思及此处,华阳太后也不禁在心中暗叹,自己这个孙子嬴政,对曾孙扶苏还真是格外器重。
而对于为扶苏站台一事,华阳太后本身也并无异议。
一方面,扶苏这两年常来华阳宫请安,她对这位聪慧伶俐的曾孙本就喜爱有加。
另一方面,她也心知肚明,自己之所以能在宫中享有如此尊崇的地位,并非单靠已故的秦孝文王嬴柱,而是靠着已故的嗣子秦庄襄王嬴子楚及其后代——如今的秦王嬴政。
她与嬴子楚这一脉可谓命运与共、休戚相关。
只要王位仍由这一脉继承,只要她不像太后赵姬那般行事乖张,便能保终身尊荣,直至寿终。
因此,支持扶苏,便是维系她自身地位的最好方式。
于是,华阳太后便以自己的名义,邀约一众重要的王室宗亲入宫聚会。
席间,她当众表达了对太子扶苏的欣赏与厚望,又令扶苏将千金分赐予在座的王室长辈。
众宗亲虽心中各有思量,但在华阳太后面前,皆表现得和蔼亲切,对太子扶苏这位晚辈展现出应有的礼遇与支持。
宴会结束,宾主尽欢,皆尽兴而归。
……
天幕之下,秦王嬴政亦不由心生感慨。
每当他以为自己已经足够高估天幕中那个扶苏的手段时,却总又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他。
他原以为扶苏手里的千金会被分成五份,与其他赏礼一并送予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等重臣。
没想到,扶苏竟转而入宫,求见华阳太后,又借“他”的名义,巧妙引导太后出面,宴请王室宗亲,并将千金分赠众人。
虽说千金之数对于这些宗亲而言并不算多,但更关键的,是华阳太后当众所表达的支持态度,以及另一个“秦王嬴政”借太子之手,向王室释放出的少有的善意。
毕竟无论是当下的他,还是天幕中的“他”,自继位以来,对王室宗亲一向持压制态度,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巩固王权、集中统治。
因此,若想摆脱秦王无形中的压制,最明智的选择,便是全力支持那位深受秦王宠信、并对他们释放善意的太子扶苏。
这样一来,天幕上的扶苏便又获得了来自秦国王室宗亲这一力量的鼎力支持。
同时,嬴政也推翻了原本对“太子四家”的猜测。
他原以为所谓“四家”,应是指朝中文臣中的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所代表的贵族派系,以及廷尉李斯所代表的法家一系;武将方面,则是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以及蒙氏家族的蒙毅、蒙恬兄弟所组成的蒙王两大势力。
这文武四股力量,恰好可构成“太子四架”之说。
然而,从太子扶苏近来积极争取王室宗亲支持的动向来看,朝中文臣与武将,不过是其布局中的两根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