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钟离春便带领百草司的其他弟子一起动手,制作面馍,随后上锅蒸熟。
不过半个时辰,秦王嬴政、太子扶苏等人便吃上了口感完全不一样的面馍。
而用静置后的面团所制的面馍,确实如钟离春所说,比未经静置的面团做出的面馍更加松软香甜。
秦王嬴政一边品尝着,一边感慨地说道:“仅仅只需放置一会儿,就能让面团体积翻上几倍,这样的方法,为何之前没人发现呢?”
毕竟这事说难也不难,既不需要改变原有制面流程,也无需特殊技巧,只需在揉好面后静置一段时间罢了。
虽说嬴政只是随口一叹,但这个问题,钟离春与百草司的其他农家子弟也曾认真思考过。
钟离春回答道:“因为做面食本就不易,得先将稻米舂净外壳,再用石磨碾成细粉。”
“普通百姓并不知晓面团静置后会膨胀,因此很少制作面食,怕浪费粮食。”
“而贵族阶层虽然吃得起面食,但谁又敢让贵人久等呢?”
“所以,通常面团一揉好便会立刻做成食物,不会特意放上一两个时辰。”
“因此,之前没人发现这个现象,也在情理之中。”
听罢,秦王嬴政微微一怔,随即点头道:“此言有理。”
随即他又问道:“除了白玉豆腐、豆芽和如今的新面食做法,你们百草司还有没有其他新发现?”
钟离春等人摇了摇头,答道:“回陛下,目前臣等只研究出了这些成果。”
嬴政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那么,这三项成果,是某一人之功,还是百草司众人合力所成?”
钟离春与众人对视一眼,齐声答道:“回陛下,是百草司众人的共同功劳。”
嬴政神色平静,语气坚定地说道:“好!你们研究出了白玉豆腐、豆芽,还有这新面食做法,实是有益于秦国,有功于天下百姓。”
“钟离春,赐二级上造爵位;其余百草司弟子,每人赐一级公士爵位。”
钟离春与众弟子听后,皆面露喜色,纷纷跪下谢恩:“谢陛下赏赐!”
继纺织司之后,百草司的农家子弟也终于获得了人均一级公士的爵位。
而钟离春更是直接被授予与许子、相里季同等的二级上造爵位,引得其他各司的农家子弟艳羡不已。
众人也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做出成绩,为自己争得一份爵位。
毕竟,只要真有贡献,秦王是真的会封赏爵位的!
关于面团静置后为什么会膨胀的问题,天幕上的钟离春虽然作了解释,但也等于没解释清楚。
因为他们其实也并不知道其中的真正原因。
他们只是偶然间发现了这个神奇的现象,仅此而已。
并且确认了这个奇妙的现象可以重复出现,而且确实能让面团膨胀至原先的两三倍大。
至于这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理,或许还需要天幕上的农家子弟,以及这片天地间的农家后生们进一步探索、研究,才能揭开谜底。
而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虽然他们也对“为何面团静置之后会变大”这件事感到好奇,
但如果没有人给出明确解释,他们也不会太过执着。
毕竟,大多数人只关心结果是否实用。
所以,面团为何会变大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只要他们照着这个方法去做,面团真的就能膨胀到两到三倍,这就够了!
再加上制作面食所需的舂和石碾子也不是稀罕物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
即便不做面食,百姓们也经常需要用这些工具为粮食脱壳,或者处理其他农作物。
同样,有些作物也需要用到石碾子来加工。
所以在工具不缺,而小麦又是主要食物之一的前提下,大多数百姓家里或多或少都存着一些麦子。
于是,天下各地的百姓纷纷开始尝试制作面食。
毕竟,原本只够做一份面团的材料,现在却能做出两三份,这样划算的事,到哪都难找!
不仅是普通百姓跃跃欲试,咸阳宫中的秦始皇嬴政,也微微侧目,看向一旁的尚食令。
尚食令感受到始皇投来的目光,立刻点头,心领神会。
随即,他向身后的一众属官示意,唤来其中一位小吏。
尚食令低声吩咐,让他将始皇想品尝放置后的膨胀面团做成的面食之意,传达给膳房的尚食丞。
那位小吏接令后,立刻快步赶往膳房方向。
而膳房中的尚食丞,虽还未收到正式命令,但看到天幕展示的方法后,已经命人开始尝试制作那种面食了。
别说始皇想尝尝看,他自己也早就按捺不住想要试试那口感了。
同样,天下各地的六国贵族,如张良、项梁、田儋等人,虽嘴上仍带几分批判,但也都纷纷命令身边的仆人按照天幕所述方法,尝试制作这种放置后的面食。
许子尝了一口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面食,忍不住赞叹道:“这种面食吃起来,果然别有一番风味。”
“松软可口,还带着一丝淡淡的麦香。”
“可惜,要做成这样一份面食,得先将麦子舂壳,再用石碾磨成面粉,过程颇为繁琐,确实不易。”
“若能省去这些麻烦,老夫倒是愿意每日都吃它。”
说话间,许子频频将目光投向太子扶苏。
扶苏察觉到许子的举动,疑惑地问道:“许师,为何总是望向我?”
见太子终于注意到了自己,许子略显腼腆,却又满怀期待地开口:“臣是想请教殿下,不知殿下可曾考虑过,是否可以改进磨面粉的器具与方法?”
毕竟,虽然改良后的面食确实美味,但研磨面粉却是个费力又费时的活儿。
如果连磨粉的过程也能一并改进,那么推广这种面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如此一来,天下百姓想吃面食也不会再那么费劲。
这可是一件真正利民的好事。
所以许子才会频频看向扶苏,就是想引起他的注意,顺势提出这个建议。
听到许子所言,扶苏并未立刻回应,而是转头看向百草司的钟离春等一众农家子弟说道:“把你们研磨面粉所用的工具与方法,演示给孤看一遍。”
改良后的面食口感远胜从前,扶苏本人也十分喜爱。
因此为了日后能够多品尝些这样的面食,也为了让负责研磨面粉的人不必太过辛苦,太子扶苏也乐于尝试一番,看是否能在磨面工具上想出些改良的办法。
听到太子扶苏这番话的钟离春与众位百草司的农家子弟,立刻便是一溜烟地跑出去了。
毕竟太子扶苏聪颖过人,这在六部之中可是人人皆知的事。
尤其是之前扶苏改进耧车与曲辕犁的举措,更是在六部,尤其是农部与工部中传为佳话。
可以说,农部与工部的农家与墨家弟子都清楚,太子在器具发明与改良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所以当听说太子可能帮忙改进研磨面粉的工具时,他们自然格外激动、满怀期待。
没过多久,百草司的农家子弟们便把他们平时用来磨粉的石臼、石碾子等工具搬了过来。
“殿下请看,这就是我们用来给谷物脱壳的石臼。”
“通常这种石臼分量很重,不方便移动,所以多数都会固定在地面上。”
“只要把谷物放进石臼的凹槽里,再用木杵反复捣打,就能去掉外壳。”
“不过捣得时间久了,手臂也会酸痛。”
一位百草司的弟子一边讲解,一边将石臼清理干净,随后倒入一些小麦。
他拿起一根粗如手臂的木杵,开始反复地捣打,直到过了一会儿才停下来。
接着他将石臼中脱好壳的麦粒和麦壳一同倒出,从中挑拣出麦粒。
再将这些麦粒放入石碾子中央的凹槽中,另一位农家弟子便双手按住一块扁平石板,开始来回推拉碾磨。
“殿下,这就是我们用来磨面粉的石碾子。”
“只要把小麦放进这石碾子里,不断推拉碾压,就能慢慢把麦粒磨成粉。”
“只是推拉的时间一长,手臂一样会酸。”
正在操作的弟子一边磨着,一边解释。
太子扶苏一边听他们介绍,一边注视着石碾子里的小麦逐渐被磨成细粉,神情渐渐陷入沉思。
这手臂酸痛的问题,他似乎在哪儿听过类似的情况。
正当扶苏沉思之际,周围众人也不敢出声打扰。
就在这时,先前被扶苏收养的小狸奴,忽然从章邯身上一跃,跳到了扶苏肩头。
原本出神的太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惊了一下,随即回过神来。
而与此同时,他也记起了自己之前是在哪里听过这手臂酸痛的问题。
“如果手臂容易酸痛,那用脚来代替,会不会更好些?”
扶苏微笑着看向众人说道。
“用脚?”
“用脚来舂米脱壳?”
“那怎么用脚来做这些?”
在场的农家子弟纷纷露出疑惑神色,低声议论。
扶苏转头看向一旁的工部尚书相里季,问道:“不知相里尚书可还记得那脚踏式的纺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