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面馆的靠山是一中的刘校长,学生家长在学校门口考个面馆,他本来也没想帮忙的,可是架不住文秀学习成绩好啊,可是文秀的成绩一年接着一年的让他失望,他对这个学生能否考上大学不报希望了,所以也在没给他走动关系了。
面馆赚钱的时候一个月给小舅子两口子一百块钱的工资崔刚还能接受,现在嘛,他不光嫌给多了,甚至连崔文美他都想弄走了。
对面餐馆才三个人就能将馆子给开起来,而且生意还那么的好,而且人家还没开那么高的工资,为啥他要承担这么多人的工资,工资还开的这么高!
崔刚将自己的想法跟刘梅一说,刘梅坚决不同意。
给弟弟和弟媳开这么高的工资刘家人很高兴,每次回娘家她都能受到夸赞,这是要降了工资不说弟弟弟媳两口子咋想的吧,就是刘家老两口也不会同意的。
将崔文美撵走刘梅是同意的,给她包吃包住的,还要发着工资还得给她买衣服,刘梅早就受够了,辞了崔文美一个月能节约几十块钱呢。
一个月赚六七百的时候几十块钱不算个啥,但是现在一个月挣个一两百,几十块钱就是大钱了。
文美接到了被辞退的通知,即便刘梅说的在委婉,那也是不让她在面馆做工了。
文美这些日子在面馆吃的好,因为是在屋里做工的,她肤色都白了很多,她是舍不得离开的。
过年回来之后面馆生意变差很多,文美在面馆悠闲多了,可是凭什么只开掉她啊。这段时间在面馆做工,她早就看出来谁是真正的老板了。
大妈铁定心了要开掉她了,她即便大吼大叫也不会让他们回心转意的,文美回了崔家村。
郑兰气炸了,“供文秀读书的时候就说一家人要一处使劲,现在你大伯挣钱了,就用不上家里人了。他们自己在县城吃香的喝辣的,连口汤都舍不得给侄女喝。”
郑兰气的将事情闹到了老爷子面前了。
开春了,地里的活变多了,老三家又分出去了,少了崔志和张芳两个能干了,刘芳借口陪读没回来,崔刚也在面馆忙活不回来,家里的地不少,地里的活就落在了老爷子和郑兰一家子人身上了。
他们一家子人在家里累死累活的,老大家却一点便宜都不让她占,还让文美回家,回家干啥,回家种地啊?
“那个面馆是大哥大嫂开的,为啥就这么样小气,我又没说让他们将挣的钱拿回来咱们一大家子一起用,文美在店里帮忙都用不上了,我们就活该给老大一家卖命啊。”
崔石也来了,“爹,当初你可是说的不分家的,家里的钱都是要交公的,文秀上学可费了不少钱呢,这都连着复读2年了......文斌他们也不带到县城去,一直由妈看着,整天吃家里的用家里的......他们两口子是发财了,瞧不起在村里过日子的兄弟了,把你们老两口也扔村里了,要不早接你们去县城享福去了。”
崔老爷子一直吧嗒着抽烟袋,他不是个糊涂的,他也看出来了那家面馆是老大家开的了。他一直是一个公平公正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是亏欠了老二家了。
“爹,大嫂娘家人那边都传出来消息了,大嫂对娘家人可大方了,给兄弟和兄弟媳妇一个月就开100块钱的工资呢。”崔石又道。
这个年代没啥秘密可言,一个村里住着,谁家吃顿肉邻居家都能闻见味,刘梅给娘家兄弟和兄弟媳妇一个月开100块钱工资的事情难免会由说漏嘴的时候。消息慢慢的传到崔家村了,崔石一直忍着不发作,既然把文美给撵回来了,他还忍着干嘛!
老三一家子在外面发财了,连麻糁生意都让给了村长家里,他原先也不乐意,朝着老爷子蹦跶来,可是他们以为那是张家的营生,人家愿意给谁就给谁,他们没有置喙的余地,况且人家分家另过了,这门生意不是从老宅带出去的,他们也无耐。再加上家里没合适的运输工具,这门营生即便给他们,他们也干不了的。老三分出去了,可是老大没分啊,他们一家三口现在一直呆在县城不回来了,原本以为能轻松考上大学的文秀一连失利两次了,文秀真的能考上大学吗?他在心里打了个问好。
“小吃店真是你大伯家开的?”老爷子开口问了文美。
老爷子问话,崔文美不敢胡诌,她努力回忆了一下,“我有好几回看见大妈去银行存钱了。”
之前两口子说这个店是合开的,老大家又往家里交钱,可见是没上交全部的,只看见刘梅存钱却没看见刘能和田桂香存钱,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每次都是那么一大摞钱呢,得有几千块!”文美又补充了一句。
崔老太先是不干了,虽然每个月老大家都会交钱回来的,但是跟几千块钱比那是天差地别啊。老太太气的要命!
“老二,送我和你爹去县城!”
“闹腾什么!老二你去县城将老大两口子叫回来,有啥事咱们关起门来说,去县城闹啥笑话。”崔老爷子磕着烟袋道。
店里的生意一落千丈,刘芳应崔刚的要求减少了兄弟家的工资了,前脚将文美扫地出门,后脚就被老爷子召唤回村了。
刘梅不想回去,她现在心大了,她这两年可存了不少钱呢,她现在有钱了,没必要为了自家的利益奉承公婆给自己添堵了,毕竟老宅榨不出钱了,他们还得每月给老宅钱,她已经忍耐很久了。
可是她又不敢不回去,老爷子是个要脸皮的她倒是不担心,她担心的是老太太,之前她就用这不讲理的一套对付过崔文敏,逼着小姑娘自杀了,要是她不回去,老太太来县城折腾她怎么办?
两口子以为叫他们回去是说崔文美丢了工作的事,一路上他们都排演好了如何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