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围坐一桌,目光都聚焦在那瓮依旧微微沸腾着的萝卜牛肉煲上。季知棠笑着示意:“周大人,快尝尝看。”
周彦辰颔首,率先伸出筷子,夹起一块带筋的牛肉。那牛肉炖得极其软烂,几乎不需用力,用筷子轻轻一扎,便能分开,筋络部分颤巍巍的,呈现出胶质般的透明感。
送入口中,牛肉的纤维早已酥烂,浓郁的肉香在舌尖化开,带着酱油的醇厚咸鲜和一丝麦芽糖回甘,筋络部分软糯粘唇,富含胶质,口感层次极为丰富。再尝一块萝卜,原本清脆的白萝卜早已炖得通透,吸饱了牛肉的精华汤汁,入口即化,甘甜鲜美,竟比肉也不遑多让。
他无需多言,那瞬间亮起的眼神和紧接着又伸向第二筷的动作,已是最好的评价。
季知棠笑着给每个人都盛了饭,示意大家用汤汁拌饭。那浓稠鲜香的汤汁浇在热腾腾的白米饭上,瞬间渗透进去,将每一粒米都染得油润诱人。
舀一勺送入口中,米饭的香甜与汤汁的醇厚完美结合,咸香开胃,让人欲罢不能,堪称“下饭神器”。
姚小星吃得头也不抬,含糊地赞道:“东家,这牛肉煲太香了!萝卜比肉还好吃!”
章秀秀也细声细气地附和:“汤汁拌饭,我能吃三大碗。”
连平日里胃口不算大的何氏,也忍不住多添了半碗饭,脸上带着满足的红晕。
周彦辰虽吃得依旧斯文,但速度却不慢,足见对这菜的喜爱。
饭桌上气氛融洽,暖意融融,食物的力量熨帖着肠胃,也连接着彼此的心。
顺利买下速食店的铺面后,像是给季知棠吃了一颗定心丸。心头大石落地,她便将全部精力投注到规划中的饮子店上。依旧是找了陈牙人,说明了想要租赁一处适合开设饮子铺的店面。
陈牙人如今对这位年纪虽小却极有主见和魄力的季娘子不敢怠慢,尽心尽力地带着她看了好几处地方。有的临着主街,人流虽大但租金高昂;有的位置偏僻,租金便宜却又担心客源不足。一连看了几日,都未能找到完全合心意的。
直到这日,陈牙人引着她穿过一条窄巷,来到与速食店所在的南大街仅一墙之隔的另一条街道——雨花街。
这条街与南大街的市井烟火气截然不同,路面更显整洁,两旁店铺门面也更为精致,空气中隐隐浮动着一股混合了脂粉、香料和崭新布料的馥郁气息。
放眼望去,多是卖胭脂水粉、绫罗绸缎、金银首饰的铺子,来往的也多是衣着光鲜的女眷和仆从。
“季娘子请看,就是这家。”陈牙人指着街角一处挂着“吉铺招租”木牌的门面,“这处铺子,与您那生意红火的速食店,后院就紧挨着,实实在在是仅有一墙之隔!这简直是天作的便利,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季知棠闻言,心中一动,仔细打量起这间铺面。这间铺面确实不大,面宽仅速食店的一半,里面空荡荡的,积了些灰尘,但格局方正。她随着陈牙人走进后院,院子也比速食店的后院小上许多,仅有两间屋子。
然而,季知棠的眼睛却亮了起来。铺面小些、院子窄些,对于专营饮品的饮子店而言,并非不可接受。
最关键的是这条街的氛围和客源!雨花街的顾客,多是有些闲钱、注重生活品质的女眷,她们正是追求新奇、精致饮子的潜在客群。
而且,此处与她的速食店恰好仅一墙之隔,若能设法连通,管理起来极为方便,简直是意外之喜!
“这铺子东家是何人?租金如何?”季知棠压下心头的雀跃,面上依旧保持着冷静,仔细询问道。
陈牙人忙答:“东家是邻县一位乡绅,在此置办产业,只求稳妥收租,人很好说话。若是季娘子愿意长租,租金还可商量。只是……”
他顿了顿,略带歉意地说,“东家前两日也托了别的牙人,已有另一户人家也表示有意向,催得紧,要求尽快定下。若是季娘子看中了,还需早做决断。”
季知棠心中迅速盘算。地理位置实在难得,客源精准,又与自家产业毗邻,管理便利。虽然面积小了些,但初期开设饮子店应也足够。她不再犹豫,当机立断:“好,这铺子我租了!就按陈牙人说的,签三年契,租金可能再优惠些?”
经过一番友好的商谈,最终以每年五十五两银子,签下了三年的租约。
然而,喜悦之余,一个现实的问题很快摆在了面前。刚刚在勘察新铺子时,季知棠就发现后院没有水井。
鄞县城依河而建,沿官道布局,城内公共设施还算完善。通常每隔两三百步,便会设有一处公共水井,方便左邻右舍取用。
此外,还有以此为生的“水夫”和专营的“水铺”,他们肩挑着能盛二十斤水的大木桶,穿街走巷,为那些家中无井的商铺或大户人家送水,按桶收费,每桶约莫两到三文钱。
之前速食店用水,便是每日清晨由姚小星去附近的公井挑水,若遇生意繁忙用水量大时,也会唤水夫送水上门,算下来,一天光买水也要花上十来文钱。这对于速食店而言,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但饮子店却截然不同。无论是清洗器具、浸泡食材,还是调制饮子本身,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清水。
若全靠人力挑运或买水,不仅成本会急剧增加,更会极大影响效率和卫生。没有稳定的水源,对于饮子店而言,几乎是致命的缺陷。
季知棠不死心,立刻请了专业的井匠师傅前来勘测,期盼着能在饮子店的后院打一口井。井匠师傅拿着罗盘和探杆,在小小的后院来回勘测了许久,又询问了周边几口老井的方位和深度,最终遗憾地摇了摇头。
“季娘子,恕小人直言,您这处院子底下,岩层似乎有些异常,土质也不甚理想。即便强行往下打,出水的希望渺茫,即便侥幸出水,水量恐怕也难保障,而且极易淤塞。这井……打不得。”井匠师傅语气肯定,打破了季知棠的最后一丝侥幸。
难道这好不容易寻到的理想铺面,就要因为水源问题而放弃吗?季知棠蹙着眉,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仅一墙之隔的速食店方向。
一个念头倏地闪过——既然饮子店的院子打不了井,那能不能在已经属于自家的速食店后院打井呢?若是成功,再想办法将两个后院打通,用水管或者每日派人将水运过去。即便将来饮子店租约到期不再续租,再将墙砌回去恢复原状便是。
想到这里,她立刻请井匠师傅移步速食店后院。速食店的后院宽敞许多,之前主要用来堆放杂物和晾晒食材。井匠师傅再次拿出工具,仔细勘测起来。这一次,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季娘子,这边风水土脉就好多了!”井匠师傅语气轻松了不少,“您看这土质湿润,方位也正,往下打,定能见水,水量应当也充沛。”
这真是柳暗花明!季知棠喜出望外,立刻道:“那便请师傅尽快动工,就在此处打一口井!”
“好嘞!东家爽快!”井匠师傅应下,次日便带着徒弟和工具进了院子。
选定位置,搭建井架,开始一锤一镐地向下挖掘。打井的过程枯燥而辛苦,但进展却颇为顺利。
不过数日功夫,便听到了井下传来汩汩的水声,清冽的井水从深处不断涌出。又经过砌井壁、安装井栏、配置井绳和水桶等后续工序,一口崭新的水井便宣告完工。
季知棠验收时,看着那清澈见底的井水,心中大定。她爽快地支付了共计八贯钱的工料费用,觉得这钱花得无比值得。
想来之前这铺子作为成衣铺,用水需求不大,买水反而比打井更经济简便,故而一直未曾动工。如今这口井,不仅解决了饮子店的燃眉之急,日后速食店和家中用水也再无需外求,省心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