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纥升骨城内的最后一丝抵抗被碾碎,最后一股浓烟在寒风中飘散,汉军彻底掌控了这座满目疮痍的都城。
刺鼻的血腥味和焦糊味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但令人心悸的喧嚣已然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汉军低沉而威严的号令声、士兵们整齐的脚步声,以及一种劫后余生的、压抑的寂静。
开仓放粮:寒冬里的生机
赵充国深知,要稳定人心,恢复秩序,当务之急是解决生存问题——粮食!他立刻下令:
“传令!即刻清点城内所有官仓、府库及抄没之贵族府邸!”
“凡搜得粮秣、布帛、药材等物!”
“一律登记造册!”
“于城中开阔之地!设立赈济点!”
“开仓放粮!”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汉军士兵如同高效的工蚁,在废墟中搜寻着一切可用的物资。很快,好消息传来!
虽然王室粮仓和大部分贵族府邸早已被暴民洗劫一空,但在几处隐秘的地窖和未被完全焚毁的官仓角落,还是搜出了数量可观的粟米、豆类、风干肉,甚至还有一些盐巴和药材!
此外,抄没那些被暴民屠杀或逃亡的贵族府邸时,也发现了一些私藏的粮食和布匹。
城中心一处相对完好的广场,被选为赈济点。汉军士兵迅速清理了广场上的瓦砾和尸体,搭建起简易的棚子。一袋袋粮食被搬运过来,堆成小山。
大锅支起,雪水融化,粟米粥的香气开始在冰冷的空气中弥漫!这久违的、象征着生存的气息,如同黑暗中的一缕微光,瞬间吸引了无数蜷缩在废墟角落、濒临绝望的幸存者!
起初,人们只是远远地、惊恐地张望,眼神中充满了对汉军的恐惧和对食物的渴望交织的复杂情绪。他们不敢靠近,生怕这是陷阱。
“领粮!”汉军军官站在高处,用生硬的高句丽语大声呼喊,“每人每日一勺粟粥!”
“凭身份木牌领取!”
“妇孺老弱优先!”
“排队!”
“不得哄抢!”
“违者严惩!”
在汉军士兵冰冷刀锋的威慑和食物的诱惑下,终于有人鼓起勇气,颤巍巍地走出藏身之地,排起了队伍。
当第一勺滚烫的粟粥倒入破碗时,那妇人浑浊的眼中瞬间涌出泪水,她不顾烫嘴,贪婪地吞咽着,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琼浆玉液!
这一幕,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激起了涟漪!越来越多的人从废墟中走出,排起了长龙!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但捧着那碗热粥时,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活人的气息。饥饿的哭喊声渐渐被吞咽食物的声音取代。
清理废墟:血与火的终结
解决了燃眉之急的生存问题,赵充国立刻着手清理这座人间炼狱的痕迹——尸体!堆积如山的尸体不仅是恐怖的象征,更是瘟疫的温床!
“传令!”
“征召城内所有青壮!”
“凡能行动者!”
“皆需参与清理!”
“以工代赈!”
“每日劳作者!额外加发口粮!”
“违令不前者!驱逐出城!”
汉军士兵挨家挨户搜寻幸存者,登记造册,发放身份木牌,同时强制征召青壮劳力。在刀锋和粮食的双重压力下,大批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男丁被集中起来。
“清理尸体!”
“搬运瓦砾!”
“扑灭余火!”
“挖掘深坑!”
“焚烧掩埋!”
汉军士兵分组带队,监督指挥。士兵们手持长矛警戒,青壮劳力则用简陋的工具搬运尸体。一具具冻僵的、残缺的、腐烂的尸体被拖拽着,堆积在板车上。
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恶臭,许多人边干边吐,脸色惨白。但为了那额外的口粮,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咬牙坚持。
巨大的深坑在城外被挖掘出来,尸体被成车成车地倒入坑中,浇上火油,点燃!浓烈的黑烟冲天而起,带着皮肉焦糊的恶臭,飘向远方!
城内,士兵们带领青壮扑灭最后的余火,清理堵塞街道的瓦砾和垃圾。刺鼻的石灰水被泼洒在曾经血流成河的地面上,试图掩盖那深入骨髓的血腥。
这是一场残酷而必要的清理。它抹去的是战争的痕迹,埋葬的是过去的仇恨与疯狂,也为这座城市的重生,艰难地扫清了障碍。
编户齐民:纳入帝国体系
在赈济和清理的同时,汉军开始了更重要的基础工作——编户齐民!
“传令!”
“设立户曹!”
“登记城内所有幸存者!”
“姓名!年龄!性别!原籍!亲属关系!有无技艺!”
“按户造册!”
“发放汉制户牌!”
“凡登记入册者!”
“即为大汉编户齐民!”
“受汉律保护!”
汉军士兵带着动高句丽语言的通译,挨家挨户登记人口。起初人们充满恐惧和抗拒,但在汉军士兵的威压和“登记入册才能领粮”的现实压力下,以及“编户齐民”、“受汉律保护”的承诺诱惑下,幸存者们开始配合登记。
姓名、年龄、亲属……简单的信息被记录下来。一块块刻着姓名和编号的简陋木牌发放到每个人手中。
这小小的木牌,不仅是一个身份证明,更是一个象征——他们不再是高句丽的亡国奴,而是被纳入大汉帝国体系下的子民。这为未来的统治和管理,奠定了最基础的组织架构。
前哨蓝图:东征的基石
站在已经被烧成白地王宫前的废墟上,赵充国望着逐渐恢复秩序的城池,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纥升骨城,这座高句丽的王都,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它控扼鸭绿水上游,背靠长白余脉,是通往卫氏朝鲜的咽喉要道!汉帝国东征卫氏朝鲜,此地乃必争之地!更是绝佳的前进基地!
“传令!”
“工兵营!”
“即刻勘察城防!”
“绘制详图!”
“拟定修缮加固方案!”
“城墙!城门!瓮城!箭楼!护城河!”
“皆需按汉军标准!重建!”
“要按照能驻扎十万大军的规模修建!”
“征召城内所有工匠!”
“木匠!石匠!铁匠!泥瓦匠!”
“凡有技艺者!”
“皆可应征!”
“工钱从优!”
“口粮加倍!”
“参与城防建设者!”
“其家优先安置!”
“设立军械坊!”
“修复缴获兵器!”
“打造箭矢!修补甲胄!”
“储备军械!”
“设立粮秣转运仓!”
“清理官仓!”
“加固扩建!”
“储备军粮!”
“设立驿传!”
“连通辽东郡城!”
“确保军情畅通!”
“设立军马场!”
“于城外河谷!择水草丰美之地!”
“牧养战马!”
“设立屯田营!”
“开春即行屯垦!”
“自给军粮!”
“招募流民!”
“授田!授牛!”
“编入军屯!”
一道道命令从赵充国口中发出,清晰而有力!汉军如同精密的机器般运转起来!
工兵营的士兵带着工具和图纸,开始丈量残破的城墙,评估损毁程度。征召工匠的榜文贴出,一些有手艺的幸存者,为了生计和家人,开始怯生生地应征。
军械坊的炉火在废墟中重新点燃,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响起,带着一种新生的力量。粮仓被清理加固,驿道开始规划,军马场的选址也在进行……
一块巨大的、崭新的石碑,被树立在曾经的宫城门前。石碑上,用遒劲的汉隶刻着三个大字:
玄菟郡!
(注:西汉在征服卫氏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此处提前预示纥升骨城将成为新设玄菟郡的治所或重要据点。)
这块石碑,如同一个宣言!宣告着汉帝国对这片土地的正式接管!宣告着纥升骨城,这座饱经战火的高句丽故都,将洗去血污,脱胎换骨,成为汉帝国经略辽东、东征朝鲜的坚固前哨和战略支点!
废墟之上,一个属于大汉的时代,正伴随着炉火的点燃、工匠的敲打和士兵的号令声,艰难而坚定地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