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后,生活似乎暂时恢复了平静。裴昭雪正式接手大理寺少卿的事务,每日埋首于卷宗与日常案件中,但她并未放松对“玄鹤卫”的警惕,暗中仍在留意相关线索。
这一日,她在整理玉扳指一案最终归档的证物和卷宗时,再次看到了那些拓印下来的、来自玉扳指内侧的密文符号。
这些扭曲古怪的字符,如今虽已被破译了含义,但其独特的书写风格和结构,依旧吸引着她的目光。
同时,她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裴昭明腰间那枚从不离身的白玉佩。
档案库那次偶遇,玉佩边缘纹路与密文符号的局部相似,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因案情紧急,无暇深究,如今尘埃暂定,这个疑问便再次浮上心头。
她找来当时自己随手摹画了符号和纹路的桑皮纸,又凭借记忆,仔细地将裴昭明玉佩上那些繁复的边饰纹样,更加精确地绘制下来。
为了确保准确,她甚至调阅了御史台官员的服饰规制记录,确认裴昭明所佩玉饰并无特殊官方定制要求,纯属私物。
裴昭雪仔细比对玉佩纹样与密文符号。在明亮的烛光下,她将两张纸并排铺在书案上,俯身细细观察。
这一看,心中的疑虑不禁更深了。
之前只是觉得“形似”,如今静心比对,发现不仅仅是形似!
那些作为玉佩装饰的云纹、回纹、螭纹的某些特定转折、收笔方式——比如一个云纹尾端的回钩,其角度与力度,与密文中代表“隐秘”的字符起笔处的顿挫,几乎如出一辙;又比如一个用作隔断的小型雷纹,其内部交错的线条结构,竟与密文里象征“仪轨”的字符核心部分,存在着镜像般的呼应!
这不仅仅是装饰与文字的差异,其运笔的“笔锋”(尽管是雕刻)、结构的“骨架”、乃至某种难以言喻的“神韵”,与密文符号中代表“守护”、“隐秘”、“仪轨”等含义的几个核心字符,竟有着惊人的同源性!
就好像……书写密文的文字体系,与雕琢玉佩纹饰的审美体系,在某个非常古老而核心的源头,是共享着同一种“设计语言”或“神圣几何”的!
这玉佩的纹饰,绝非寻常工匠随手雕琢的吉祥图案,其背后必然承载着一套与密文同等级别的、不为人知的符号系统或信仰内涵!这绝非巧合!
普通的装饰纹样,怎会与前朝隐秘组织用于核心仪式的密文符号,存在如此深层的、近乎“同根同源”的关联?裴昭明的玉佩,究竟是何来历?雕琢此玉的匠人,是否与制作玉扳指、书写密文的,是同一脉传承?亦或者,这玉佩本身,就是某种更古老信物的仿制品?
她回想起裴昭明的身世。
河东裴氏,书香门第,虽非顶级权贵,但也是清流世家。
这样的家族,传承下来的玉佩,纹饰风格理应更符合当代或前几朝的主流审美,为何会带有如此古老、甚至有些“异质”的风格元素?这玉佩,真的仅仅是“祖传”那么简单吗?
而且,裴昭明本人似乎也对这玉佩的纹路格外敏感,上次在档案库,他那瞬间凝固的神色和下意识的抚摸动作,绝非寻常。
关联加深,疑虑如藤蔓般缠绕生长。
裴昭雪用手指轻轻描摹着纸上的纹路,眉头紧锁。
裴昭明……他知不知道自己的玉佩隐藏着这样的秘密?他的身世,真的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吗?这枚看似温润无害的白玉,是否会像那青玉扳指一样,成为将他卷入更深远、更危险漩涡的钥匙?
她决定,有机会定要再与裴昭明谈一谈,至少要弄清楚这玉佩的真正来源。
或许,这不仅能解开他心中的困惑,也可能为追查“玄鹤卫”那深不见底的根源,提供一条意想不到的、至关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