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砚舟关于“次声波共振杀心”的推论,如同最后一块关键的拼图,将整个案件的杀人机理清晰地呈现出来。
然而,裴昭雪心思缜密,立刻想到了一个之前被忽略,或者说未能完全解释通的细节。
“砚舟,你的推论解释了‘冥音’如何杀人,也解释了朱砂符印可能起到的‘标记’或‘频率引导’作用。”
裴昭雪沉吟道,“但是,我们最初在钟楼勘察时,于钟杵头部发现的那些极其细微的、不同于正常撞击的粉末残留,又作何解释?普泓矢口否认曾涂抹钟杵,若净尘是远程激发,他又如何能接触到钟杵?”
这个问题再次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了最初的物证上。
那钟杵上的粉末,似乎成了一个孤立的、与现有推论略有冲突的线索。
苏九立刻将她之前采集并初步分析过的钟杵粉末样本再次取出,在更精密的工具下进行复查。
之前她主要关注其成分,此刻则更侧重于其可能的作用。
“这些粉末,”苏九仔细观察后,语气带着一丝新的发现,“成分比较复杂,除了少量常见的灰尘,主体是一种非常细腻的矿物粉末,我原本以为是普通石粉。但现在仔细看,其晶体结构很特殊,而且……其中似乎混合了极微量的、某种植物的花粉,以及……一种几乎难以察觉的金属氧化物。”
白砚舟接过话头:“若净尘是依靠后山的鸣石和石磬远程激发钟声,那他根本无需接触钟楼的钟杵。这钟杵上的粉末,很可能并非净尘或普泓所为,而是……来自第三人!”
“第三人?”裴昭明眉头紧锁。
“不错!”裴昭雪眼中精光一闪,“一个能自由出入钟楼,且不引人怀疑的人!一个可能在更早的时候,甚至在净尘布局之前,就对这口钟动了手脚的人!”
她来回踱步,思路越来越清晰:“这钟杵上的粉末,或许并非用来‘敲响’钟,而是用来‘改变’钟!乐谱中是否提到,铜钟本身的材质、结构,尤其是内部镌刻的‘天籁纹’,是产生特定声波的基础。但如果有人在钟杵上涂抹了特殊的媒介物质,当钟被正常敲响(而非远程激发)时,这种媒介物质与钟体撞击、摩擦,是否会产生某种催化或干扰作用,从而影响最终发出的声音特性?”
苏九恍然大悟:“就像……就像在琴弦上涂抹松香可以改变音色和音量!这钟杵上的粉末,或许就是一种‘声学催化剂’!它的存在,可能使得铜钟即使被正常敲响,也更容易被后山传来的特定频率声波引动,或者使得激发出的‘冥音’更加纯粹、威力更大!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净尘需要选择这口特定的钟,因为这口钟很可能早已被‘预处理’过!”
钟杵粉末,这个一度被边缘化的物证,其重要性陡然提升!
它指向了一个可能更早介入、对声波秘术同样了解、并能自由接触钟楼的关键人物!
这个人,很可能就是那个神秘的“第三人”,甚至可能与“玄鹤卫”有关!
他(她)提前为这口“杀人钟”进行了最后的“调试”,确保了净尘计划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