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的话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掌声经久不息。李奶奶走上台,抱住小女孩,眼里满是欣慰:“好孩子,奶奶相信你一定能做到。非遗传承的接力棒,以后就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傍晚,成果展圆满落幕。大家回到工作室,围坐在暖炉旁,分享着一天的收获。小宇兴奋地说:“今天有好几个文创店老板跟我谈合作,想批量定制我的‘春燕木雕’,还有人问我能不能设计夏季主题的文创,我觉得咱们的非遗文创大有可为!”
李宇也笑着说:“今天有不少人对我老家的工坊感兴趣,还问能不能去参观学习,我打算下个月组织一次‘非遗体验之旅’,带大家去老家看看,感受不同地域的非遗文化。”
苏晴看着大家充满干劲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能回到这样的团队,真好。接下来,咱们可以一起规划度假区的非遗体验项目,把剪纸、木雕、秧歌等元素融入进去,让游客既能欣赏雪乡的美景,又能深度体验非遗文化。”
沈玉薇点点头:“我已经跟度假区的设计团队沟通过了,他们会根据咱们的建议,在度假区里设置‘非遗工坊街’‘民俗表演广场’‘非遗研学基地’,未来还会推出‘四季非遗主题活动’,让雪乡的非遗项目全年都有吸引力。”
林墨看着眼前的大家,突然想起半年前的 “非遗交流周”,那时的相聚带着久别重逢的感动,而此刻的相聚,更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期许。他拿起桌上的 “非遗传承柱” 模型,对大家说:“从夏季的湖边休闲区,到冬季的冰雪长廊,从‘非遗进校园’到度假区建设,咱们一起走过了这么多,每一次相遇,都让咱们的非遗梦想更近一步。我相信,只要咱们一直在一起,雪乡的非遗一定会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对!一直在一起!”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声音里满是坚定。
一周后,非遗主题度假区的奠基仪式如期举行。奠基现场,彩旗飘扬,鼓乐喧天。省文旅厅的领导亲自为奠基石培土,媒体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展示区里,“非遗进校园” 的成果照片、李宇的 “非遗传承柱” 模型、小宇的文创样品、李奶奶的剪纸作品整齐摆放,吸引了众多嘉宾驻足观看。
仪式结束后,沈玉薇带着嘉宾们参观 “非遗传承工作室”。李奶奶现场表演剪纸,小宇和李宇展示木雕技艺,苏晴和张晓雅则向嘉宾们介绍 “非遗进校园” 的详细情况。嘉宾们纷纷称赞:“雪乡的非遗项目做得扎实、有温度,既传承了文化,又带动了文旅发展,值得推广!”
夕阳西下,奠基仪式圆满落幕。大家站在工作室门口,看着渐渐散去的人群,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宇突然说:“咱们下次相聚,会不会是度假区建成的时候?到时候咱们可以在‘非遗工坊街’里开一家属于咱们自己的店,卖咱们设计的文创产品。”
沈玉薇笑着说:“会的,肯定会的。度假区预计后年建成,到时候咱们不仅要开文创店,还要举办更大规模的非遗活动,让更多人知道雪乡,爱上非遗。”
苏晴看着远处的山峦,轻声说:“其实我这次回来,就没打算再离开。雪乡已经成了我的第二个家,这里有我热爱的事业,有我牵挂的伙伴,我想一直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把非遗传承做下去。”
听到苏晴的话,大家都惊喜地看着她。张晓雅抱住苏晴:“太好了!以后咱们又能一起并肩作战了!”
林墨看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初的陌生相聚,到后来的各自奔赴,再到如今的坚定相守,他们在雪乡的土地上,因非遗而联结,因热爱而重逢。每一次相遇,都不是偶然,而是命运对初心的馈赠。
春日的晚风轻轻吹过,老槐树的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雪乡的故事。大家围站在工作室门口,聊着未来的规划,笑着回忆过去的点滴,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他们知道,这不是相遇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未来,或许还会有离别,还会有挑战,但只要心中的热爱不变,只要彼此的情谊还在,就一定能在雪乡的四季里,迎来一次又一次的重逢。因为他们坚信,该相遇总会相遇,而每一次相遇,都会让雪乡的非遗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日子一天天过去,“非遗进校园” 活动继续推进,度假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小宇的文创产品陆续投入生产,李宇的 “非遗体验之旅” 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雪乡的春天,因非遗而充满生机;雪乡的人们,因非遗而紧紧相连。
在一个春日的清晨,林墨推开工作室的窗户,看着漫山遍野的春色,耳边传来孩子们在不远处的广场上练习秧歌的笑声。他知道,雪乡的非遗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的相遇,也永远不会结束。因为有些缘分,早已融入雪乡的山水,刻进彼此的生命,在时光的流转中,绽放出永不褪色的温暖与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