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商潮撞初心,歧路寻方向
省非遗保护中心的合作会议刚结束,工作室的氛围就降到了冰点。冯楠舒攥着会议纪要,指节泛白,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急促:“他们竟然要求我在系统里加‘付费解锁功能’—— 基础剪纸教程免费,核心纹样和木雕技法要充会员才能看,还说要植入文创产品广告,不然就不支持项目推广!”
会议纪要被传到每个人手里,纸上 “商业化运营”“盈利指标” 等字眼格外刺眼。小宇第一个炸了锅:“这不是变味了吗?咱们做系统是为了让更多人免费学非遗,现在要收费、加广告,跟那些赚快钱的 App 有什么区别?李奶奶知道了肯定不同意!”
李奶奶刚从雪乡过来,听到这话,放下手里的剪纸剪刀,眉头拧成了疙瘩:“俺剪了一辈子纸,从没想过要靠这手艺赚别人的‘学习钱’。以前教村里姑娘,都是手把手免费教,现在怎么连看个教程都要花钱了?这不对。”
沈玉薇揉着太阳穴,语气沉重:“省非遗中心说,他们的项目资金有限,需要靠商业化盈利来维持后续研发。如果咱们不同意,他们可能会找其他团队合作,到时候‘雪乡非遗数字传承系统’的推广机会就没了。”
“可咱们不能为了推广,丢了初心啊!” 张晓雅激动地说,“之前‘颜值风波’就是因为偏离了非遗本质,现在要是搞付费和广告,不是又走回老路了?那些想学习但没条件付费的学生、村民,不就被挡在门外了吗?”
林墨沉默许久,才缓缓开口:“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但也得客观看待 —— 咱们的系统要持续更新,需要服务器维护、技术迭代,这些都要花钱。完全公益化,咱们团队根本撑不起长期运营。或许…… 可以找个折中方案?比如保留核心教程免费,只对进阶课程收费,广告也只植入咱们自己的非遗文创,不接外部商业广告。”
“折中也不行!” 冯楠舒立刻反驳,“我做系统的时候,记录了李奶奶 37 种剪纸技法、小宇 22 种木雕手法,这些都是他们一辈子的心血,怎么能分‘核心’和‘进阶’?再说,植入自己的文创,不还是在利用想学非遗的人赚钱吗?这跟我一开始的初衷完全不一样!”
她的声音带着委屈,眼眶渐渐发红:“去年冬天在雪乡,李奶奶教我剪‘雪乡全景图’,说‘手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要让更多人会,才不算白传’。现在要是加了付费墙,不就把那些真心想学的人拒之门外了吗?这不是守护初心,是背叛初心!”
会议室里陷入死寂,只有窗外的风声偶尔传来。李奶奶看着冯楠舒,轻轻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红纸和剪刀,慢慢剪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只展翅的春燕出现在她手中,燕翅上刻着细小的 “传” 字。
“楠舒啊,俺知道你是真心疼这手艺,” 李奶奶把春燕递过去,“但俺也知道,过日子要吃饭,做手艺要花钱。咱们不想赚黑心钱,但也不能饿着肚子做公益。你看这春燕,要想飞得远,既要有翅膀,也要有风帮忙。或许咱们可以想想,怎么让‘风’帮忙,又不折了‘翅膀’。”
冯楠舒接过春燕,指尖摩挲着 “传” 字,心里渐渐平静下来。沈玉薇看着大家,轻声提议:“要不咱们分两步走 —— 先跟省非遗中心沟通,明确核心教程永久免费,进阶课程可以收费,但收入必须用于系统维护和非遗公益培训;广告只植入咱们的非遗文创,但要标注‘非遗传承支持产品’,让用户知道购买是在支持非遗。如果他们不同意,咱们就自己找资源,哪怕慢一点,也不能丢了初心。”
这个提议让大家暂时达成共识。当天下午,沈玉薇和冯楠舒一起去省非遗保护中心沟通。面对负责人的坚持,冯楠舒拿出系统后台的数据 —— 有 68% 的注册用户是学生和农村村民,其中 32% 的用户留言说 “靠这个系统第一次学会剪纸”。
“这些人就是李奶奶说的‘要让更多会’的人,” 冯楠舒认真地说,“如果加了付费墙,他们很可能就再也学不到这些手艺了。我们可以接受合理的商业化,但前提是不能牺牲那些真心想学非遗的人。如果您不同意,我们愿意自己承担系统运营成本,哪怕推广慢一点,也会坚持免费开放核心内容。”
负责人看着数据,又看了看冯楠舒坚定的眼神,沉默了许久,终于点头:“你们团队对非遗的这份坚持,我很佩服。就按你们说的办 —— 核心教程永久免费,进阶课程收费收入用于公益,广告只植入你们的非遗文创。我们也会申请专项基金,支持你们的系统维护。”
走出省非遗中心,冯楠舒看着手里的春燕剪纸,突然笑了。沈玉薇拍了拍她的肩膀:“你看,只要咱们守住初心,就算遇到冲突,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以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考验,但只要咱们团队一条心,就不怕走偏。”
夕阳下,两人并肩走在街道上,春燕剪纸在风中轻轻晃动。冯楠舒知道,这次的冲突不是结束,而是团队成长的新开始 —— 在非遗传承的路上,总会遇到 “初心” 与 “现实” 的碰撞,但只要每一个人都坚守那份对手艺的热爱,就一定能在歧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让非遗的春燕,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