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刑侦支队会议室里,江牧宇站在投影幕前,西装外套随意搭在椅背上,衬衫袖子卷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他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同事们——彭修杰正认真地做着笔记,肖莹眼神专注,几个老刑警面露疲态但依然坐得笔直,年轻警员们则难掩好奇和期待。
“好了,各位。”江牧宇敲敲桌子,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今天开会总结张东朗失踪案及相关连环杀人案的结案工作。肖莹,先从你开始。”
肖莹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前。她今天特意穿了正式的制服,头发一丝不苟地束在脑后。
“张东朗案当时接到立县中学报案,称一名高二学生放学后失踪。”她切换ppt,展示出张东朗的学生照,“初步调查显示,被害人张东朗,17岁,立县中学学生。父母离异,与母亲同住,母亲半年前因交通事故去世。”
投影幕上出现案件时间线:“失踪多天后,在学校附近胡同的垃圾桶内发现了被害人的鞋子和两截脚趾,案件性质由失踪案转为刑事案件。”
彭修杰补充道:“我们最初排查了三个方向:张东朗父亲在监狱的仇家、与他有过冲突的超市老板、以及同班同学董子骁。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
“转折点发生在立县剧院持刀伤人案。”肖莹接回话头,“嫌疑人大东,绰号刀疤男,在作案过程中向戚雨承认自己是张东朗案的凶手。”
投影幕上出现大东的照片,脸上那道狰狞的伤疤让几个年轻警员倒吸一口凉气。
“大东落网后,我们在他住处搜出多件物证,包括杀害张东朗用的美工刀、捆绑用的绳索、以及记录犯罪过程的日记。”肖莹展示证物照片,“根据大东供述,他选择张东朗作为目标,是因为张父在两年前的缉毒行动中导致大东的妹妹身亡。”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语。江牧宇抬手示意安静:“修杰,说说大东的背景。”
彭修杰站起身:“大东,曾是我市追查贩毒团伙中的一员,三年前因妹妹在一次行动中丧生而心理崩溃。法医精神鉴定显示,他患有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反社会人格障碍。”
投影幕上出现大东妹妹的照片——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笑容灿烂,与大东狰狞的面容形成鲜明对比。
“他妹妹生前是师范大学学生,在一次追捕毒贩行动中被害。大东认为张父应对此负责,因此选择张东朗作为报复对象。”彭修杰语气沉重,“但他后来承认,作案过程中『享受到了快感』,这才发展成连环杀人。”
肖莹接回话筒:“大东共涉嫌五起命案,除张东朗外,还包括剧院持刀伤人案中的一名死者,以及三起此前未破的悬案。所有案件作案手法一致,都是使用美工刀进行虐杀。”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空调运行的嗡嗡声。
“值得一提的是。”江牧宇站起身,“在这次案件中,立县中学的戚雨提供了重要帮助。虽然她的某些...超常方式让人难以理解,但确实为我们指明了调查方向。”
几个老刑警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眼神。刑侦科里早就传开了关于戚雨的种种传闻——那个能做预知梦的女老师。
“现在进行案件总结。”江牧宇切换ppt,“证据链完整,嫌疑人供认不讳,检察院已经批准移送起诉。这个横跨两年的系列案件,终于可以画上句号。”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放松的叹息,夹杂着几声轻轻的掌声。
江牧宇环视全场,语气转为严肃:“但是,这个案件也暴露出了我们的很多不足。修杰,你说说。”
彭修杰站起身,表情凝重:“首先,大东其实早在两年前就进入过我们的视线,但当时因为没有直接证据,调查不了了之。其次,大东的妹妹的案件,可能也存在疑点,需要重新审视。”
肖莹补充道:“还有就是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如果当初缉毒大队能更详细地通报大东妹妹案件的情况,或许我们能更早将大东列为嫌疑人。”
会议进入了热烈的讨论环节。老刑警们分享经验,年轻警员提出疑问,技术部门的同事讲解取证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这是刑侦科特有的工作氛围——严谨但不失活泼,严肃中带着默契。
“好了,案件总结就到这里。”江牧宇最后说,“各组把结案报告周五前交上来。现在说说日常安排。”
会议室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彭修杰拿出值班表安排轮班,肖莹汇报近期需要跟进的几个小案件,后勤组的同事提醒大家体检时间安排。
散会后,警察们三三两两地离开会议室。肖莹被几个年轻警员围住,好奇地打听案件细节;彭修杰和几个老刑警边走边讨论周末的足球赛;技术科的小张追着江牧宇询问档案归档的细节。
江牧宇回到办公室,看着桌上厚厚的案卷,长长舒了口气。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封面上写着「张东朗失踪案」,轻轻合上,放进「已结案」文件筐里。
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照在文件筐上,里面的案卷已经堆了半尺高。每一个案子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此刻,至少有一个家庭能够获得些许安慰。
办公室外传来年轻警员们的说笑声,夹杂着打印机的嗡嗡声和电话铃声。这是刑侦科最平常的日常,也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宝贵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