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午后,朱杰便带着蓝月亮启程回京。
沿途之上,朱杰勒住马缰,指着远方的山川河流,向她描绘着京城的繁华:“前面就是通州,过了通州便是京城了。
宫里的红墙黄瓦,街上的琳琅商铺,还有咱们的勇王府,我都让人按照你的喜好布置了,院里种满了你最爱的海棠花。”
蓝月亮静静听着,时不时问起宫中的规矩,指尖却悄悄攥紧了腰间的短剑——那是蓝玉当年赐给她父亲的遗物,如今成了她的念想。
她知道,自己不仅要嫁给心爱的人,更要扛起蓝家的荣光,不辜负列祖列宗的期望。
朱允炆把三个青年人大婚的重任交给了柳雨嫣,柳雨嫣挺着大肚子还忙前忙后,还不听劝,她有自己接生的光荣历史,不怕。
柳雨嫣一面派人采买红绸、宫灯、鲜花等物,又与朱允炆反复商议婚礼流程:这迎亲的队伍得从午门出发,沿街铺红毡,两侧要安排禁军护卫,既显皇家气派,也能保障安全。”
朱允炆坐在案前,手里拿着一本《大明婚仪志》,眉头微蹙,“还有宾客的席位,文武百官、宗室亲眷、诸国使节,都要按品级排定,不能出半点差错。”
柳雨嫣点头应允,又补充道:“夫君放心,礼服我已让人赶制,用的是最好的云锦,绣上龙凤呈祥纹样,缀以珍珠宝石,定能彰显皇家威仪。
另外,御膳房也在筹备婚宴,山珍海味、南北点心,务必让宾客们尽兴而归。”
随着大婚之日临近,京城已然成了红色的海洋。从宫门到两座王府,沿途挂满了红灯笼与红绸带,绵延数十里。
街道两旁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香风阵阵,引得蝴蝶翩翩起舞。
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大红的“囍”字,百姓们扶老携幼,挤在街道两侧,热议着这场盛世婚礼。
“听说两位王爷都是战功赫赫的英雄,两位王妃也都是巾帼不让须眉呢!”
“这可是双重大喜,陛下定然高兴坏了!”
“咱们能亲眼见证这样的盛事,真是三生有幸啊!”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之中。
而乾清宫内,朱棣的精神却好了许多。
御医每日为他诊治,朱允炆也时常亲自为他针灸喂药。
这日,朱棣靠在御座上,听着宫外传来的鼓乐声,嘴角不由得扬起一抹笑意:“皇侄,婚礼筹备得如何了?瞻基和杰儿,应该快到了吧?”
朱允炆连忙上前,扶着他的胳膊温声道:“皇叔放心,一切都已就绪。瞻基的船队已过泉州,杰儿也快到京城了,定能赶上吉时。”
朱棣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期待:“好,好啊……我一定要亲眼看着他们拜堂成亲,才算圆满。”
大婚当日,天刚蒙蒙亮,京城便响起了震天的鼓乐声、鞭炮声——
镇国勇王府与南洋靖海王府同时张灯结彩,红灯笼高挂,红绸带缠绕,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朱杰与朱瞻基身着一模一样的大红龙凤喜服,喜服以顶级云锦为料,用金线绣满了龙凤呈祥、牡丹吐蕊的纹样,领口、袖口、裙摆处都缀着硕大的珍珠与璀璨的宝石,行走间流光溢彩,尽显皇家气派。
二人头戴紫金冠,腰系玉带,骑着高头大马,在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簇拥下,分别从两座王府出发,直奔蓝月亮与沈知夏的住处。
迎亲队伍绵延数里,前面是敲锣打鼓的乐师,中间是手持宫灯的侍女与护卫,后面是满载聘礼的马车,珍珠、珊瑚、绸缎、玉器堆积如山,引得百姓们阵阵惊呼。
朱杰骑在马上,目光急切地望着前方,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蓝月亮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与平日里的温柔模样。
而朱瞻基则时不时勒住马缰,向沿途的百姓挥手致意,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沈知夏的倩影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蓝月亮的住处被布置得温馨而喜庆,她身着大红凤冠霞帔,凤冠上的珍珠与宝石熠熠生辉,映衬得她容颜绝世。
侍女们为她描眉画眼,梳理长发,轻声说着吉祥话。
当门外传来朱杰的呼喊声时,蓝月亮的心跳不由得加快,脸颊绯红如霞。
丫鬟急忙把大红盖头给她盖上。
朱杰亲自上前进门,丫鬟扶着蓝月亮款款走出——
朱杰惊呆了!
他看到仙女下凡了!虽然看不到脸。
朱杰控制自己的万分激动,掀开轿帘,扶着她的手缓缓走进大花轿。
无需多言,眼中的深情便已诉说了一切。
沈知夏则在临时安置的府邸中梳妆完毕,她的凤冠霞帔与蓝月亮一模一样,却更显温婉动人。
朱瞻基快步走进房内,望着眼前的心上人,不由得看呆了。
沈知夏被他看得娇羞不已,轻轻低下了头。朱瞻基走上前,握住她的手,轻声道:“知夏,委屈你了,让你等了这么久。”
沈知夏摇了摇头,眼中满是笑意:“能与你相守,再久也值得。”
殿下!新娘子该上花轿了!
旁边的嬷嬷催促道。朱瞻基亲自己给之下盖上大红盖头。
扶着知夏款款走进大红花轿——
众人捂嘴笑。皇太孙殿下太疼王妃了!
沈知夏太幸福了!
群众中贵女羡慕极了!多么希望自己去顶了沈知夏,她一个编修的女儿地位低下,配得上皇太孙吗?
不!是靖海王!
白莲花们气的直跺脚。
甚至有人希望胡静华来大闹一场!
而这时胡静华在哪里?
午时三刻,迎亲队伍准时抵达皇宫。
朱允炆身着衮龙袍,立于太和殿门外迎接新人。
四位新人并肩而立,身着大红喜服,面含笑意,在礼官的引导下,缓缓步入太和殿。
此时的太和殿,早已布置得金碧辉煌。
殿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殿内的梁柱上缠绕着金线绣成的红绸,悬挂着巨大的宫灯,灯火通明,照亮了整个大殿。
殿中央铺设着红毡,从殿门一直延伸到御座前,红毡两侧摆放着雕刻精美的龙凤呈祥摆件,香炉里焚着名贵的檀香,香气氤氲,沁人心脾。
御座被安置在太和殿的最中央,高出地面数级台阶,上铺明黄色龙纹锦垫,两侧摆放着鎏金龙凤屏风,尽显帝王威仪。
朱棣在两名太监的搀扶下,强撑着病体坐在御座上。
他虽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却依旧精神矍铄,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御医们守在御座两侧,手中捧着汤药与护心丹,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吉时到——”礼官高声唱喏,声音洪亮,响彻大殿。
四位新人转身,面向御座上的朱棣,齐齐跪拜:“孙儿(臣)朱杰(朱瞻基)、孙媳(臣媳)蓝月亮(沈知夏),叩见陛下,愿陛下圣体安康,”
“万寿无疆!”
朱棣微微抬手,声音虚弱却带着笑意:“平身……好孩子,都平身吧。”
礼官继续唱礼:“一拜天地——”
四位新人转身,面向殿外的天空与大地,深深一拜。
阳光透过殿门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象征着天地庇佑,良缘永固。
“二拜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