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那蕴含奇门遁甲之妙的八阵图遗泽,尚在江湖中掀起探寻古迹、破解阵法的热潮,无数人幻想着能找到那传闻中能化解百毒、延年益寿的内功心法。天幕在短暂的沉寂后,再次如约而至。而这一次显现的标题,则让那些对毒物深怀忌惮、或是精研医毒之道的江湖人,瞬间屏住了呼吸!
「万毒不侵非虚妄:从药王遗篇到莽牯朱蛤」
“万毒不侵!?”
“药王?是那位悬壶济世的药王孙思邈吗?”
“莽牯朱蛤?这又是何物?听起来像是毒物?”
在无数道混杂着渴望、好奇与惊惧的目光注视下,天幕之音响起,其语调平和而充满智慧,背景化作了云雾缭绕的深山与生机勃勃的药圃。
“江湖险恶,毒物难防。多少英雄豪杰,并非败于堂堂正正的对决,而是栽在无色无味、阴险诡谲的剧毒之下。”天幕开场,便直指无数江湖人心中的隐痛,“故而,‘万毒不侵’之能,便成了无数武者梦寐以求的境界。”
光幕上,首先显现出一位鹤发童颜、神态慈和、身背药篓的老者形象,他正于山间采药,辨识百草,正是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精研医药,仁心济世。其所着《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乃医道圣典,其中亦不乏对天下毒物、解毒之法的精深论述。”天幕之音带着敬意,“其传承之中,或有秘篇,记载了借助特定功法、药物,循序渐进,锤炼己身,逐步提升抗毒能力,乃至趋近‘百毒不侵’的法门。此法根基稳固,然需时日积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画面展示了按照药王理论,以内息运转配合特定药浴、服食,逐渐使肌肤、脏腑产生抗性的过程,虽缓慢,却显得扎实可靠。许多医者与正道人士纷纷点头,觉得此乃堂皇正道。
然而,天幕话锋一转:
“然,江湖之中,亦有奇物,得之可速成此能。”光幕上景象变幻,显现出一片毒瘴弥漫、怪石嶙峋的沼泽之地。紧接着,一只通体血红、形似蛤蟆、却仅有巴掌大小、眼泛金光的奇异生物虚影浮现,它虽小,却散发着一股令万毒辟易的王者气息!
“莽牯朱蛤!”天幕道出其名,“此乃天下至毒之物,亦为万毒之王。其本身剧毒无比,触之即死。然,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据隐秘传承记载,若能以特殊法门,或凭借天大机缘,将此朱蛤炼化入体,非但不会毒发身亡,反而能以其无上毒性,激发人体潜能,熔炼周身,成就真正的‘万毒不侵’之体!此后,世间绝大多数毒物,皆难伤其分毫!”
画面中,演示了(以抽象方式)那血红朱蛤化作一道流光,融入一个盘坐的人影丹田之中,那人影周身毛孔排出丝丝黑气(杂质与旧毒),肌肤隐隐泛起一层温润宝光,仿佛脱胎换骨!
“除此之外,”天幕继续列举,“西域昆仑山巅的‘冰蚕’,至寒至毒,若能收服,亦能令血脉产生异变,不惧寒毒,并对诸多阴寒类毒物产生抗性。天山下‘天山雪莲’之王,伴生于绝险冰崖,吸纳日月精华,本身便是解毒圣药,若得之服用,亦可大增抗毒之能,甚至能解一些奇绝之毒。”
一个个只存在于传说中、能让人万毒不侵或极大提升抗毒能力的奇物、法门被天幕揭示出来,整个江湖彻底沸腾了!
“莽牯朱蛤!竟有如此神效?!”
“冰蚕!雪莲王!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地奇珍啊!”
“药王遗篇…看来得去孙思邈前辈的故地或传承门派探访一番了!”
“万毒不侵…若得此能,江湖何处去不得?!”
五毒教、星宿派等擅长用毒的门派。 高层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天幕此举,简直是掘他们根基!若人人都去追寻那万毒不侵之法,他们赖以生存的毒功威慑力将大打折扣!
各方势力、散修高手。则是目光炽热,尤其是那些曾吃过毒药大亏,或是对探险寻宝极为热衷之人,已然将寻找莽牯朱蛤、冰蚕、雪莲王等列为了最高目标。相关地域(如云南沼泽、昆仑山、天山)的江湖客流量,预计将会暴增。
蝶谷医仙胡青牛等医道圣手。则对药王遗篇的理论更为关注,认为这才是正道,开始更加系统地研究抗毒、解毒之法。
天幕在引发了这场针对“毒”与“抗毒”的江湖风暴后,最后意味深长地说道:
“然,需谨记,是药三分毒,奇物亦含险。无论是修炼功法,还是炼化奇物,皆需谨慎,量力而行。且,毒之一道,亦在不断发展,并无绝对的‘万毒不侵’。心存敬畏,方是长久之道。”
光幕缓缓消散。
留给江湖的,是一场针对奇物、遗迹与秘法的全新追逐,是用毒门派与寻求抗毒之人之间必然加剧的矛盾,以及对所有江湖人“安全意识”的一次空前提升。天幕,正以这种方式,深刻地改变着这个综武世界的生态与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