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还是不行!”
卡诺烦躁地抓了抓自己本就乱成一团的白发,盯着眼前光幕上一组不断跳动却毫无规律的源能逸散数据,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
自从那日被洛云曦用一场无可辩驳的实验“征服”后,这位顽固的老匠师便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了对“材料疲劳”这一全新领域的研究中。他的工坊几乎成了洛云曦的专属实验室,两人废寝忘食,在无数次的思想碰撞与实验验证中,初步构建起了一套能用源能理论来解释“熵增”现象的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的建立,在归墟的材料学界掀起了一场小小的地震。卡诺的学术地位和他拿出的详实实验数据,让那些最初对此嗤之以鼻的匠师们,不得不开始正视这个由“异世界原始人”带来的颠覆性理论。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瓶颈很快出现了。
“我们的模型预测,在高频冲击下,星银的晶格结构……哦,按照你的说法,是‘源能传导矩阵’,会在特定的节点上出现细微的、永久性的扭曲。”洛云曦指着光幕上的一处理论模拟图,黛眉微蹙,“但这种扭曲太微观了,我们现有的所有检测手段,都只能观测到它发生后的宏观结果——也就是传导率的下降,却无法直接捕捉到它发生的过程。”
“我试过了所有最高精度的源能探针,它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就像隔着一百层毛玻璃看东西,模糊不清!”卡诺的语气里充满了技术人员特有的懊恼,“我们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但我们就是‘看’不见!看不见,就无法精确修正模型,更无法找到从根源上抑制这种‘扭曲’的方法!”
洛云曦陷入了沉思。
她知道,他们遇到的问题,本质上是观测工具的落后。在地球上,科学家们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用粒子对撞机来窥探物质最深层的奥秘。但归墟的科技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拥有强大的能量操控技术,但在基础的观测物理学上,却存在着巨大的短板。
“我们需要一双新的‘眼睛’。”良久,洛云曦轻声说道。
卡诺抬起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你是说……专精‘源能光学’的那些人?”
在归墟,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学者,他们不擅长铸造或战斗,而是将毕生精力都用于研究如何利用源能来扭曲光线、透视物质。他们的成果大多被用于军事上的隐形和侦察,很少有人会想到将这种技术用于如此微观的材料研究。
“没错。”洛云曦点了点头,“我们需要一位能够为我们量身打造一台……嗯,‘源能显微镜’的专家。只有亲眼看到那个‘扭曲’的过程,我们的研究才能继续下去。”
卡诺沉默了片刻,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你是对的。这件事,必须向海皇陛下汇报。我们的研究已经证明了价值,他没有理由拒绝我们扩充团队的请求。”
看着卡诺眼中闪烁的、纯粹的求知火焰,洛云曦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她的团队,即将迎来新的成员。只是不知道,海皇这一次派来的,会是真正的助力,还是……另有目的的监视者。
**与此同时,天启大陆,镇海城。**
帅帐之内,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
霍青、秦风、魏征等一众天启王朝的最高将领齐聚一堂,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不解。
帅案之后,沈辞的面容一如既往的沉静,但紧抿的嘴唇,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沈相,我们真的还要继续等下去吗?”脾气最是火爆的霍青终于忍不住,一拳砸在桌案上,发出一声闷响。“归墟那帮杂碎自从上次后撤三百里,就一直龟缩在海上,整整十天了,一动不动!我们的大军在此空耗,粮草靡费无数,将士们的锐气都要被磨光了!”
“霍将军稍安勿躁。”兵部尚书魏征相对沉稳,但也锁紧了眉头,“归墟人此举确实反常,事出反常必有妖。只是我们至今也未能探明他们的真实意图。王妃殿下临行前曾有交代,敌不动,我不动……”
“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快要被自己拖垮了!”另一名将领附和道,“前线的压力太大,各国联军也都出现了骚动的迹象。再这样下去,不等归墟人动手,我们自己就要先乱了阵脚!”
一道道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沈辞的身上。
自从洛云曦离开后,他便是这支庞大联军的实际最高指挥。这些天来,他承受的压力,远非外人所能想象。
沈辞缓缓抬起眼,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知道,军心已经开始动摇,他必须做出决断了。
他没有说话,只是从怀中,缓缓取出了第二个锦囊。
这是洛云曦留下的三个锦囊中的第二个。第一个锦囊,在归墟舰队佯攻之时打开,指引他们固守反击,成功挫败了敌人的试探。而这第二个,洛云曦曾嘱咐,要等到“军心最乱,敌情最不明”之时,方可开启。
现在,正是时候。
在众人屏息的注视下,沈辞拆开了锦囊的火漆。
一张小小的纸条,静静地躺在他的掌心。
看清纸条上那一行熟悉的、清秀而有力的字迹时,饶是沈辞素来镇定,瞳孔也不由得猛然一缩。
帐内的将领们都伸长了脖子,霍青更是急不可耐地问道:“沈相,王妃怎么说?是不是让我们全军出击,跟他们决一死战?!”
沈辞缓缓抬起头,将纸条展示给众人。他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王妃令:全军后撤两百里,放弃沿海三座卫城,于盘龙山脉一线布防,虚张声势,不得与敌接战。”
一瞬间,整个帅帐之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后撤?
放弃城池?
在敌人按兵不动,我方占据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主动示弱?
“这……这是什么道理?!”霍青第一个跳了起来,满脸的难以置信,“这不是把沿海的百姓拱手送给归墟人吗?王妃她……她是不是在亚特兰出了什么事?!”
“住口!”沈辞猛地一声断喝,眼神凌厉如刀,“王妃的智谋,岂是你能揣度!军令如山,即刻执行!”
“可是沈相!”魏征也急忙出列,拱手道,“此举太过冒险!一旦我军后撤,归墟舰队便可长驱直入,登陆作战。我天启沿海再无屏障,后果不堪设-想啊!”
帐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这道命令,实在是有悖于所有人的军事常识。
沈辞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他知道,若不给出一个解释,这道命令根本无法顺利执行。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诸位,请仔细想一想。归墟人为何后撤?又为何十日来按兵不动?因为他们也在怕,他们在等!他们在等王妃的消息,也在等我们露出破绽!”
“我们的‘不动’,已经让他们心生疑窦。而现在,我们再来一个反常的‘大动’——主动示弱。这在他们看来,会是什么信号?”
“他们会猜测,是不是王妃在亚特兰的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功,我们这边才敢如此‘引蛇出洞’?或者,他们会怀疑,这是不是我们设下的一个巨大陷阱,就等着他们登陆后四面合围?”
“他们越是看不懂,就越是不敢轻举妄动!战争,不仅是兵力的比拼,更是意志和信息的较量。王妃此举,正是要将这场战争,从我们看得见的战场,拖入他们看不见的迷雾之中!”
一番话,掷地有声,让原本鼓噪的帅帐,渐渐安静了下来。
虽然将领们依旧觉得此举凶险万分,但沈辞的分析,却也让他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一场看不见的交锋,已经隔着浩瀚的海洋,在两个文明的智者之间,无声地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