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市高铁站的喧嚣尚在耳畔,陈洋和林晓雨便已踏上了开往青石镇的大巴。
与高铁的现代化舒适不同,这辆大巴带着明显的岁月痕迹,座椅的皮革有些磨损,空气中混合着汽油、灰尘以及某种说不清的、属于乡镇的质朴气息。车窗外的景致也彻底变了模样,高楼大厦被低矮的民居、连绵的田野和蜿蜒的水道取代,天空显得更加高远,云朵慢悠悠地飘着,连时间仿佛都放缓了脚步。
车上大多是本地人,带着大包小包的土产,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方言高声交谈着,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陈洋和林晓雨这两个衣着气质明显是外来者的存在,引来了几道好奇的打量目光,但很快便移开了。
两人选了中间靠窗的位置。陈洋依旧让林雨坐在里面,自己则靠着过道,将那个装着厨刀和锅具残片的背包小心地放在脚边。
大巴晃晃悠悠地启动,驶出车站,很快便汇入了通往乡镇的公路。路面不算十分平坦,偶尔的颠簸让车身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根据资料,青石镇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格局,以纵横交错的河道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闻名。镇子里有很多老手艺作坊,沈记糕团和何园酱坊都在核心区。”林晓雨压低声音,在车辆的噪音中对陈洋说道,同时将手机里保存的几张古镇风景图递给他看。
图片上是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青石板路蜿蜒深入巷弄,乌篷船静静地泊在碧绿的河水中,确实如诗如画。
但陈洋的注意力,却更多地被脑海中那持续搏动的金色光团所吸引。随着大巴的靠近,那召唤感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具体,更加……亲切?仿佛游子归家,一种难以言喻的归属感在心底悄然滋生。
他微微闭上眼睛,将意识沉入系统地图。
代表他自身的绿色光点,正沿着公路,坚定不移地向着那颗“小型太阳”移动。两者之间的距离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短。
【目标:青石镇。距离:21公里。能量共鸣强度:恒定高值。关联性:与‘灵韵炒锅’同源波动吻合度98.1%。环境检测:检测到稳定且深厚的‘食韵’场,与宿主美食之力存在良性交互可能。】
“食韵……”陈洋在心中默念着这个系统给出的新名词。他尝试着调动起体内那微弱的美食之力,果然感觉到一丝丝温暖的气流在经脉中缓缓运转,比在星城时更加顺畅、活跃,仿佛干涸的溪流汇入了丰沛的河床。
他甚至能隐约“嗅”到,从窗外飘来的、混杂在风中的各种气息里,除了泥土、水汽和植物清香,还有一丝极淡极淡,却无比纯正的……粮食的醇厚、酱料的发酵鲜香,以及某种清甜的点心气息。这些味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而安宁的氛围。
这就是青石镇的“食韵”吗?一种由无数代手艺人、无数种真诚的食物共同孕育出的,属于“真味”的力场。
“有什么发现吗?”林晓雨敏锐地察觉到陈洋气息的细微变化。
陈洋睁开眼,看向窗外飞掠过的稻田和桑林,轻声道:“感觉……很舒服。这里的‘气’,和星城不一样。”他用了比较玄乎的说法,但林晓雨立刻心领神会。
“看来我们来对地方了。”她目光中闪过一丝了然,“一个能让你感觉‘舒服’的地方,对于依赖工业香精和添加剂的‘乏味盟’来说,恐怕就是眼中钉肉中刺。”
大巴行驶了约莫四十多分钟,绕过一片茂密的竹林,眼前豁然开朗。
一条宽阔清澈的河流如同碧绿的玉带,环绕着一片密集的古建筑群。白墙、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地铺陈开来。几座造型各异的石桥连接着两岸,桥上行人如织,桥下偶有乌篷船摇橹而过,划破水面的平静,荡开圈圈涟漪。一块巨大的、饱经风霜的青石碑立在路口,上面镌刻着三个苍劲的大字——青石镇。
到了。
大巴在镇口的停车场停下。车门打开,一股更加浓郁、鲜活的水乡气息扑面而来。湿润的、带着河水微腥和植物清甜的空气,瞬间洗涤了旅途的疲惫。
陈洋和林晓雨提着行李走下大巴,真正踏足在这片土地上时,那种奇异的“舒服”感更加强烈了。陈洋甚至能感觉到,背包里的“灵韵炒锅”残片,发出了一声几不可闻的、满足般的轻颤。
镇口颇为热闹,有不少售卖当地特产、手工艺品的小摊贩,也有举着小旗子的旅游团导游在招呼队员。但奇怪的是,这份热闹并不让人觉得烦躁,反而有种生机勃勃的融洽感。
“先找住宿,安顿下来。”林晓雨迅速进入状态,拿出手机导航,“‘清河人家’民宿离这里不远,我们走过去。”
两人沿着镇口一条最宽阔的青石板路向里走去。路面被岁月磨得光滑温润,两旁是各种店铺——卖丝绸的、卖纸伞的、卖木雕的,当然,最多的还是各色小吃铺和饭馆。空气里弥漫着各种食物诱人的香气:刚出笼的糯米糕的甜香,油炸臭豆腐的奇异浓香,酱菜坛子里散发出的咸鲜,还有面条在滚水里翻滚带出的麦香……
每一种味道都如此真实而富有层次,绝非星城那些商业街上千篇一律的“网红小吃”所能比拟。
陈洋放慢脚步,近乎贪婪地呼吸着这充满“食韵”的空气,体内的美食之力自主运转,像是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交流与学习。他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品鉴”,就能大致分辨出哪些店家用了心,哪些只是敷衍游客。
“这地方……真是个宝库。”他忍不住低声感叹。
林晓雨也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放松的神色:“是啊,光是闻着这些味道,就觉得这趟来值了。”
按照导航,他们拐进一条稍窄一些的巷子,喧闹声稍稍减弱。巷子深处,一栋明显经过精心修缮、但保留了原有木质结构风貌的三层小楼出现在眼前,黑匾金字,写着“清河人家”。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种着几丛翠竹,环境清幽。
办理入住很顺利。老板娘是个四十多岁、面容和善的本地妇女,话不多,但手脚麻利。他们订的房间在三楼,推开窗户,正好能看到一条细窄的河道和对岸人家晾晒的衣物,以及远处层叠的屋顶,视野极佳。
安顿好行李,已是下午两点多。阳光斜斜地照进小镇,给白墙黛瓦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接下来怎么做?”林晓雨看向陈洋。她知道,真正的指引在陈洋那里。
陈洋站在窗边,再次将意识沉入系统地图。
这一次,地图变得更加清晰、细致。整个青石镇的轮廓都被勾勒出来,街道、河流、桥梁,甚至一些重要的建筑都有模糊的标注。而那个巨大的金色光团,其核心位置,被明确无误地锁定在了……镇中心的一个点上。
那是一个被标注为【古老戏台】的地方。
“去镇中心,那里有个戏台。”陈洋睁开眼,目光锐利,“系统的指引,非常明确地指向那里。”
两人没有耽搁,稍作休整便再次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