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寒冬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十一月的凉州大地,北风呼啸,卷起漫天黄沙,遮蔽了本就黯淡的日光。一支望不到尽头的军队正踏着沉重的步伐向东行进,马蹄声、脚步声与金属碰撞声交织成一片肃杀之音。
中军大旗下,一个身材魁梧、满脸虬髯的将领勒住马缰,眺望远方。他便是新近被推举为叛军主帅的王国,曾是凉州一名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如今却统领着号称十万之众的联军。
韩将军,前方还有多远到陈仓?王国转头问道,声音粗犷而沙哑。
身旁一位面容阴鸷、眼神锐利的将领微微拱手:回禀主帅,再有两日行程便可抵达。斥候来报,陈仓守军不足五千,城墙虽坚,但粮草储备有限。
这位便是凉州叛乱的始作俑者之一韩遂。(至于为什么王国被推到台前,还是韩遂够狡猾)
王国眯起眼睛,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马鞭:陈仓乃关中门户,拿下此地,长安便如探囊取物。传令下去,全军加快步伐,务必在三日之内完成合围!
韩遂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主帅英明。陈仓一破,汉室江山震动,届时天下英雄必群起响应。
王国没有回应,只是猛地一夹马腹,战马嘶鸣着向前冲去。他心中明白,这次东征不仅关乎凉州叛军的存亡,更可能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身后,数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动,扬起漫天尘土。
与此同时,陈仓城内已是一片紧张气氛。
陈仓城头,守将赵昂扶剑而立,眉头紧锁地望着西方天际。他面容刚毅,铠甲下的身躯虽不魁梧却透着精悍之气。
作为世代将门之后,赵昂深知陈仓的战略价值——这座城池扼守着关中与凉州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叛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长安。
将军,探马来报,叛军前锋距城已不足百里。副将李肃快步走来,声音中难掩焦虑。
赵昂深吸一口气:城内粮草可支撑多久?
若按五千守军计算,最多三个月。但若加上城内百姓...
百姓口粮不得擅动!赵昂斩钉截铁地打断,传我命令,立即征调城内青壮协助守城,加固城墙,储备滚木礌石。另派快马向长安求援,就说...陈仓危在旦夕!
李肃领命而去。赵昂转身望向城内,街道上百姓行色匆匆,商贩们正忙着收摊,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恐惧。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是一场生死考验。
当夜,陈仓府衙灯火通明。赵昂召集城内官吏、乡绅和军官商议守城之策。
诸位,赵昂环视众人,声音沉稳,叛军势大,号称十万之众。我陈仓守军不过四千八百,加上衙役、民壮也不足六千。然陈仓城墙高厚,护城河宽深,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必能坚守到援军到来!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起身:赵将军,老朽虽年迈,愿捐出家中存粮三百石以供军需。
在下也愿捐二百石!一位富商紧接着表态。
很快,在场众人纷纷解囊。赵昂眼眶微热,抱拳致谢:赵某代全城军民谢过诸位高义!
会议结束后,赵昂独自登上城楼。夜色如墨,星光暗淡。他想起远在长安的妻儿,心中一阵刺痛。若陈仓失守,不仅自己性命难保,家人也将遭受灭顶之灾。
将军,天凉了。亲兵递上一件披风。
赵昂摆摆手:传令下去,从今夜起,城头值守增加一倍。所有将士衣不卸甲,弓不离手!
洛阳皇宫,崇德殿内气氛凝重,汉灵帝刘宏面色苍白地倚在龙椅上,眼下挂着明显的青黑。这位沉迷酒色的年轻皇帝此刻不得不面对严峻的边疆危机。
陛下,大将军何进上前一步,声音洪亮,凉州叛贼王国、韩遂等率十万众围攻陈仓,若不及时救援,恐关中震动!
灵帝揉了揉太阳穴:众卿有何良策?
殿中一片沉默。近年来朝廷内斗不断,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能征善战的将领多被排挤。就在这尴尬时刻,一位身材挺拔、面容肃穆的将领出列。
臣皇甫嵩,愿领兵救援陈仓!
众臣纷纷侧目。皇甫嵩乃是平定黄巾之乱的头号功臣,用兵如神,但因功高震主被闲置多年。如今国难当头,这位老将再次挺身而出。
灵帝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皇甫爱卿需要多少兵马?
精兵两万足矣。皇甫嵩声音沉稳,然臣有一策,请陛下明鉴。
陈仓城坚池深,守将赵昂素有勇略,必能坚守数月。叛军远来,粮草不继,若我军贸然救援,正中国贼围城打援之计。不如暂驻兵于扶风,待叛军久攻不下、师老兵疲之际,再一举击之!
话音刚落,另一位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将领冷笑出声:皇甫将军此言差矣!陈仓危在旦夕,若不速救,城破人亡,届时叛军气焰更盛,关中谁人能挡?
说话者正是董卓,长期驻守凉州的边将,以勇猛善战着称,但也因残暴贪婪而声名狼藉。
灵帝皱眉:董卿有何高见?
董卓抱拳道:臣请率精骑一万,日夜兼程驰援陈仓,与守军里应外合,必可大破叛军!
朝堂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最终,灵帝采纳了皇甫嵩的策略,任命他为左将军,统帅两万兵马;同时任命董卓为前将军,率两万人协同作战,但受皇甫嵩节制。
退朝后,董卓在宫门外拦住皇甫嵩,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皇甫公,陈仓若因你迟疑而陷落,这责任你可担得起?
皇甫嵩淡然一笑:董将军多虑了。用兵之道,贵在审时度势。若因急躁而败,那才是真正的罪过。
两人目光交锋,空气中似有火花迸溅。最终董卓冷哼一声,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