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孙坚攻下虎牢关后,休整了几日,便向洛阳进兵。
德谋,你说董卓老贼此刻在做什么?孙坚突然开口,声音低沉有力。
程普沉吟片刻:董卓劫持天子西迁长安,留下徐荣、胡珍守洛阳,必是设下了什么诡计。
孙坚冷笑一声:管他什么诡计!我孙文台此番北上,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汉室虽衰,忠臣犹在!
船队顺流而下,旌旗猎猎。孙坚的一万精兵皆是江东子弟,善水战,更善陆战。他们中有跟随孙坚平定长沙区星之乱的老兵,也有新近招募的壮士,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三日后,孙坚军抵达洛阳城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夜幕降临,孙坚召集众将议事。
大帐内,烛火通明。程普、黄盖、韩当等心腹将领分列两侧。孙坚站在军事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洛阳城上。
探子来报,徐荣领兵八千守东门,胡珍领兵五千守西门。我军明日便从东门发起进攻!
黄盖皱眉道:主公,徐荣此人不可小觑。当年在凉州时,就以善守着称。董卓留他守洛阳,必有所恃。
孙坚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区区徐荣,何足挂齿!明日我亲率三千精锐攻城,德谋领两千策应,其余人马由公覆统领,防备胡珍出城夹击。
众将见孙坚决心已定,不再多言,各自领命而去。唯有程普留了下来,欲言又止。
德谋还有何事?孙坚问道。
程普低声道:主公,洛阳城墙高池深,强攻恐伤亡过大。不如先派小股部队试探虚实...
孙坚摆手打断:兵贵神速!董卓西迁不久,洛阳守军士气低落,正是一鼓作气之时。若拖延日久,反生变故。
程普知道孙坚性格刚烈,一旦决定便难以更改,只得叹息退下。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孙坚便披挂整齐,率军向洛阳东门进发。春日的晨雾笼罩着大地,远处的洛阳城墙若隐若现,宛如一头沉睡的巨兽。
擂鼓!孙坚一声令下,战鼓声震天动地。
三千江东精兵列阵城下,刀枪如林。孙坚亲自立于阵前,古锭刀指向城头:徐荣!可敢出城一战!
城头上,徐荣冷眼旁观。他年约三十五,面容冷峻,身着黑色铁甲,腰间悬着一柄环首刀。身旁的副将低声道:将军,孙坚叫阵,我们...
徐荣抬手制止:不必理会。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
孙坚见城上无人应答,怒喝道:攻城!
云梯、冲车迅速推向城墙。箭矢如雨,双方开始激烈交锋。孙坚身先士卒,亲自攀爬云梯,古锭刀挥舞间,已有数名守军毙命。
眼看就要登上城头,突然一阵急促的锣声响起,城上守军如潮水般退去。孙坚一愣,随即大喜:敌军溃逃!将士们,随我杀入城中!
就在孙坚军蜂拥而入之际,城内街道两侧突然射出密集箭雨。同时,城门处轰然落下一道铁闸,将孙坚军截为两段。
中计了!孙坚心中一惊,只见街道尽头,徐荣亲率铁骑杀来,马蹄声如雷。
结阵!结阵!孙坚大吼。但狭窄的街道限制了江东军的发挥,骑兵冲锋之下,阵型大乱。
混战中,孙坚头盔被击落,长发披散,更添几分凶悍。他挥刀连斩数敌,鲜血染红了战袍。正在危急时刻,城外程普率军猛攻城门,终于破开一条生路。
主公快撤!程普浑身是血,护在孙坚身前。
这一战,孙坚折损近千精锐,士气大挫。退回大营后,孙坚脸色阴沉如水,帐内气氛凝重。
徐荣狡诈,是我轻敌了。孙坚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自责。
黄盖上前一步:主公,洛阳城防坚固,强攻不易。不如改用火攻?
孙坚摇头:董卓撤离时已将城中百姓驱赶一空,而且当时已经烧了一次,我再烧一次有何意义?
程普沉思良久,忽然道:主公,徐荣、胡珍分守东西二门,我们何不声东击西?
孙坚眼前一亮:详细说来!
程普指着地图:明日可大张旗鼓佯攻东门,吸引徐荣主力。同时派精锐绕道西门,趁胡珍不备,一举破城!
孙坚拍案而起:好计!公覆,你率两千人马明日大张旗鼓攻东门,务必缠住徐荣。德谋随我领三千精锐绕攻西门。其余人马由义公统领,作为接应。
次日清晨,黄盖率军猛攻东门,声势浩大。徐荣果然亲临城头指挥防御。与此同时,孙坚与程普已悄然绕至西门。
西门守将胡珍正在城楼饮酒,忽闻城外杀声震天,慌忙起身查看。只见一支精锐已杀至城下,云梯架上城墙。
快!快放箭!胡珍慌乱下令,但为时已晚。孙坚如猛虎般率先登城,古锭刀寒光闪过,胡珍身旁两名亲卫应声倒地。
孙文台在此!降者不杀!孙坚一声怒吼,声震四野。
胡珍见势不妙,转身就逃。西门守军群龙无首,很快溃散。孙坚命人打开城门,大军蜂拥而入。
消息传到东门,徐荣大惊失色。他当机立断:传令,按相国吩咐,全军撤出洛阳,退守函谷关!
徐荣军训练有素,迅速有序撤离。等孙坚率军赶到东门时,只看到徐荣远去的烟尘。
孙坚怒喝。
程普急忙劝阻:主公,我军已疲惫不堪,且洛阳初定,不宜远追。徐荣撤退如此干脆,恐有埋伏。
孙坚冷静下来,点头同意。他登上洛阳城头,望着这座曾经繁华的帝都,如今满目疮痍,不禁悲从中来。
董卓老贼,竟将洛阳毁坏至此!孙坚一拳砸在城墙上,指节渗出鲜血也浑然不觉。
接下来的几日,孙坚命人清点损失,安抚残存的百姓。此战虽拿下洛阳,但伤亡近半,可谓惨胜。更令孙坚忧心的是,城中粮草已被董卓搬运一空,大军补给困难。
这天傍晚,孙坚独自在残破的皇宫中巡视。夕阳的余晖透过残垣断壁,为废墟镀上一层血色。忽然,他注意到一口古井旁有杂乱的脚印。
此处为何有人频繁走动?孙坚心中起疑,命亲兵查探。
亲兵下井不久,忽然惊呼:主公!井下有异物!
孙坚亲自查看,只见亲兵从井中捞出一个锦囊,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方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这...这是...孙坚双手微微颤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程普闻讯赶来,一见玉玺,顿时跪倒在地:传国玉玺!这是秦始皇以和氏璧所制的传国玉玺!
孙坚仰天长笑:天意!此乃天意!汉室将倾,天命或将归于我孙氏!
程普大惊:主公慎言!此事若传出去...
孙坚猛然醒悟,环顾四周,低声道:今日在场之人,皆是我心腹。此事暂不可外泄,待我细细思量。
当夜,孙坚辗转难眠。玉玺就藏在枕下,仿佛有千斤之重。他想起自己起于微末,凭借战功一步步走到今天;想起汉室衰微,天下大乱;想起儿子孙策、孙权年幼的面容...
天命...孙坚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野心的火焰。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发现将彻底改变孙氏一族的命运,也将为三国乱世增添一段传奇。与此同时,远在长安的董卓收到徐荣的急报,得知洛阳失守,勃然大怒。
孙坚小儿,安敢如此!董卓将酒杯摔得粉碎,传令下去,集结大军,我要亲自东征,取孙坚首级!
李儒连忙劝阻:相国息怒。孙坚虽得洛阳,但已成孤军。不如先让诸侯自相残杀,我等坐收渔利。
董卓冷静下来,阴冷一笑:那就先让袁绍、袁术兄弟去对付孙坚。传我令,悬赏千金取孙坚人头!
风云变幻,暗流涌动。孙坚站在洛阳城头,望着西方渐沉的夕阳,握紧了手中的古锭刀。他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但他知道,从发现玉玺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