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越主力转向西门,这正是颜良想要的结果。
潘临亲自率领山越精锐冲向西门,只见城门大开,似乎守军已经溃逃。
杀进去!潘临大喜,一马当先冲入城中。
数千山越军紧随其后,涌入山阴城内。他们以为胜利在望,却不知已经进入了颜良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
当大部分山越军进入伏击圈后,颜良一声令下,千斤铁闸轰然落下,切断了山越军的退路。
与此同时,街道两旁的屋顶上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山越军。隐藏在临街房屋内的汉军也从暗处杀出,将山越军分割包围。
中计了!潘临大惊,急忙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
城外的倪寻见城内杀声震天,知道颜良的计策已经成功。他立即率领亲兵向西门外留守的山越军发起突袭。
这些留守的山越军本来就被城内的变故搞得心神不宁,突然遭到袭击,顿时溃不成军。
城内的战斗异常惨烈。山越军虽然中了埋伏,但个个悍勇,拼死抵抗。
潘临挥舞大刀,连斩数名汉军,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颜良早已盯上了他。
潘临,拿命来!颜良大喝一声,挺枪直取潘临。
两位主将在狭窄的街道上展开殊死搏斗。刀光剑影,火星四溅,周围的士兵都下意识地让出了一片空地。
潘临力大无穷,每一刀都带着千钧之力;颜良枪法精妙,每一招都直指要害。两人战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就在这时,陈瑀率一队精锐从侧面杀出,直取潘临的侧翼。潘临措手不及,被颜良一枪刺中肩膀。
保护大首领!彭材率亲兵拼死来救,将潘临护在中间。
然而,此时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山越军被分割包围,各自为战,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经过两个时辰的激战,城内的山越军基本被肃清。潘临在亲兵的保护下侥幸突围,但山越军损失惨重,被歼三千余人,被俘两千多人。
颜良站在城楼上,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心中却没有胜利的喜悦。
都督,倪太守求见。亲兵报告。
不一会儿,倪寻快步走上城楼,向颜良深深一揖:颜都督用兵如神,倪寻佩服。
颜良连忙还礼:若非倪太守在城外策应,此战胜负犹未可知。
两人相视一笑,都有劫后余生之感。
山越之乱虽然暂时平息,但根源未除啊。颜良叹道,潘临虽然败了,但很快就会卷土重来。
倪寻点头:是啊。山越之乱,根源在于汉越之间的矛盾。单靠武力征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这时,陈瑀前来报告战果,并带来了一个消息:张羽在北疆大获全胜,不日即将班师回朝。
太好了!颜良精神一振,等太师回朝,我们就能腾出手来彻底解决山越问题了。
然而,倪寻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颜都督,我以为,解决山越问题,不能只靠武力。我们应该双管齐下,在军事威慑的同时,推行教化,促进汉越融合。
颜良沉思良久,终于点头:倪太守说得对。等太师回朝,我们就联名上书,提出安抚山越之策。
夕阳西下,山阴城的硝烟渐渐散去。这场战役虽然以汉军的胜利告终,但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而在远处的深山中,潘临正在收拢残兵,准备着下一次的反扑。山越与汉廷之间的恩怨,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交州龙编县的刺史府内,士变愤怒地将战报摔在案几上。
废物!全都是废物!他怒吼道,我给了潘临那么多军械粮草,他竟然连一个月都撑不住!
谋士桓邵躬身站在下方,小心翼翼地说道:主公息怒。据探子回报,颜良用计诱潘临入城,这才导致山越大败。不过潘临已经收拢了部分残兵,逃回了深山。
士变冷笑一声:收拢残兵?就凭那些残兵败将,还能成什么气候!
主公,桓邵上前一步,山越虽败,但实力犹存。只要我们继续支持,他们仍然可以牵制颜良。
士变眯起眼睛:继续说。
颜良虽然取胜,但会稽郡守军也损失惨重。此时若能让山越改变战术,不与颜良正面交锋,而是采取骚扰牵制的策略,定能让颜良疲于奔命。
士变沉思片刻,脸色稍霁:你说得有理。不过,这次要给潘临画个更大的饼。
他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一封信:
潘大首领钧鉴:闻贵部受挫,深感痛心。然胜败乃兵家常事,望大首领勿要气馁。今特遣人送上精铁三千斤、粮草五千石、金五百,以资军用。若能继续牵制颜良,待我攻取豫章、庐江后,必表奏大首领为镇越将军,永镇会稽。士变拜上。
写罢,他对桓邵吩咐:你亲自去一趟,务必说服潘临继续出兵。告诉他,这次不必强攻,只需不断骚扰,让颜良无法分兵支援其他郡县即可。
深山之中,潘临正在清点残兵。那一战让他损失了近半兵力,现在能战的只剩下四千余人。
大首领,士变又派人来了。彭材前来禀报。
潘临冷哼一声:他还敢来?要不是听信他的鬼话,我们怎么会损失如此惨重!
吴免劝道:大首领,且先见见来人,听听他们怎么说。
桓邵被带进大帐,见到潘临阴沉的表情,心中暗叫不好,但表面上依然保持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