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是孩子们为她打造的“美味帝国”;家门口,是邻居们羡慕好奇的议论;而她,坐在中间,享受着这份由亲情和美食共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满足和骄傲。
小三的考虑总是那么周全。他见厨房里的灶头都被占用了,担心一会儿做水果罐头火力不够,便默默地在院子里支起了那个平时不怎么用的旧炉子,熟练地生起了火,橘红色的火苗舔着锅底,为接下来的“甜蜜工程”准备好了第二战场。
紧接着,小九和小三这对狐狸兄弟便化身“水果罐头魔法师”,在厨房和院子两头开工,开始处理那堆积如山、色彩缤纷的水果。
他们动作麻利,配合默契:
将桃子、苹果切成大小均匀的块。
橘子剥瓣,芒果切丁。
枇杷、杏子去核。
山楂、杨梅、樱桃、草莓清洗干净。
椰肉切成小粒,菠萝切块。
然后,他们开始分锅熬煮。根据不同水果的特性,调整糖水和火候。厨房里飘出桃子、苹果的温甜香气,院子里则弥漫着橘子、芒果、菠萝等更加热情奔放的果香,与屋内尚未散尽的菜肴浓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异的、令人幸福感爆棚的“交响曲”。
他们一共制作了十二种口味的水果罐头:桃子、橘子、苹果、芒果、枇杷、杏子、山楂、杨梅、樱桃、草莓、椰果、什锦(混合水果),以及菠萝。每种口味都做了五大瓶!
当六十个玻璃瓶被整齐地码放在桌上、台面上,里面装着晶莹剔透、色泽诱人的各色水果,密封得严严实实时,那场面简直像开了一个小型的罐头展览会!
梅奶奶穿梭在这些瓶子之间,看看这瓶,摸摸那瓶,脸上洋溢着一种近乎梦幻的、幸福得不得了的笑容。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这么漂亮的自制罐头!而且全是她的外孙(狐)为她做的!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无数个午后,她悠闲地打开一瓶冰镇水果罐头,那清甜的汁水和果肉带来的极致享受。
“够了够了……太多了……孩子们,辛苦你们了……”梅奶奶嘴里说着太多,眼里的欢喜却满得快要溢出来。这哪里是罐头?这分明是孩子们用耐心和爱意,为她酿造的、能够储存起来的甜蜜时光。
这个下午,梅家不仅收获了足以度过整个冬天的美味佳肴,更收获了这六十瓶象征着甜蜜与幸福的各色罐头。梅奶奶觉得,自己大概是这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外婆了。
南嘉将梅奶奶叫到已经堆满各种美味、俨然像个小型食品加工厂成果展的厨房和餐厅区域。
她指着那几个装着硕大蹄髈的饭盒说:“外婆,这个蹄髈,我没给你切片,就直接切了大块。” 她用手比划了一下,“你吃的时候热一下,用筷子一夹就烂了,已经很糯了,直接吃就行。”
接着,她转向那几锅刚卤好的猪头肉、猪肚、猪耳朵和猪尾巴:“这些猪头肉、猪肚、猪耳朵、猪尾巴,我都给你切好了。”
她拿起那种特制的密封袋,一边示范一边说:“我给你一袋袋分装好,你下次想吃的时候,就拿一包出来热一下。”
她还贴心地给出了后续建议:“热好了,你是喜欢放麻油拌,还是加点辣椒酱拌,都随你自己口味,好吧?”
梅奶奶连连点头,觉得南嘉考虑得太周到了,连吃法都给她提供了选择。
然后,南嘉就手脚麻利地开始切分那些卤味,梅奶奶则在一旁帮忙,将分装好的袋子一一贴上标注,写明里面是什么东西。
蹄髈装了整整六盒,盒子上也贴好了标签。
整鸡和鸡翅也分别装盒,贴好标注。
煮好的牛肉被切成薄片,装了三大袋子,同样贴上标注。
那浓缩了精华的牛肉汤和卤肉的酱汤,也被仔细地装满了六个饭盒,贴好标注。
所有这些,都被南嘉像玩最高难度俄罗斯方块一样,整整齐齐、严丝合缝地塞进了那个已经快要爆满的冷柜里,直到冷柜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填满,再也塞不下一丝缝隙。
南嘉看着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冷柜,满意地拍了拍手,然后对梅奶奶说:“外婆,其他的菜,像红烧肉、炒蘑菇那些,我才盛了一部分出来,就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你这几天就先吃这些,比较方便。”
梅奶奶看着眼前这不可思议的一切——塞满的冷柜,冰箱里触手可及的熟食,柜子里琳琅满目的酱料和罐头,还有桌子上晾着的包子饺子……她只觉得一阵幸福的眩晕。
这哪里是来做客?这分明是给她打造了一个足以应对任何情况、品类齐全、储量惊人的“家庭美食战略储备中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用再为“吃什么”而发愁了,而且顿顿都是顶级美味!
她拉着南嘉的手,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能一个劲儿地念叨:“好孩子……好孩子……你们真是……外婆这……外婆太幸福了……”
就在这时,烤箱“叮”的一声发出了悦耳的提示音。
南嘉戴上厚手套,从烤箱里端出两个大烤盘。一股混合着焦糖、蜂蜜和肉香的浓郁气味瞬间弥漫开来,与之前的饭菜香、果香截然不同。
“外婆,我还顺便给您烤了些东西。” 南嘉将烤盘放在晾架上,“这个是猪肉脯,我做了两种口感,一种有嚼劲点的,一种更脆些,您和外公可以当零嘴磨磨牙。”
她又指向另一盘金黄诱人的小饼干:“还烤了些小饼干,很简单,没放太多糖,就是酥酥脆脆的。”
她看着梅奶奶,语气带着关切:“您和外公平时吃食堂,老没点像样的油水和零嘴是不行的,这个平时垫垫肚子也好。”
紧接着,南嘉想到了蔬菜的问题。她知道梅奶奶可能对复杂的炒菜不太在行,便教了一个极其简单又健康的做法:
“外婆,蔬菜您自己会做吗?要是嫌麻烦,我教您一个国外的做法,特别简单,您肯定一学就会,营养也很好,好像叫什么……‘哈佛蔬菜汤’?”
她一边说一边比划:“就是您想吃什么蔬菜,比如白菜、胡萝卜、洋葱、芹菜什么的,随便切一点,块啊片啊都行。”
“然后锅里放点水,别太多,刚没过蔬菜就行,再加点盐。”
“就这么放在炉子上煮,煮到蔬菜软了就行了!”
她总结道:“这个最容易了,而且能吃到蔬菜本身的味道,很健康。”
南嘉这安排,可谓是面面俱到。从顶饿的硬菜到解馋的肉脯饼干,从复杂的酱料到最简单的蔬菜汤,甚至连零嘴和健康饮食都考虑进去了。她把梅奶奶未来一段时间的饮食生活,从“生存”级别直接提升到了“精致养生”级别,而且操作难度降到了最低。
梅奶奶听着,看着那烤得喷香的猪肉脯和饼干,再想想那“切切煮煮”就能搞定的健康蔬菜汤,只觉得南嘉这孩子的心思细腻得让人心疼。她这是把外公外婆当成了需要精心照顾的老小孩啊!
“会了会了!这个汤我肯定行!”梅奶奶连忙保证,心里暖得一塌糊涂。有了这些“秘籍”和充足的“弹药”,她对独自在家的饮食生活充满了信心,甚至开始有点期待了。
炉子上的茶叶蛋在微滚的卤汁中散发着醇厚的茶香和香料气息,猪肉脯和饼干也已被妥善分装好。小九和小三悄悄用了点小法术,让那几十瓶还烫手的水果罐头迅速降到了常温,然后仔细地盖上密封盖,和那些琳琅满目的酱料瓶子一起,整齐地码放进厨房的柜子里,形成了一个壮观的“美味储备区”。
忙完了这一切,几个人终于能坐下来歇口气,围在餐桌旁聊天。厨房里还弥漫着各种食物残留的温暖香气,气氛温馨而放松。
梅奶奶看着眼前这三个为她忙碌了整整一下午的孩子,心里那点积压了许久的委屈和心酸,忍不住就涌了上来。她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些不易察觉的哽咽:
“他们……外面那些人,老说我……说我厨艺不好。” 她摆了摆手,神情有些黯淡,“说你外公,你妈妈,你舅舅,跟着我在一起,受苦了。”
她抬起头,眼神有些茫然,像是在回忆很久远的事情:“可是我以前……我阿娘(母亲)也没教我啊。” 她无奈地笑了笑,“你们太外婆自己也不会这些,家里那时候……都是有佣人做的。”
“后来跟着你外公,工作调动,升职,换了一个又一个家属院……” 她的声音低了下去,“每到一个新地方,接触新的人,一个个的,背地里都说我……说我连顿饭都做不好。”
梅奶奶深吸了一口气,眼圈微微发红,终于说出了心底最真实的感受:“我……我其实蛮难过的。”
这些话,她可能从未对梅爷爷或者儿女们如此直白地倾诉过。但在今天,在这三个用行动证明了“家”和“美食”可以如此温暖的孩子面前,她那层因为不善厨艺而披上的、看似不在意的外壳,终于卸了下来,露出了里面那个也会因为旁人议论而受伤的、柔软的内心。
南嘉听得心疼,连忙握住外婆的手。小九和小三也收起了平日的嬉笑,认真地看着外婆,小三更是默默地把自己的小手覆在了外婆另一只手上。
这一刻,食物的香气仿佛化作了无声的安慰剂。孩子们用一下午的汗水和心意,似乎在对外婆说:那些都不会做饭有什么关系呢?您现在有我们了。
小九这话接得又快又直白,带着孩子气的“安慰”,却瞬间冲淡了梅奶奶话里的那点伤感。
他凑到梅奶奶身边,用小爪子拍了拍外婆的膝盖,一脸“你这都不算事儿”的表情,语气夸张地说:
“外婆!你别伤心!”
“你女儿(指南嘉的妈妈梅玥)也不会做饭啊!” 他毫不犹豫地“出卖”了自家妈妈,“她就会煮个饭,有时候还煮得半生不熟的!”
他小手一摊,仿佛在陈述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
“你看,这不也没事嘛!”
他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您看,您亲女儿厨艺也“不咋地”,大家不也都活得好好的?所以您完全不用为这个难过!
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或者说“损妈八百”)的安慰方式,直接把南嘉和小三都逗笑了,连原本有点难过的梅奶奶都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心里的那点阴霾瞬间被这童言无忌吹散了大半。
她搂过小九,点着他的小鼻子,又是好笑又是无奈:“你呀你!哪有这么说自己妈妈的!”
但经小九这么一打岔,梅奶奶忽然觉得,好像确实没那么在意了。是啊,不会做饭怎么了?女儿不也不会吗?日子不照样过?而且,她现在还有了更厉害的外孙和外孙女呢!
这么一想,那些年的委屈,似乎真的可以轻轻放下了。
就在气氛因为小九的“损妈式安慰”而变得轻松时,小三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默默起身,走到他们带来的那个大布袋旁,开始从里面往外掏东西。
他动作不疾不徐,却像变戏法一样,掏出了一样又一样:
桃酥三盒
绿豆饼、红豆饼各两盒
奶粉两瓶
咖啡三瓶
红糖三袋
花生两盒
毛豆笋干三盒
自己做的水果干十袋
奶糖五袋
水果糖、巧克力各五袋
这些东西很快就在桌上堆起了一座小山,从传统点心到时髦零嘴,从营养品到饮品,种类丰富得惊人。
小九看着这座“小山”,立刻骄傲地挺了挺小胸脯,伸出爪子指着其中几样,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自豪:
“外婆!这个奶糖,水果糖,水果干,花生,还有毛豆笋干,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他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仿佛只是随手为之:
“嗯,随便做的。你吃完了就和我们说。”
最后,他小脑袋一扬,脸上露出了那种“我看透了”的表情,用一副小大人的口吻,一针见血地总结道:
“那些人啊,就是闲的!”
“他们就是羡慕你!羡慕你有外公疼,有女儿儿子爱!”
他小手一挥,气势十足:
“不会做饭怎么了?我们有钱买不行吗?!”
然后他拍了拍自己和小三,掷地有声地抛出了终极理由:
“孙子孙女会做不行啊?!”
这一连串的话,逻辑清晰,“打击面”精准,从“自产能力”到“经济实力”,再到“后代优势”,全方位、无死角地驳斥了那些闲言碎语,简直堪称“反击流言最强逻辑”!
梅奶奶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各色食物,听着小九这番“豪言壮语”,再想想今天孩子们为她做的一切,只觉得一股豪情和暖流同时涌上心头!
是啊!她有什么好在意的?她有疼她的丈夫,有孝顺的儿女,还有这么能干又贴心的孙子孙女(狐)!那些嚼舌根的人,除了会动动嘴皮子,还有什么?
“对!九儿说得对!”梅奶奶重重地点头,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外婆以后再也不理他们了!外婆有你们,比什么都强!”
这一刻,所有因厨艺而生的自卑和委屈,都被孩子们用最实在的行动和最“霸气”的宣言,彻底击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