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共鸣石”样本与那份沉甸甸的古老知识,“万用阁”的勘探小队悄然返回“深潜者”基地。短暂的与远古智慧的接触,仿佛给这座处于风暴眼的钢铁堡垒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主控室内,新获取的“基础能量矩阵稳定技术”已被“灵枢”快速解析并整合。威龙正指挥工程团队,将其应用于“星港”反应堆的核心约束场调控系统以及骇爪的“钥匙”项目原型机上。
“反应堆输出波动降低了28%,能量导流效率提升显着!”威龙看着实时数据,难掩兴奋,“这技术就像给狂野的河流修建了精准的水闸!‘钥匙’项目的能量控制精度也因此提升了至少十五个百分点,风险系数同步下降!”
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升了“星港”的生存能力和“钥匙”方案的可行性。
然而,外部的压力并未因此减轻,反而以另一种形式骤然加剧。
GtI的巴特勒准将几乎是掐着点发来了通讯,语气不再是之前的试探或合作商讨,而是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硬。
“顾先生,‘熔炉’计划第一阶段(‘守护者’系统量产)的时间表,我方要求必须在七十二小时内得到明确答复并签署协议。”巴特勒的影像在屏幕上显得冷硬,“此外,我们注意到贵方近期在‘裂脊’山脉的科研活动。GtI对该区域的考古与资源拥有优先勘探权。我们希望贵方能共享此次勘探的所有数据与发现,以示合作的诚意。”
共享“共鸣石”的发现?这绝无可能。GtI的触角伸得比预想的更快、更直接。他们不仅要在军事技术上绑定“万用阁”,现在连潜在的、可能改变格局的远古遗产也想一并纳入掌控。
几乎在同一时间,“灵枢”的监控网络捕捉到了哈夫克方面的新动向。数次小规模的、番号不明的哈夫克侦察部队,开始出现在“星港”外围警戒区的边缘,进行着试探性的渗透和电子侦察。同时,潮汐监狱的能量波动监测显示,其内部似乎在酝酿一次新的、更强烈的能量喷发周期,预计将在未来数日内达到峰值。
哈夫克的军事试探与“核心”的活跃周期再次同步,这绝非巧合。雅各布似乎急于在“核心”的下一次剧烈活动前,清除掉“星港”这个潜在的干扰因素,或是为他的“方舟”计划扫清障碍。
顾临面临着来自GtI和哈夫克几乎同步的、方向不同却同样致命的压力。GtI想吞并,哈夫克想摧毁。
“回复巴特勒准将,”顾临的声音冷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守护者’系统的量产时间表可以确认,我方承诺在约定时间内交付首批产品。但关于‘裂脊’山脉的勘探数据,涉及我方独立的学术研究项目,依据合作协议中的知识产权条款,暂无共享计划。若GtI对该区域感兴趣,我们可以提供公开的地质报告。”
他明确拒绝了GtI的无理要求,守住了底线。
“同时,”他转向麦晓雯,“将哈夫克侦察部队活动的证据(模糊化处理)以及我们监测到的、关于潮汐监狱即将进入高活性周期的预警(技术层面),通过中立渠道,‘泄露’给GtI的情报部门。”
他要让GtI知道,哈夫克的威胁是真实且迫在眉睫的,逼迫GtI在施加压力的同时,不得不分出精力应对哈夫克的威胁,从而为“万用阁”争取战略空间。
就在这时,骇爪带来了一个关于“钥匙”项目的意外发现。
“老板,我们在测试能量共振模型时发现,”骇爪语气凝重,“如果不在特定时间窗口(与潮汐监狱能量峰值期高度吻合)进行干预,强行刺激‘薄弱点’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完全无效,就像试图用一根针去撼动一座休眠火山。只有在它自身最‘活跃’、内部压力最大的时候介入,我们的‘钥匙’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意味着,如果他们决定使用“钥匙”,时机的选择将变得极其苛刻和危险——必须在“核心”最不稳定、哈夫克警戒可能也最森严的时刻动手。
压力、时机、风险……所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无比复杂的决策困境。
顾临站在星图前,看着代表GtI、哈夫克和“万用阁”的三个光点,它们之间形成了脆弱的三角。GtI与哈夫克相互敌对,却又都在向“万用阁”施压;“万用阁”夹在中间,依靠着技术的独特性和战略位置的敏感性艰难周旋。
“威龙,全力保障‘星港’运行,防御等级提升至最高。骇爪,‘钥匙’项目进入最终待命状态,精确计算下一次潮汐监狱能量峰值的时间窗口。”顾临最终下令,“麦晓雯,密切监控GtI和哈夫克的一切动向,尤其是GtI在收到我们‘泄露’的情报后的反应。”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以我的名义,起草一份非正式声明,通过隐秘渠道散发出去。内容核心是:任何试图强行夺取或破坏‘星港’及与之相关研究设施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最严重的敌对行动,‘万用阁’将保留使用一切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非常规技术,进行无限制反击的权利。”
这是一次赤裸裸的威慑。他在告诉GtI和哈夫克,逼急了,他手里也有掀桌子的能力,哪怕那能力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