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消失已过半月,联邦表面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但一种无形的张力在空气中蔓延。那场“临时”的审判,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文明的神经中枢。
苏茜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关于如何解读“非逻辑变量”和“观察窗口”的报告,以及如何处理“基石技术”的争论。她揉了揉眉心,感到一种比面对“秩序之影”时更深的疲惫。那时敌人明确,现在,敌人可能是他们自己。
张中华的安全委员会权力空前膨胀。他以“确保不再触及平衡边界”为由,推动成立了“技术伦理审查局”,对所有涉及亚空间、高维能量及“秩序之影”残留物的研究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和限制。
首批被叫停的项目中就包括了张瑞主导的、旨在分析“基石技术”潜在防御价值的几个关键课题。
“这是因噎废食!”张瑞在科学院会议上罕见地失态,“‘棱镜’警告的是‘谨慎使用’,不是‘完全禁止’!我们需要理解那些技术,才能知道边界在哪里!一味地封锁,只会让我们在面对下一个危机时更加脆弱!”
博路事件的处理也成了焦点。议会要求严惩,以儆效尤。但苏茜顶住压力,只将博路调离核心研究岗位,安排到一个数据建模的闲职上。
她知道,博路的行为源于偏执,但其“展现真实”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与“棱镜”欣赏的“适应性反思”有着微妙的关联。这种处理方式引发了保守派的不满,认为苏茜过于软弱。
莉亚娜成了联邦最特殊的“资产”和最深的焦虑源。她脑中的“标记”无法被任何仪器检测,却真实存在。她时常会突然愣神,然后低声说:“它刚才.......‘看’了我一眼。” 这种感觉让她濒临崩溃。
王定芬加大了心理疏导的力度,但收效甚微。更麻烦的是,王瑞及其代表的“灵能正统”派系,开始私下到处散布言论,认为莉亚娜已被高等文明“污染”,其稳定性存疑,不应再担任重要职务。
......这种言论在部分高层中引起了共鸣。
骈小洋和他的小组成员在昏迷一天后苏醒,但对计划启动前发生的事情记忆模糊。他们只记得一股无法抗拒的意志力强行接管了他们的意识,然后便是空白。
冯兴申对此事的处理雷厉风行,以“严重违反军规和危害联邦安全”为由,将骈小洋调离“开拓者号”,降级至后勤部门负责设备维护,其小组成员也受到相应处分。于慧娟接任“开拓者号”代理首席工程师。
这个决定在军方内部引发了争议。许多同情骈小洋、或同样对“棱镜”抱有敌意的人认为,骈小洋虽方法极端,但其心可悯,处罚过重。
骈小洋本人则在后勤仓库里,沉默地擦拭着工具,电子眼的光芒黯淡,没人知道他此刻心里在想什么。
(未完待续)